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富硒菜籽蛋白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富硒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酸性水脱除植酸和硫甙后碱溶酸沉制备得到富硒菜籽分离蛋白.再以富硒菜籽分离蛋白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水解时间为7小时,温度为50℃,酶解液的pH=8.0,底物浓度为3%时,其菜籽分离蛋白水解度达32.51%,氮收率达91.28%,蛋白肽产品含硒量为6.02ppm.  相似文献   

2.
以双低菜籽分离蛋白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进行酶解,加酶量为18×104U/g,酶解时间为7h,酶解温度为50℃,酶解液的pH值8.0,底物浓度为3%时,其菜籽分离蛋白水解度达32.51%,氮收率达91.28%,并对产品蛋白活性肽的抗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党斌  孙小凤 《食品科技》2012,(4):136-141,146
蛋白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且容易吸收,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研究以超声波法从热榨春油菜菜籽粕中提取的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制备菜籽蛋白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底物浓度、酶解温度、酶用量、pH等因素对菜籽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确定了碱性蛋白酶酶解菜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为3%,酶解温度为46℃,酶用量为12000U/g,pH为9.57的条件下酶解3h,菜籽蛋白的水解度达23.96%。为进一步酶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条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水解菜籽清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菜籽清蛋白为原料,选择碱性蛋白(Alcalase)和复合风味酶(Flavourzyme)分步水解制备菜籽清蛋白水解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菜籽清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pH8.0、反应温度50.1℃、酶用量0.38AU/g、底物浓度4.87%。在此条件下水解1h,水解度为14.72%。分步酶解的工艺条件为:Alcalase酶反应1h后,加入50LAPU/g Flavourzyme酶,50℃下酶解2h,酶解液水解度可达28%。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清蛋白水解物可作为优质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5.
双酶分步水解制备菜籽蛋白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选取Alcalase 2.4 L碱性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菜籽蛋白。结果表明双酶分步水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为Alcalase碱性蛋白酶在pH值9.5,温度55℃,底物质量分数3%,酶活性5 500 u/g条件下酶解5.5 h,水解度为21.14%,再用复合风味酶在pH值6,温度50℃,酶活性900 u/g条件下继续酶解3 h。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粗肽液用活性炭脱色的优化条件为:在活性炭质量分数1.5%,pH值4.5,温度55℃条件下脱色50 min,脱色率达32.15%,氨基酸损失率为25.15%。  相似文献   

6.
酶解制备菜籽蛋白肽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对菜籽蛋白进行水解。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对菜籽蛋白水解度和菜籽蛋白肽得率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单因素对菜籽蛋白肽水解度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菜籽蛋白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为4.49%、pH8.45、温度55℃、酶解时间180min、加酶量5000U/g pro,在该优化条件下,菜籽蛋白水解度理论值可达15.00%,实际值为14.71%。  相似文献   

7.
菜籽清蛋白双酶分步酶解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清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和未瓜蛋白酶对其进行双酶分步水解.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最适底物浓度3.5%条件下,先用4000U/g碱性蛋白酶于pH8.0、55%下水解3h后.再用3000U/g木瓜蛋白酶于pH5.5、50%下水解3h,菜籽清蛋白的水解度达到加.17%,氮溶解指数为90.89%.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风味蛋白酶对菜籽蛋白中2S(RP-2S)和12S(RP-12S)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水解RP-2S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酶与底物浓度比(E/S)95LAPU/g,酶解温度50℃,pH 7.0,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RP-2S的水解度达33.64%;水解RP-12S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酶与底物浓度比(E/S)85 LAPU/g,酶解温度50℃,pH 6.6,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RP-12S的水解度达19.97%。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酶对菜籽蛋白进行分步水解制备菜籽多肽。以菜籽蛋白为原料,在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值和酶添加量四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蛋白水解条件。结果表明,一次水解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55.5 ℃、水解时间90 min、反应pH 10.5、加酶量10 400 U/g,该条件下水解度为31.64%。使用复合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水解,水解120 min时可有效脱除苦味,水解度达到38%以上。提高了菜籽多肽的提取率,得到了脱苦效果好的菜籽多肽。  相似文献   

10.
菜籽蛋白的酶水解: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对影响菜籽蛋白酶水解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复合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的最佳酶水解条件为温度55.5℃,pH6.2。酶与底物浓度比(E/S)74.31LAPU/g,底物浓度12.0%(W/V),水解时间3h,最佳酶水解条件下的水解度为26.4%。在最佳酶水解条件下对水解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预测值和实测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为脱除影响菜籽粕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有毒物质硫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时间、温度、液料比对脱毒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时间、温度进行响应面分析,以提取液中硫甙浓度为响应值,建立了硫甙脱除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脱毒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4%,温度62℃,时间3h,液料比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硫甙浓度为51.825μmol/g。同时为了提高菜籽蛋白利用率,选择NaOH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浓度(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分析,得到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为2.5%、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温度60℃、液料比为1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质提取率为45.86%。  相似文献   

12.
菜籽饼粕中分离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绍通  蒋连平 《食品科学》2007,28(12):161-165
在传统的碱提酸沉工艺基础上结合超滤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菜籽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条件为:在pH13,温度40℃,料液比(g/ml)分别为1:10、1:8和1:6下提取3次,每次40min;调pH4.5沉淀。上清液超滤工艺条件:40℃,流速2m/s,压力0.1MPa。喷雾干燥后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0.5%,蛋白得率为54.7%。  相似文献   

13.
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并采用国际标准ISO 10519:1997《分光光度计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的含量》和AOCS Cc13i-96:1997标准《植物原油中叶绿素色值的测定》方法,对国内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方法比对测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大量分析测定和实验数据的汇总,证实确定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结合离子沉淀的方法,对菜籽饼粕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制备出菜籽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min、液料比13:1、浸提2次;浸提液离子沉淀的较适参数组合为氯化锌为沉淀剂、沉淀剂用量为粗提液中多酚质量的1.5倍、pH6.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菜籽多酚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得率1.66%,纯度90.0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 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 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籽饼粕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国17个油菜主产县区采集菜籽粕样品112份、菜籽饼样品111份、35份主要加工环节的样品以及10个品种纯种双低菜籽、34份混杂商品菜籽。对上述样品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毒性成分的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国产菜籽粕、菜籽饼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4.45%±8.44%、30.66%±3.11%,国产菜籽粕硫苷含量为(79.1±44.99)μmol/g。中性洗涤纤维、硫苷含量高、变异大是国产菜籽饼粕区别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主要品质特征。纯种双低菜籽硫苷含量为(35.2±6.52)μmol/g,商品菜籽硫苷含量为(78.5±21.76)μmol/g,混杂是引起菜籽饼粕硫苷含量偏高、变异增大的主要原因。低温冷榨饼、预压浸出粕、螺旋热榨饼和液压热榨饼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2.0±2.31)%、(34.6±3.40)%、(47.2±3.43)%、(51.5±7.48)%,相互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焙炒、压榨、脱溶等热处理环节,过热处理是导致当前国产菜籽饼粕品质降低的关键。中性洗涤纤维可作为饼粕热加工质量的适宜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7.
菜籽及菜籽仁出油压力与出油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  林国祥  尹芳  游燕 《粮油加工》2005,(10):51-53
利用可视化柱塞式压榨试验装置对菜籽和菜籽仁进行压榨试验,揭示了压榨取油的微观机制与过程,提出了出油压力、出油应变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菜籽的出油压力远大于菜籽仁的出油压力。试验探讨了菜籽和菜籽仁的出油率与出油压力的关系,并得到两者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菜油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亮 《皮革化工》2001,18(5):22-23,39
通过菜油进行酯交换,硫酸化反应,再和多种有效成分复配,制得菜油改性皮革加脂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油菜籽的现代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的油菜籽加工工艺 ,介绍了许多最近开发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如油菜籽的脱皮技术、微波与红外加热灭酶技术、挤压膨化取油和脱皮冷榨制油技术、水酶法提取菜籽油、菜籽蛋白粉和菜籽蜜的工艺、TOP全脱胶工艺以及通过连续离心吸附法从大量的溶液中除去少量杂质的中心吸附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