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伍世辉  陈国忠  柏德春 《炼铁》2005,24(1):42-43
通过改进高炉操作技术,提高原燃料质量,加强操作管理,韶钢6号高炉喷煤比达到172kg/t,焦比降到360kg/t,利用系数达到2.932。  相似文献   

2.
太钢2号高炉自1999年5月采取高炉槽下过筛,提高风温,富氧喷吹及加强高炉操作等措施,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利用系数连续4个月达到2.8以上,入炉焦化降至404kg/t,煤比达130kg/t跻身于全国同类型高炉前列。  相似文献   

3.
武钢4号高炉烟煤混喷及提高煤比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钢4号高炉烟煤混喷试验进行了总结,并从精料、加强高炉操作与调整、改善煤粉燃烧条件、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使高炉煤比从117.6kg/t稳步提高到138.1kg/t。  相似文献   

4.
中国炼铁技术发展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两年来中国生铁产量高速增长,同时高炉炼铁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步。2007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焦比达到392kg/t,热风温度达到1125qE,喷煤比达到137kg/t,利用系数为2.677t/m^3.d。这些指标创造出我国历史最好水平。宝钢、武钢、首钢、鞍钢等企业的大高炉生产技术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炼铁燃料比低于500kg/t。但是,中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炼铁企业发展不平,先进与落后共存,尚有6000多万t/年生产能力属于淘汰之列,造成中国炼铁技术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八五"期间韶钢不断推行炼铁技术进步,使高炉入炉焦比从607kg/t,降到5827kg/t利用系数由1.841t/m3d上升到2.098t/m3d。  相似文献   

6.
邯钢5号高炉自2010年中修开炉后,经过改善煤气利用,提高顶压、增加富氧、低硅冶炼率等相关措施,实现了产量均产5346t,煤比170kg/t,焦比297kg/t,燃料比495kg/t的良好指标,完成了建炉以来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郝志忠  李小刚 《炼铁》2001,20(1):57-59
1999年7月,包钢4号高炉进行了降低结矿碱度的工业试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改善。8月在全厂推广,2000年1-9月份高炉利用系数为1.819,焦比为424.0kg/t,煤比为13.40kg/t。  相似文献   

8.
曹锋 《中国冶金》2006,16(7):6-9
首钢1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焦比显著下降。2005年11月,1号高炉煤比提高到136kg/t、平均焦比降低到322kg/t。  相似文献   

9.
熊良勇  赵志国 《炼铁》2001,20(9):78-80
对武钢2号高炉生产操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生产操作需要解决的问题。2号高炉大修改造投产后,不断改进和优化高炉操作,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较大进步,2001年上半年利用系数达达到2.002,入炉焦比降至403.2kg/t,煤比113.3kg/t.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安钢7号高炉的设计及强化生产情况,经过2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高炉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是相当成功的,完全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高炉利用系数在3.3t/m^3.d以上,高炉焦比降至520kg/t以下。  相似文献   

11.
孔凡朔 《山东冶金》2005,27(1):9-11
改善炉内透气性、保证高炉良好的热状态是提高喷煤量的关键,济钢350m^3高炉通过采取设备改造,优选喷吹用煤,改善炉渣性能,调整操作参数,提高风温及富氧率等措施,煤比大幅度提高。2003年6月350m^3高炉平均煤比153kg/t,4%#高炉煤比达到181kg/t,入炉焦比降低到330kg/t。  相似文献   

12.
水钢3号高炉通过富氧鼓风,使3号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日产量由3 066t/d提高到3 354t/d,焦比从412kg/t降至388kg/t,煤比从112kg/t提高到了138kg/t。  相似文献   

13.
郭可中  李肇毅 《钢铁》2001,36(12):6-10
宝钢的3座高炉(1、2号高炉内容积均为4063m^3,3号高炉4350m^3)现处于满负荷生产。近年来在生产技术上大力提高高炉喷煤,1号高炉1999年年均喷煤比达238kg/t铁。高炉生产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得益于精料技术的推进,得益于高炉操作技术以及长寿技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湘钢高炉锌负荷与平衡作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结瘤瘤体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表明:湘钢3BF、4BF的锌负荷平均值分别是0.716 7 kg/t和0.733 2 kg/t,其中烧结矿是锌负荷的主要来源;3BF、4BF锌平衡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512 0 kg/t和0.422 2 kg/t,高炉产物排锌效果较差,其中3BF锌的支出以铁水、高炉渣和瓦斯灰为主,而4BF主要依靠铁水;瘤体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中,锌的质量分数在8.88%~58.72%之间,是瘤体的主要成分,锌是结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施宏  张洪海  庞江 《炼铁》2001,20(5):14-17
宣钢8号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中速磨制粉、一级布袋收粉、双管路喷吹等技术。通过改善原料条件、提高风温、富氧、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煤比稳步提高,2000年全年煤比平均为123kg/t,2001年3月份达到143kg/t。  相似文献   

16.
针对 1 #高炉喷煤比受风温水平及富氧率制约的问题 ,济钢第一炼铁厂进行了大喷煤试验 ,采取大喷煤比 1 40kg/t ,通过加强原燃料的筛分、增大鼓风动能、提高富氧率、提高炉缸热容等 ,使入炉焦比降低 2 5kg/t ,保证了炉况稳定 ,实现了高炉高产、低耗。  相似文献   

17.
针对1#350m^2高炉已进入炉役后期、设备老化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的现状,通过采用富氧鼓风与风机并联、高风温和“提碱控硅加酸洗”操作法、炉缸表面埋设电偶等炉内操作技术,采取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和上料的操作与管理等措施,确保了高炉的稳定顺行,优化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达到3.565m^3/(t.d),焦比、煤比分别达到399kg/t、136kg/t。  相似文献   

18.
为维持武钢5号高炉因供氧管道故障而需停氧5天期间炉况稳定,通过疏松边缘装料制度、降低煤比、缩小矿石批重、减少铁次等方式对高炉生产进行了调整。停氧期间,由于采取以上措施,炉况基本保持了稳定顺行,与供氧期相比,高炉日产量平均损失2 000t/d,煤比降低15kg/t,焦比升高20kg/t,利用系数下降0.15t/(m3·d)。  相似文献   

19.
刘玉全  韩金玉  贺大鹏 《炼铁》2000,19(1):21-23
分析了天铁高炉喷煤特点,通过采取改善原燃烧条件、提高风温、实行均匀喷吹、改进送风系统、加强高炉操作等措施,使天铁1、5号高炉经分别达到了190kg/t、200kg/t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宝钢高炉200kg/t以上喷煤比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炉喷煤能大幅度降低入炉焦比,减少对日益匮乏的焦煤资源的依赖,是炼铁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高炉炼铁技术进步的重要一项内容。宝钢高炉喷煤始于1992年5月的2号高炉,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从优化喷吹煤种、控制混合煤成分、改善喷煤设备性能和操作参数、制订原燃料质量标准和重新设计高炉操作制度等方面着手,高炉喷煤比一年上一个台阶。1998年以来,高炉喷煤比持续稳定在 200kg/t,1号高炉与此同时还在高产能、低燃料消耗下取得了月均喷煤比260kg/t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