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除湿止痒合剂治疗湿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除湿止痒合剂治疗组(A组)、西可韦对照组(B组)及中西药物联合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血清IL-4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组总有效率为83.33%,B组总有效率为63.33%,C组总有效率为86.67%,A组及C组疗效均明显优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除湿止痒合剂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清养化痰方治疗45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E、ECP、IL-4、IFN-γ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服用清养化痰方,一次10 g,2次/d.对照组患者服用麦味地黄丸,一次10 g,2次/d.对于急性发作患者可给予适当的西医治疗.一个疗程为12周,服用一个疗程或者两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3%(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IgE、ECP、IFN-γ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IgE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ECP、IFN-γ浓度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血清IL-4浓度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养化痰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肾阴虚、疾热内蕴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炬  陈宝田  林中方  曾抗  兰海梅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中药材》2008,31(12):1930-1932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1)治疗组4周后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消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消风散治疗组前后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4.
梁俊芳  李良 《陕西中医》2019,(7):913-915
目的:分析苦柏颗粒冷敷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C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FC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苦柏颗粒冷敷治疗,两组各53例。治疗后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血清IgE和IL-4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面部皮肤油脂含量均明显升高,红斑总量均明显减少,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值均明显下降(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面部皮肤油脂含量明显升高,红斑总量明显减少,TEWL值明显下降(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IgE和IL-4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苦柏颗粒冷敷可有效调节FCAD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改善体内IgE和IL-4的水平,临床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期湿热蕴肤证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湿疹2号方联合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瘙痒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有效率为94.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EAS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OS、Ig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湿热蕴肤型湿疹,可改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皮炎湿疹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以及外周血Th1/Th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h1/Th2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h1/Th2都有所上升,观察组(7.45±1.39)%高于对照组(5.88±1.56)%,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患者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辨证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湿热证、脾虚证和血虚证湿疹患者各30例,每种证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最终整合病例为药线组45例和西药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辨证治疗,对照组用派瑞松乳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结果:药线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线组、西药对照组血清IL-4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但药线组较西药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辨证治疗湿疹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IL-4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糖皮质激素乳膏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急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与新霉素地松乳膏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新霉素地松乳膏与3%硼酸溶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研究者总体评估(IGA)变化情况、治疗后7 d及14 d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EASI评分、VAS评分、IGA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7 d及14 d时2组患者EASI评分、VAS评分、IGA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EASI评分在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7 d时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时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与糖皮质激素乳膏联用可显著提高急性湿疹治疗效果,皮损及瘙痒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金培志  叶秋华  沈明 《河南中医》2007,27(12):61-62
目的:探讨健脾止痒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入选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健脾止痒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连续服药4周。结果:治疗组,SCORAD积分和VAS积分以及总IgE和EOS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SCORAD积分、VAS积分及血清IgE水平下降(P<0.05),但EOS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SCORAD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VAS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IgE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OS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健脾止痒颗粒治疗AD有效,其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IgE的生物利用度和EOS计数得以发挥作用,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风寒型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玉桂宁荨汤,对照组30例口服皿治林(咪唑斯汀缓释片)。观察疗效与复发率及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玉桂宁荨汤治疗风寒型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阳化气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阳化气汤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OS、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阳化气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并能改善EOS、IgE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发病在72h以内的急性脑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化痰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79.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和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化痰通络方结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亚峰 《光明中医》2013,28(4):734-736
目的观察中药坐浴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分别选用清热利湿药物和益气养血、活血祛风药物坐浴,每日两次;对照组选用派瑞松乳膏外涂患部,每日两次。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主要症状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SCORAD评分、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方面,各项积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瘙痒影响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损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32.5%和42.5%,对照组痊愈率和显效率为10.0%和1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坐浴治疗肛周湿疹较派瑞松乳膏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瘙痒症状及皮损表现,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踝臂指数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注射液(对照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踝臂指数、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踝臂指数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则为55%(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提高患者踝臂指数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肤针叩刺加得宝松外擦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对40例慢性湿疹患者采用皮肤叩刺加得宝松外擦治疗,每2周治疗1次,共5次,3个月判断疗效。并与30例醋酸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3月后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0例,痊愈率(65.00%)与对照组比较(40.00%),差异有显著性(=4.32,P<0.05)。结论皮肤针叩刺加得宝松外擦治疗慢性湿疹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选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婴幼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纽曼斯益生菌辅助治疗,1岁以内患儿半粒/d,1岁以上1~2粒/d,在两餐中间,餐前空腹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3个月湿疹的复发率分别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IL-10、IFN—Cc等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免疫平衡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补充一定剂量的纽曼斯益生菌,可刺激患儿的肠道免疫机能,调节宿主免疫活性,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患儿湿疹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除湿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健脾除湿方及消风止痒颗粒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各观察1次皮疹形态、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的变化;采用DLQI量表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形态、皮疹面积及瘙痒程度积分,两组治疗4周后较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总分,两组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积分如"瘙痒或疼痛"、"感到尴尬或沮丧"、"影响逛街购物、完成家务"、"影响着装、穿戴"、"影响学习、工作"、"影响睡眠质量"治疗组患者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除湿方能显著改善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晓丽  付  李琳 《河北中医》2011,33(2):185-186
目的 观察祛风止痒丸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祛风止痒丸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予湿毒清胶囊口服配合肤痔清软膏外用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对患者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及SCORAD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EASI及SCORAD评分均...  相似文献   

19.
田艳  刘建  王庆海  张晓堃 《河北中医》2012,34(2):184-185
目的观察清热化浊利湿法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为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清热化浊利湿中药口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同时2组均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进行积分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ASI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浊利湿法治疗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型湿疹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44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1组(48例),对照2组(48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皮炎汤及咪唑斯汀口服,对照1组(西药组)给予咪唑斯汀口服。对照2组(中药组)给予皮炎汤口服。3组患者同时配合3%硼酸液(院内制剂),氢化可的松软膏(院内制剂)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使用不超过1周。以上患者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8%,对照1组89.58%,对照2组83.33%。治疗组与对照1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1),治疗组与对照2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