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调查病人和医生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病人常就诊机构的分布,病人和医生对社区首诊制的看法及潜在的可分流病人数量。结果表明:社区机构病人的常就诊机构为社区机构,医院病人常就诊机构为医院;目前尚有近50.0%的病人不同意社区首诊制,主要是医院病人;医院医生多认为社区首诊不必要和不可行,而社区医生则认为必要和可行;在二级和三级医院,有30.2%至55.8%的病人可分流至社区机构。这说明社区首诊制的实施目前尚面临多方面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施行社区首诊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我国目前实施社区首诊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目前工作重心不是急于推行社区首诊制,而是社区首诊制各项基础条件和配套政策的建设,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利用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覆盖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劳务工和非劳务工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满意度。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随机抽取街道及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拦截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8 000人,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劳务工最近一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次数为3次及以上的比例高于非劳务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劳务工和非劳务工就诊人群满意度前三位分别是服务态度(73.29%,73.46%)、技术水平(65.29%,67.50%)、看病方便(63.16%,64.98%);73.47%的就诊者愿意接受社区首诊制,劳务工人群相比非劳务工人群更愿意接受社区首诊(74.16%,69.71%)。讨论: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实施使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有所提高,劳务工和非劳务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且差别不大。以深圳为借鉴,在全国逐步推进社区首诊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医生及社区居民对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的态度及相应的意见建议。方法对2017年9—12月随机抽样上海市徐汇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在岗的210名社区医生及250名社区居民进行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医生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阅读理解后填写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居民问卷采取在相关人员指导下面对面逐项询问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后期统一的数据汇总、整理输录及验收另有两名成员负责。结果回收居民有效问卷240份;医生有效问卷206份。接受问卷调查的240名社区居民中,对于徐汇区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愿意接受的占62.5%(P0.05)。考虑或愿意首诊社区的众多因素中,医保自负部分能减免占64.6%(P0.05);各类处方药物齐全占62.5%(P0.05);家庭医生个人素养及能力占57.9%(P0.05)。接受问卷调查的206名社区医生中,同意开展家庭医生首诊制的占74.76%(P0.05);认为家庭医生可以提供连续性、照顾性的医疗服务以及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可及性、便捷性的医疗服务是目前最大的优势所在(76.2%)(P0.05),其他包括能切实推进双向转诊、优先预约挂上级医疗系统专家号(59.7%)同样有利于首诊制在基层的开展(P0.05)。限制家庭医生首诊制实施的众多因素中以有关的政策及措施未改变老百姓的就医模式(78.2%)、患者的不信任感(71.8%)为主(P0.05)。结论上海市徐汇区在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方面具备成熟的社区医疗背景及民众基础,在居民主观需求导向方面及医生综合素养、主观能动性方面呈现出可以进一步推进的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患病时的就诊方式及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广东省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龄在10岁以上的就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医院1000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54.4%的医院患者和66.9%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愿意选择社区首诊方式;67.6%的医院患者和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认为有必要实行社区首诊制度;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区、收入水平和参保形式是影响患者社区首诊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广东省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部分居民对此持反对或观望态度;推广社区首诊制度,仍需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加快培养全科医生人才、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医生及社区居民对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的态度及相应的意见建议。方法 对2017年9—12月随机抽样上海市徐汇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在岗的210名社区医生及250名社区居民进行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医生问卷由被调查者自行阅读理解后填写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居民问卷采取相关人员指导下面对面逐项询问完成并由质控员审核。后期统一的数据汇总、整理输录及验收另有两名成员负责。结果 回收居民有效问卷240份;医生有效问卷206份。接受问卷调查的240名社区居民中,对于徐汇区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愿意接受的占62.5%(P<0.05)。考虑或愿意首诊社区的众多因素中,医保自负部分能减免占64.6%(P<0.05);各类处方药物齐全占62.5%(P<0.05);家庭医生个人素养及能力占57.9%(P<0.05)。接受问卷调查的206名社区医生中,同意开展“家庭医生首诊制”的占74.76%(P<0.05);认为家庭医生可以提供连续性、照顾性的医疗服务以及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可及性、便捷性的医疗服务是目前最大的优势所在(76.2%)(P<0.05),其他包括能切实推进双向转诊、优先预约挂上级医疗系统专家号(59.7%)同样有利于“首诊制”在基层的开展(P<0.05)。限制“家庭医生首诊制”实施的众多因素中以“有关的政策及措施未改变老百姓的就医模式”(78.2%)、患者的不信任感(71.8%)为主(P<0.05)。结论 徐汇区在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制方面具备成熟的社区医疗背景及民众基础,在居民主观需求导向方面及医生综合素养、主观能动性方面呈现出可以进一步推进的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海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珠海市七个行政区进行抽样,随机抽取1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并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珠海市居民对社区首诊制度的知晓率低,仅占调查人口的28.00%。在大概了解了社区首诊制度后,有93.27%的居民赞成继续实施社区首诊制度并逐步改进;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珠海市居民首诊医院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保险类型、患有慢性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技术满意以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基本诊疗要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5 000元(OR=0.56,95%CI:0.36~0.89)的居民更不愿意选择社区进行首诊;拥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1.95,95%CI:1.17~3.24)、患有慢性病(OR=1.49,95%CI:1.13~1.96)、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满意(OR=6.72,95%CI:4.46~10.14)以及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基本诊疗要求(OR=5.82,95%CI:4.49~7.56)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首诊。 结论 珠海市政府应在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对首诊制度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医疗保险的鼓励和约束,从而推动社区首诊在珠海市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开展分级医疗,逐渐形成社区首诊制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现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探索社区首诊制度。所谓社区首诊,指居民在患病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生的诊疗,只有经社区全科医生转诊,才能去上级医疗机构诊治。据我所知,在我们广东省的佛山市和深圳市的宝安、龙岗两个区,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首诊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医疗保险工作人员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首诊制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4月,对江苏省南京、苏州、镇江、盐城、泰州5个市,1 141名居民、192名社区医务人员和148名医疗保险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自感病轻时,53.1%的居民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吸引居民去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就近方便(75.6%)、医疗费用低(49.5%)、服务态度好(37.6%)。不愿意去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不放心医疗水平(48.0%)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差(27.5%)。结论:社区卫生服机构开展首诊制需加强自身建设,并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联体背景下居民社区首诊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为促进社区首诊的真正落实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阜阳市3区5县中各随机抽取1个区2个县,再从抽取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4个社区,对抽取的每个社区按东、南、西、北、中五个位置各随机抽取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0%(281/412)的居民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就诊方便、手续简单、医保定点单位等,分别占87.90%、43.77%和37.72%(χ~2=970.560,P0.01);31.80%(131/412)的居民不愿意选择社区首诊,其原因有诊疗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就诊环境差等,分别占63.36%、51.15%和29.01%(χ~2=316.06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wice,CHS)机构时间、提供的CHS整体改善情况等4个因素可能是居民社区首诊意愿的影响因素,"50~59岁"年龄组(OR=3.19,95%CI:0.88~11.54)、从事商业和服务业(OR=1.63,95%CI:0.77~3.47)、步行至CHS机构时间10 min(OR=0.70,95%CI:0.42~1.19)和认为提供的CHS整体基本没变化(OR=1.82,95%CI:0.22~15.44)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首诊。结论阜阳市居民社区首诊意愿较高,但仍有近1/3的居民不愿意接受社区首诊。为促进社区首诊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需要在健康宣传与引导、硬件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医联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患者社区首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社区首诊动力的结构分析和历史数据与文献资料,搭建医联体合作动力架构,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完成模型修正和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通过模型仿真发现,患者对价格敏感程度较高,提高社区医院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可以有效吸引患者到社区首诊;加强社区首诊宣传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扩充社区药品种类措施有效,但作用有限;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收效甚微。结论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可更加全面地对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关键参数预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政策的模拟结果更加直观。相关部门应提高社区就诊医保报销比例,降低社区就诊费用,加强社区首诊宣传,合理扩充社区药品种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于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17个地市抽取2 965名城乡居民进行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面访调查。结果山东省2 965名城乡居民中,1 922名(64.8%)居民有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1 599名(53.9%)居民愿意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1 901名(64.1%)居民在病情稳定后愿意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20 000元、有城镇居民医保和商业保险及其他医保、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较低;年龄≥65岁、家庭年均收入≥1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女性、居住在农村、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女性、居住在农村、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经历过转诊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高,家庭年均收入≥40 000元的山东省城乡居民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意愿较低。结论山东省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认识不足,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意愿较低,性别、年龄、家庭年均收入、居住地、医疗保险类型及是否家附近有基层医疗机构、赞同分级诊疗制度、认为分级诊疗可行、有过社区(乡镇医院)就医经历、经历过转诊是影响该地区城乡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转诊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某区居民首诊医院选择意向的调查研究,了解影响其就医选择的因素,探求如何优化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发挥分级诊疗制度优势.方法 2018-06-01-2018-12-31选择沈阳某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患病时就诊首诊医疗机构和人群中选择首诊医院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等.根据首诊医院选择意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15.
社区首诊制作为分级诊疗的核心要素,对我国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市劳务工社区首诊制的实施,在分流患者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各利益方能够接受该强制性制度。与深圳市相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好的城市已基本具备社区首诊的能力,在实施社区首诊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强制性,以保证制度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社区首诊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卫生政策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有利于社区首诊制顺利推行的政策建议,让社区首诊成为居民的主动选择,而不是政策的强制。  相似文献   

17.
社区首诊制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首诊制度(the system of the first treatment in the community)是指规定居民在患病需要就诊时,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机构接受全科医生诊疗的一种制度.除非急诊,居民若要去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服务,必须要经过社区全科医生的转诊[1].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取发展较为成熟的六所城市:深圳、北京、青岛、上海、武汉、重庆为例,描述和评价社区首诊制开展情况,为其他开展或准备开展首诊制的城市或地区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搜索研究城市社区首诊制度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提取、总结。结果:社区首诊制实施后可及性、满意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但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建立和完善社区首诊制对于促进卫生资源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之间的合理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首诊制的实践和研究中都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深圳观澜医院和中山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对现行双向转诊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为选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观澜医院与东风医院及两地属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观澜有67.9%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医保定点(40.4%);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6.8%;83.6%和14.0%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66.4%和44.2%的患者满意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东凤有63.7%的调查对象选择首先在社区就诊:社区首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41.1%);了解双向转诊制度的调查对象比例是2.5%:74.7%和2.7%的调查对象赞成和接受过双向转诊;在接受过双向转诊服务的人群里分别有36.4%和22.7%的患者对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流程持满意态度。结论积极建立社区首诊制、拓宽医疗保险范畴、向人群充分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简化双向转诊流程将更进一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可持续性实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首诊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各地先后开展社区首诊的现状,看到这项制度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病人的就医支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及时、有效、连续、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发展社区首诊制仍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本文从体制机制建设、政府、社保、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居民就医观念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