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不同程度上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菌素及胆汁酸等密切相关。上述因素会引起肝细胞中DNA的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反应,主要包括损伤信号转导以及DNA修复诱导的细胞凋亡。如果DNA损伤无法被正确修复并不断累积,可导致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最终引发肝癌。因此,受损DNA的累积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同样,肝癌细胞DNA损伤修复水平的提高也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一些抑制其修复水平的靶向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出现损伤(damage)。DNA分子中任何非生理性的改变都可看作是DNA的损伤。DNA的损伤有自发发生的,如:DNA复制错误,修复合成时发生的错配,险基自发脱氨基、脱瞟吟或脱呼徒作用等造成的DNA损伤;有环境因素造成的,如:致癌物、电离辐射、紫外线、癌病毒等对DNA造成的损伤”’。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有两种:修复(re-pair)或调亡(apoptosls)。1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DNA损伤有望修复时,细胞启动修复系统修复损伤DNA。首先细胞经一系列调节机制抑制细胞周期(cellcycle),抑制DNA…  相似文献   

3.
探讨PC12细胞在缺氧(37℃,5%O2,95%N2)、血清剥夺条件下DNA损伤与修复、凋亡、坏死或生存的变化规律.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在不同时间点,缺氧、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对PC12细胞单链DNA损伤与修复、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C12细胞DNA损伤值均在0.5h时达第一个峰值,随后下降.3h后DNA损伤数值再次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细胞凋亡峰值略滞后于DNA损伤峰值,并于DNA损伤程度基本相平行.提示PC12细胞在缺氧和血清剥夺条件下存在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DNA损伤后可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DNA损伤程度在早期与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探索Bcl2对DNA损伤后修复的抑制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单细胞电泳、定量检测AP位点来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 NNK诱导DNA损伤产生大量的AP位点,去掉NNK后未转染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AP位点数量逐渐下降,转染野生型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AP位点数量也在下降,但比前一组慢,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去掉NNK后来转染Bcl2质粗的H1299细胞中DNA损伤在逐步修复,而转染野生型Bcl2质粒的H1299细胞中DNA损伤后AP位点的修复受到抑制.NNK处理1h后两组H1299细胞的细胞核均有拖尾现象,说明NNK可以使H1299细胞中DNA发生损伤;去掉NNK诱导剂后24h观察发生未转染H1299细胞中DNA的细胞核未有拖尾现象现象,说明DNA损伤已得到修复,但另一组细胞中仍有部分细胞核有拖尾,说明DNA损伤仍有部分未得到修复.结论 Bcl2蛋白对NNK诱导的DNA损伤后的修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辐射损伤的重要靶分子。细胞受到照射,DNA分子将产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包括碱基错配、修饰、脱嘌呤或脱嘧啶位点形成、DNA单链、双链断裂以及DNA蛋白质交联等。如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或发生错误修复。使损伤积累至一定程度就可导致疾病。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系统,其中DNA损伤修复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包括DNA修复酶和参与DNA损伤识别及修复调节的一些元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细胞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ER)、核酸切除修复(NER)、错配修复(MMR)和重组修复(RR)等方式来修复DNA损伤。当然,一种DNA损伤可以通过多种修复途径来修复。一种修复途径也可以参与多种DNA损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bcr/ablP210融合蛋白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的DNA损伤模型,探讨bcr/abl融合蛋白对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彗星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2O2诱导的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建立DNA损伤模型,以空载体转染BaF3-MIGR1细胞为对照;用彗星实验对两组细胞在DNA损伤后的修复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动态观测.结果:彗星实验确定了细胞DNA损伤模型的建立条件是:采用50 μmol/L终浓度的H2O2对BaF3-MIGR1细胞和BaF3-P210细胞进行染毒,H2O2作用温度和时间均为4℃,10 min.BaF3-P210细胞与BaF3-MIGR1细胞相比DNA损伤后修复时间缩短,在损伤后60 min即可达到完全修复,而后者在损伤后120 min才能完全修复(P<0.05).结论:建立了表达bcr/ablP210融合蛋白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模型,并发现bcr/abl融合蛋白可增强BaF3-P210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缺氧和血清剥夺诱导的PC12细胞DNA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 PC12细胞在缺氧 ( 3 7℃ ,5 % O2 ,95 % N2 )、血清剥夺条件下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坏死或生存的变化规律。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在不同时间点 ,缺氧、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对 PC12细胞单链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PC12细胞 DNA损伤值均在 0 .5 h时达第一个峰值 ,随后下降。 3 h后DNA损伤数值再次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细胞凋亡峰值略滞后于 DNA损伤峰值 ,并于 DNA损伤程度基本相平行。提示 PC12细胞在缺氧和血清剥夺条件下存在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 ,DNA损伤后可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程度在早期与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认为成熟精子DNA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由于DNA损伤精子仍具有受精能力和发育潜力,其修复可能在受精后阶段,但其具体修复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对于DNA损伤精子受精后依赖于卵母细胞修复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现对DNA损伤精子受精后的细胞反应、可能的卵母细胞修复路径、修复结果及其对胚胎发育和后代遗传风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Aurora A蛋白激酶(AURKA)介导DNA损伤修复通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 用shRNA和AURKA过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以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通过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AURKA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α-微管蛋白(α-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AURK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通路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最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对人肝癌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敲低AURKA表达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显著降低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P<0.05),抑制肿瘤组织生长(P<0.05);若AURKA表达上调,则结果 相反(P<0.05).结论 AURKA在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机体细胞内DNA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化学结构或编码特性的改变,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异常代谢产物等都会导致DNA损伤,这种损伤若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就会影响机体正常活动,进而诱发一系列遗传疾病的产生。正常机体具有完善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修复由各种原因导致的DNA损伤,其主要机制有两种:一种是损伤恢复( reversal of damage),即损伤直接被移除,使碱基恢复为原来状态;另一种是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是指切除损伤 DNA 后,再合成一段新的DNA来替代损伤DNA,切除修复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BER)、同源重组修复( ho-mo 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MMR)等多条途径,它们共同构成维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保护机制,以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1]。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及双标记技术,对4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痛旁肝组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及其表达产物x抗原、核心抗原检测。癌组织中HBV DNA、HBxAg、HBcAg检出率分别为70.5%、65.9%及20.5%;癌旁肝组织依次为76.5%、76.5%及29.4%。HBV DNA及HBxAg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HBc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cAg阴性组(P<0.05)。9例枯否氏细胞浆有HBxAg检出。HBVDNA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检出有“伴随现象”。HBcAg多位于核内,部分为核浆型,且总是伴随HBV DNA和(或)HBxAe检出,无一例单独检出HBcAg者。此外,HBxAg可由肝内游离型HBV DNA所表达;肝内核型或浆型HBcAg均可反映HBV的复制。因此,肝内HBxAg的检测可作为HBV感染的灵敏指标之一,进一步证实HBV感染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宏慧  李仲平 《中外医疗》2012,31(9):16-17,20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77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233例,肝炎肝硬化组105例,原发性肝癌组3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分为轻度组159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45例,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与a-L-岩藻糖苷酶活性并统计分析。结果 (1)在所有病例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肝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3组间AFU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轻度组HBVDNA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重度组为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HBV-DN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最高,其次中度组,轻度组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中度、重度组血清AFU活性水平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AFU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HBV-DNA水平、AFU活性可以作为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受肝脏炎症活动影响,AFU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正常肝、导向治疗后及未经治疗肝癌DNA含量共44例。结果发现二低异倍体(LAN)多见于导向治疗后病人;而高异倍体(HAN)则多见于未经治疗病例(P<0.05)。正常肝、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DNA含量υ值中位数分别为1.38、2.33和3.30。结果提示:HAN肝癌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DNA含量高的癌细胞可能对射线致死性染色体损伤的敏感性也高。事实证明:DNA含量分析可为估价肝癌病人疗效和预后提供客观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4.
肠胃清逆转耐草酸铂结肠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联合化疗药物干预HCT116、HCT116/L-OHP细胞DNA损伤修复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肠胃清增效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肠胃清药物血清的增效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从DNA损伤修复的两条通路,观察L-OHP、肠胃清药物血清对XRCC1、XRCC2、XPF、ERCC1蛋白的影响,比色测定法检测DNA损伤指标AP位点。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可逆转HCT116/L-OHP多药耐药。HCT116/L-OHP中XRCC1、XRCC2、XPF、ERCC1的含量较HCT116均显著增多(p<0.05),AP位点表达较HCT116显著减少(p<0.05),HCT116经L-OHP、L-OHP+肠胃清药物血清联合作用后XRCC1、XRCC2、ERCCl蛋白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AP位点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HCT116/L-OHP中L-OHP联合肠胃清药物血清组与对照组相比XRCC2、XPF、ERCC1蛋含量有减少趋势。结论:结肠癌耐药细胞胞内的AP位点降低,进而增加细胞的修复能力,提高耐药性。L-OHP攻击结肠癌细胞,是通过降低BER、NER的能力,导致DNA损伤加重,干扰DNA复制,达到治疗目的。肠胃清药物血清能增加L-OHP的该项能力。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solate an isogenic radioresistant cancer cell line after fractioned X-ray radiation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stant cells. Methods D6 cells were exposed to repeated X-ray irradiation, and after a total dose of 5200 cGy in 8 fractions, a radioresistant monoclone D6-R was obtained. The radiosensitivity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novel radioresistant D6-R cells,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 D6 cells, were measured using clonogenic assay and MTT assay respectively.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were applied for apoptosis detection Comet assay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 Results D6-R cells showed higher and broader initial shoulder (D0=2.08 Gy, Dq=1.64 Gy, N=2.20) than the parent D6 cells (D0=1.84 Gy, Dq=0.34 Gy, N=1.20). They were 1.65-fold more radioresistant than D6 cells in terms of SF2 (63% vs 38%) and were more resistant to ADM (3.15-fold) and 5-FU (3.86-fold) as compared with the latter. It was found that D6-R cells had higher fractions of cells in S phase (53.4% vs 37.8%) and lower fractions of cells in G1 (44.1% vs 57.2%) and G2-M phase (2.5% vs 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between D6-R and D6 cells. D6-R cells showed less initial DNA damage and increased capacity in DNA repair after irradi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cells. Conclusions D6-R cells have been isolated by exposing the parental D6 cells to repeated irradiation. The difference in cell cycle pattern together with the induction and repair of DNA damage might, at least partially,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radio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6.
将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甙元用随机引物法由pBR322-2HBV重组质粒/EcoRⅠ酶切片段(3.2kb)制备了乙型肝炎病毒DNA探针。用斑点杂交、Southern杂交、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乙肝血清学指标、sIL-2R测定等综合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178例及肝细胞肝癌54例的肝细胞、血清、淋巴细胞、唾液内HBVDNA的存在类型、复制表达状态、分布定位特点与病变发展趋势的相关性,探讨了肝癌高危人群肝组织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预测信号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8-羟基鸟嘌呤DNA 糖苷酶1基因(hOGG1)低表达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为化疗增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阿霉素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和通过稳定转染hOGG1核酶而获得的hOGG1低表达的A549-R细胞,用MTT法测定两种细胞的存活率;体外微核试验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两种细胞微核率及DNA损伤与修复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A549-R细胞阿霉素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A549细胞 (P<0.05);阿霉素可诱导两种细胞的微核率增高,而在相同阿霉素剂量作用下A549-R细胞微核率较A549细胞更高(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阿霉素作用下两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DNA损伤,A549-R细胞的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大于A549细胞(P<0.05);与A549细胞比较,A549-R细胞更不易修复.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使两种细胞都表现为G0/G1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随阿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细胞增殖指数随阿霉素浓度增加而降低,这些变化均以A549-R细胞更为明显.结论 hOGG1低表达使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从而使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同一肝癌患者配对肝癌组织与非癌肝组织基因组之差异。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结果:6例配对标本作基因组差异分析显示,与各自配对的非癌肝组织相比,所有肝癌组织基因组DNA的RAPD指纹图谱均存在差异,其中3例配对肝癌基因组中均存在一相同的0.9kb的随机扩增片段。结论:RAPD技术为差异基因分析提供了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发生与DNA损伤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例新鲜卵巢组织标本(正常卵巢组织3例,低分化卵巢肿瘤6例,透明细胞腺癌5例),采用X射线(2Gy)照射制备组织DNA损伤模型,分别对其进行组织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DNA损伤应答反应。结果在X射线照射前,与正常卵巢组织细胞相比,透明细胞腺癌中存在大量内源性DNA损伤,X射线照射后组蛋白2A变体(H2AX)表现过度磷酸化,而损伤修复能力正常。p53结合蛋白1(53BP1)的激活与磷酸化的H2AX(γH2AX)不能共定位。结论卵巢透明细胞腺癌中DNA损伤异常激活,提示DNA损伤应答信号转导网络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