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23例稽留流产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315例(对照组)女性的宫颈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 urealyticum,UU)的检测,并将检测阳性者的宫内刮出物行UU的PCR检测。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110例,感染率49.4%;对照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144例,感染率45.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宫颈及宫内同时检测阳性者分别为88例和17例,两组宫颈感染者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密切相关,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9例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和49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并将观察组刮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9%和22.4%,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稽留流产次数为1次、2次及≥3次者,其宫颈分泌物UUC阳性率分别为38.2%、50.0%和85.7%,稽留流产次数愈多,UUC阳性率越高。观察组中UUC阳性组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0.0%和15.3%,UUC阳性组与阴性组宫内感染差异极其显著(P<0.001)。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40例无稽留流产史和自然流产史,要求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宫颈管分泌物,采用支原体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并将清官或流产的绒毛、蜕膜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中,稽留流产组38例中阳性20例,占52.6%,对照组40例阳性6例,占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病理检查发现UU阳性者宫内感染率为95%,而阴性者宫内感染率为11.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并上行引起官内感染与稽留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UU)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230例早孕稽留流产妇女(研究组)和232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UU培养,并对两组刮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试验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13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有106例发生绒毛膜炎,而对照组仅有1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UU)可能通过上行传播而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最终导致胚胎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5.
徐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96-97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96例早孕稽留流产妇女(研究组)和8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UU培养,并对两组清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96例,占61.46%)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占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52例(54.16%)发生绒毛膜炎,对照组有4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UU)感染可通过上行传播引起官内感染、绒毛膜炎,导致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106例早孕稽留流产患者(研究组)和98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rea plasma urealyticum,UU)培养,并将两组清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检。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69例,占65.09%)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占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绒毛膜炎62例(58.49%),对照组5例(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性传播引起宫内感染,发生绒毛膜炎而导致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7.
杨柳  吴玉英 《广西医学》2007,29(12):1882-1883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孕妇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对50例稽留流产患者及50例人工流产的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稽留流产组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P<0.05),稽留流产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复合感染率也较人工流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着密切关系,是导致稽留流产综合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稽留流产患者的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同期86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27例稽留流产患者中解脲支原体阳性72例,检出率为56.7%;86例正常早孕妇女中UU阳性26例,检出率为30.2%,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无1例衣原体感染。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是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临床应加强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稽留流产妇女399例(观察组)和同期早孕要求流产妇女225例(对照组)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培养(UUC)。结果:观察组UUC阳性116例(29.07%),对照组UUC阳性37例(1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01),UU阳性率与流产妇女的年龄和流产次数有关。结论:宫颈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与孕产妇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稽留流产孕妇100例人工流产孕妇的阴道分泌物用PCR技术对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试验组宫颈分泌物UU+CT阳性例数(5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 孕妇下生殖道uu、CT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培养法对176例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和115例人工流产患者(人工流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UU的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宫颈分泌物CT、UU以及CT和UU复合感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4.7%、39.8%、11.9%;对照组为7.8%、11.3%、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CT和UU的检测并积极治疗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稽留流产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检测培养法和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对180例孕早中期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及180例孕中早期要求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宫颈黏液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抗原检测。稽留流产组UU感染率35.00%及CT感染率6.67%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与血清TNF-α、IL-8的关系。方法①检测85例稽留流产患者和50例正常早孕妇女的宫颈管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②检测稽留流产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结果稽留流产患者UU阳性率58.82%(50/85),明显高于对照组38%(19/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CT感染率5.88%(5/85),高于对照组4%(2/50),无统计学差异(P 0.05);稽留流产病人UU感染组血清TNF-α、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解脲支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增加TNF-α、IL-8水平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解脲支原体感染和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共30例,设置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我院门诊前来筛查的30例正常孕妇作为参照组,对两组进行UU测定。比较两组宫颈分泌物测定的阳性结果。结果研究组中宫颈分泌物阳性率为53.3%、参照组为26.7%,组间对比χ~2=4.4444,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和稽留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高庆  刘新玉  杨华  夏昱  杨婷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27-132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和40例同期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感染率的检测,并将手术刮取的蜕膜组织立即送病检。结果:实验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52.5%(21/40),对照组为20%(8/40),两组间UU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蜕膜组织病理诊断宫内感染率为47.5%(19/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间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者蜕膜组织宫内感染率为76.2%(16/21),宫颈分泌物UU阴性者为15.8%(3/19),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自然流产2次者,宫内感染率为33.3%(9/27);3次者为70.0%(7/10);≥4次者为100.0%(3/3),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UU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58例稽留流产者和50例正常妊娠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稽留流产患者UU的阳性率为44.83%,与正常妊娠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U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是稽留流产综合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药物流产后持续性阴道流血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检测105例早孕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宫颈分泌物中CT、UU的DNA片段(观察组),并以105例正常早孕药物流产妇女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生殖道CT、UU感染率分别为22.9%、26.7%,其中CT、UU合并感染率为10.5%.对照组中生殖道CT、UU感染率分别为7.6%、9.5%,其中CT、UU合并感染率为3.8%.两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T、UU感染不利于药物流产后子宫收缩,可致孕囊及部分蜕膜剥离不完全,从而引起阴道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这种感染可能是药流后持续性阴道流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宏毅 《中外医疗》2011,30(28):91-92
目的探讨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并试图寻找预防和降低稽留流产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对稽留流产患者340例和人工流产的孕妇176例的宫颈分泌物和妊娠产物同时进行了CT、UU的检测,并进行与稽留流产的相关分析。结果稽留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比较,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培养法,稽留流产与CT、UU感染及CT+UU混合感染有关(P〈0.05)。采用PCR法,稽留流产组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P〈0.05),与单纯CT及UU感染无关(P〉0.05);妊娠产物标本:采用培养法,稽留流产与CT、UU感染有关(P〈0.05),与CT+UU混合感染无关,但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3)。采用PCR法,稽留流产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P〈0.05),与单独CT、UU感染无关(P〉0.05)。结论孕妇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侯晓红  黄秋穗  金菲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55-655,660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UU)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24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研究组)和23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UU培养,并对两组刮宫后的绒毛及蜕膜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154例64.1%)明显高于对照组(44例,1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研究组有108例(45%)发生绒毛膜炎,而对照组仅有10例(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通过上行传播而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最终导致胚胎停止发育,引起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20.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宝珠 《河北医学》2006,12(5):401-40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200例孕妇中UU阳性率为32.5%,CT阳性率为25%,CT及UU双重感染率为10%.孕妇UU阳性和(或)C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早产、胎膜早破、产褥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