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壳聚糖复合物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壳聚糖用作食品的保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强的抗菌保鲜防腐能力,再加上其来源广泛、天然、无毒副作用及涂膜保鲜简单易行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壳聚糖复合物,如壳聚糖-有机酸复合物、壳聚糖-维生素C复合物、碘化复合物、壳聚糖-纳米材料复合物、壳聚糖-CaCl2-乳清蛋白-柠檬酸复合物、钙复合巯基化壳聚糖复合物、壳聚糖稀土复合物在水果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并对壳聚糖复合物的保鲜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保鲜功能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是一种丰富的天然氨基多糖,来源丰富,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功能.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性、在果蔬以及鲜切花保鲜方面的原理,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保鲜方面的功能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涂膜保鲜是果蔬贮藏保鲜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酒石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复配,得到一种成膜性良好的壳聚糖水性涂膜保鲜剂。以草莓为保鲜对象,通过测定涂膜组和未涂膜组草莓在储藏期间的失重率、Vc含量、总酸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该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1.2%酒石酸和质量分数为1.5%壳聚糖改性复配的保鲜剂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涂膜法制备得到壳聚糖/PE复合膜和壳聚糖/纳米ZnO/PE复合膜,并分别对澄海猪头粽进行真空包装,在储存期第0、2、4、6天,通过测量感官特性、色度、TBARS值,比较膜的保鲜效果。结果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每组猪肉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变。与普通PE膜的真空包装相比,壳聚糖/PE复合膜和壳聚糖/纳米ZnO/PE复合膜对猪头粽都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壳聚糖/纳米ZnO/PE复合膜的保鲜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壳聚糖和茶粉为保鲜剂,以菌落总数、酸价(AV值)、过氧化值(POV值)作为月饼保鲜评价指标,研究月饼在常温保存时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壳聚糖涂膜和茶粉添加处理的广式豆沙月饼菌落总数、AV值、POV值均明显低于对照实验组。壳聚糖和茶粉对广式豆沙月饼的保鲜有协同增效作用,最佳保鲜效果的复配组合为:浓度为1. 5%相对分子质量为4 k Da的壳聚糖与浓度为2. 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kDa壳聚糖的混合配比分别为45%、55%,茶粉添加量为3. 5%。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保鲜杨梅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婕 《广州化工》2014,(3):58-59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杨梅进行处理,在10 d的贮藏期内定期对杨梅的失重率、发霉率、VC含量和总酸含量进行测量,与未经处理的杨梅作对比。实验证明,不同的壳聚糖溶液对杨梅果实都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其中以浓度为1%的壳聚糖溶液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涂膜保鲜杨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金萍  柯斐 《广东化工》2009,36(4):153-156
研究了不同组成的壳聚糖涂膜保鲜剂对杨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剂对杨桃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浸涂保鲜剂的杨桃在贮藏期间其水分、总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对照,而还原糖含量低于对照。壳聚糖涂膜保鲜剂较适宜的配方为:壳聚糖2.5%,乙酸1.5%,甘油1.0%,单硬脂酸甘油酯0.3%,水94.7%。  相似文献   

8.
陶希芹 《山东化工》2015,(6):20-22,24
透水量的大小可以作为壳聚糖/纳米Ti O2复合膜保鲜效果好坏的标准。以透水量为目标函数,对壳聚糖用量、Ti O2用量和甘油用量进行L9(3)3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每100g复合膜溶液中壳聚糖2.0g,纳米Ti O20.03g,甘油2.5g,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透水量达到最低,在此含量下,将其应用于鲤鱼的保鲜,并对挥发性盐基氮、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等进行测定,复合膜可以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黄瓜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脱乙酰度不同的壳聚糖作保鲜剂,对黄瓜进行涂膜处理,室温下袋装贮藏,研究壳聚糖涂膜黄瓜的保鲜效果.在贮藏期间,对黄瓜的外观、失水率、叶绿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越高,涂膜黄瓜的综合保鲜效果就越好,室温下贮藏可延长黄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及衍生物具有无毒、价廉、可生物降解、良好的成膜性和强的抗菌保鲜防腐能力,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以壳聚糖及衍生物在三大食品工业——饮料、水果、肉类中的应用,并对壳聚糖及衍生物的防腐保鲜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液氢作为一种高效的储氢方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储运技术相对落后、储运环节标准化的缺失限制了液氢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液氢特性及发展现状,对液氢存储容器类型和运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调研了液氢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并讨论了液氢产业发展对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液氢储运技术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液氢储运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分析表明,减少液氢储罐的蒸发率、有效降低储运设备成本将是液氢储运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液氢储运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液化天然气相关标准体系对液氢储运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闫霆  王文欢  王程遥 《化工进展》2018,37(12):4586-4595
化学储热技术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来存储和释放热能,其储热密度远高于显热储存和相变热储存,不仅可以对热能进行长期储存几乎无热损失,而且可以实现冷热的复合储存,因而在余热/废热回收及太阳能的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化学储热分为浓度差热储存、化学吸附热储存和化学反应热储存3类,并针对上述分类的特点及其应用,对化学储热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其中主要概括了目前广为关注、有前景的储热材料,总结了化学储热技术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并且回顾了将化学储热技术应用于储热研究的试验系统。同时,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此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化学储热技术的发展和走向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化工》2018,(12):93-94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存和运输,是有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先决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油气储运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油气储运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针对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确定基于安全,环保,节能的油气储运技术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油气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储气库能有效缓解天然气需求存在的矛盾,从而确保天然气的正常供应。章介绍了地下储气库的分类和作用,通过对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以及我国地下储气库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储气库在安全管理及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国内地下储气库的发展应重视地下储气库的安全管理,加强地下储气库的相关安全技术研发,逐步监督、管理、规范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与经营。随着中国储气库安全管理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中国能源地下储存必将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9,(12):165-166
对目前油气储运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根据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20,(1):91-93
根据甲醇的性质和储存中的注意事项,对甲醇储罐设计中的必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目前国内外压力容器的设计技术进展,阐明了甲醇储罐的结构形式等优化设计的方向,总结了合理选择设计类型、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措施,总结了甲醇储罐区内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归纳了今后甲醇储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庞永超  韩中合 《化工进展》2016,35(Z2):75-79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大规模的能量存储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调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储气室作为系统中主要的储能设备,其特性对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储气室热力特性对AA-CAES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新型储气装置,建立实际、绝热、恒温3种储气室模型,并结合其他部件模型,对系统进行联合求解。分析求解结果发现,储气室绝热模型具有最高的储能效率,可以达到68.97%,恒温模型的储能密度最高,为2.4706 kW·h/m3,实际模型的储能效率和储能密度都较低;恒温模型下系统的性能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提高环境温度可以使储能效率上升,但会导致储能密度下降;改进的储气装置能够结合绝热模型与恒温模型的优点,使系统性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8.
张成立 《广州化工》2011,39(16):46-47
近年来,随着存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光致变色在存储材料上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光致变色的机理,分析了偶氮苯类有机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和在信息存储上的应用,指出了偶氮苯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高密度、多功能光盘存储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储罐做为炼化企业储运系统物料存储的关键设备,具有运行周期长,运行环境恶劣、收付工艺复杂、检修作业风险高、储存介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中石化系统内2010年至今发生的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案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通过提升储罐本质安全水平和加强储罐检维修过程管理等手段防止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是新能源利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储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分析了各电化学储能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电化学储能机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正负电极、隔膜、电解质和集流体等电化学储能材料组成和结构的改进方法,为开发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提供新的思路。最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即探索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储能器件,拓展电化学储能器件在全温度、柔性条件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