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PAD早期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给予饮食干预、运动治疗以及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前列腺素E1注射液10 μ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片1 00 mg,bi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ABI、PW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PWV评分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下肢动脉病变,不增加出血倾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Ps)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变化,探讨Ps、CRP与踝臂指数(ankle artery-brachial pressureratio,ABI)的相关性及其在T2DM下肢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7例T2DM患者,按ABI测定结果分为下肢血管正常组(NPAD组)和病变组(PAD组),7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测定Ps、CRP。结果①与NPAD组、对照组相比,PAD组Ps、CRP、HbA1c显著升高(P<0.05)。②PAD组、NPAD组Ps与ABI呈明显负相关(r=-0.554,P<0.01;r=-0.359,P<0.05)。PAD组、NPAD组CRP与ABI呈负相关(r=-0.435,P<0.01;r=-0.342,P<0.05)。PAD组Ps、CRP与病程、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血浆CRP、Ps之间呈正相关(r=0.977,P<0.01)。CRP、Ps与血脂、年龄、空腹C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Ps、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PAD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浆Ps、CRP将有助于预测T2DM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其预后的严重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7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和脉搏传播速度(PW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BI、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W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外周动脉闭塞情况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P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PGE1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EGB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和踝肱指数(ABI)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ABI水平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指标比较P<0.05,治疗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能缓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踝肱指数,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下肢动脉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根据四格表法分析ABI及下肢动脉彩超诊断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计算ABI检测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下肢动脉彩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于ABI(P0.05)。PAD早期ABI敏感性低,特异性高。PAD动脉狭窄或闭塞时,ABI敏感性明显升高,特异性仍较高。结论 ABI是一种简单、实用及无创的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超声检查仍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倩  周宁 《海南医学》2008,19(7):89-90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ABI)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的126例患者测定ABI,以ABI<0.9为异常,分成PAD组(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和非PAD组(正常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HbA1C、TG、LDL-C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而增龄、病程长、高血糖、高TG、LDL-C是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意义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对10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检测,按照ABI值分为两组,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BI异常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脉压差、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吸烟率以及合并溃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IC、餐后血糖、高TG、收缩压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因素.结论 ABI检测是临床方便、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指标.年龄、病程、高TG、血搪及血压控制差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PA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为40例踝臂指数(ABI)正常的健康者,糖尿病无PAD组为42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PAD组为33例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超声检测参数;并对ABI和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PAD组和糖尿病无PAD组IMT较高,颈总动脉阻力指数升高,舒张期最大峰值流速及血流量明显下降,糖尿病合并PAD组IMT比糖尿病无PAD组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r=-0.41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合并PA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与IMT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接诊的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回顾、生化检查、踝肱指数(ABI)测定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ABI〈0.9为异常,双侧ABI中有一侧〈0.9,即入选PAD组;ABI均≥0.9者入选非PAD组。结果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的病程时长、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率、HbA1c达标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是促发PAD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冠心病,HbA1c达标率低等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PAD发生率明显增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的测定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利于PAD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及其伴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小于0.9为异常.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27例,占21.1%.下肢动脉病变组与非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脉压差、合并冠心病率明显增高,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ABI早期诊断并治疗PAD对预防糖尿病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老年脑梗塞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Lipo PGE1)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1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ipo PGE1 10μg静脉泵入,1次/d,共14 d.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Lipo PGE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均显著改善(P<0.01),临床疗效较维脑路通佳(P<0.05).结论:Lipo PGE1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和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是治疗老年脑梗塞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制剂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DM)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Lipo PGE1治疗)和对照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改变。结果:经20天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神经电生理检查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增加,以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Lipo PGE1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以上疗效可能是通过PGE1的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双重作用,改善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供血和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张云峰  王海东  管强  刘增庆 《中外医疗》2013,32(2):67+69-67,6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凯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PGE1粉针剂;治疗组给予凯时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等变化。结果两组ABI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凯时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凯时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作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PAD)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糖尿病合并PAD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A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平均(74±6)岁;介入治疗+药物治疗(B组)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平均(73±5)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检测ABI。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PAD患者治疗前ABI<0.90。B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AB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1例于治疗后12个月ABI<0.90,经下肢动脉造影证实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的A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及早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PAD患者的血运,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ABI在评价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踝肱指数(ABI)< 0.90 的患者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n=115),ABI介于0.90与1.3之间(0.90≤ABI≤1.3)的患者为非PAD组 (n=186)。对ABI<0.90患者: ABI≤0.5为重症下肢缺血组(n=25),0.5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1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依据 ABI(ankle-brachial index,踝肱指数)不同将其分为DM1组(0.9≤ABI≤1.3,n=46)、PAD1组(0.5≤ABI〈0.9,n=51)、PAD2组(ABI〈0.5,n=14),正常对照组35例,为同期体检健康人群.分别测定皮肤AGEs、糖化血红蛋白、ABI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M1组相比,PAD组皮肤AGEs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PAD2组皮肤AGEs水平明显高于PAD1组.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皮肤AGEs水平升高并可能参与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以作为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评估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下肢动脉病变及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157例T2DM患者根据ABI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T2DM患者PAD的患病率为13.4%,PAD组冠心病、脑梗死发病风险分别增高6.40、3.67倍,且IMT值、PWV值、HbAlc和T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下降。相关分析显示ABI与HbAlc、TC、PWV和IMT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LDL-C、HDL-C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可评估外周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可有效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对糖尿病组下肢动脉斑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糖尿病组PWV[(19.08±5.16)m/s]高于对照组[(15.40±3.36)m/s],糖尿病组ABI(1.06±0.11)低于对照组(1.14±0.08),糖尿病组脉压指数(0.42±0.04)高于对照组(0.34±0.0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例患者ABI〈0.9,进一步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5例患者有动脉斑块形成。结论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较好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动脉阻塞患者,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