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其理论形成与“元气论”或气一元论关系密切。而中医气化理论是在气化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解释自然生命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其理论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41-1843
中医学将古代哲学气化理论引入到医学领域,借以解释生命的运动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人体的愈病机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亦可以采用气化理论进行解释,杜武勋教授基于气化理论结合临床实际,首创冠心病心绞痛以虚实分类,实证期以八纲辨证,虚证期以气血阴阳辨证,实证期以痰瘀互结为病机,寒热分治,分为寒痰瘀结证及热痰瘀结证,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强调气的功能,疾病的愈病机理在于恢复气化。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形成于古代社会 ,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接收了古代哲学气论的合理内涵 ,从而创建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本文论述了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思想 )中的“气论”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气化论辨析     
气化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古代哲学家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认识,气化观点的基本思想是气聚为物,物散为气,元气论者在论证这一思想时,经常用水或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为喻,如汉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说:“人之生,其犹冰也,水凝而为冰,气积而为人,冰极一冬而释,人竟百岁而死。”(《论衡·道虚》)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曰:“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正蒙·太和》)这表明原始的气化论是由物质三态变化的事实导出的,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物质,是元气论者所谓“气”的原型,而自然界的三态转化则是气化观点的自然科学依据,气化学说源于哲学知识,在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辩证施护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群 《河北中医》2000,22(8):627-628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其不仅是诊疗疾病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施治纲领 ,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体系 ,而且记述了丰富实用的护理知识 ,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伤寒杂病论》详细论述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应如何根据辨证制定的治则、治法和服药要求做好护理工作 ,体现了张仲景的辨证施护思想 ,同时说明了中医治病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张仲景辨证施护思想的探讨 ,一则阐述其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一则强调中医护理在临…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辨证施护思想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其不仅是诊疗疾病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施治纲领,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体系,而且记述了丰富实用的护理知识,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伤寒杂病论>详细论述了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如何根据辨证制定的治则、治法和服药要求做好护理工作,体现了张仲景的辨证施护思想,同时说明了中医治病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对张仲景辨证施护思想的探讨,一则阐述其对中医护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一则强调中医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8-281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病机即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灵活辨证论治的一种整体诊疗观念。病机辨证既有对疾病的整体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有具体辨证施治的规范,实现了辨病与辨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自然皆一气肇始为基,万物得以化生。升降变化是气化的根本形式,表现气轴升降、周流四维的恒动变化。气化有道器层次及动静时态观的识别,表现于人体有阴阳中和、三焦形气、四时五脏、六经升降等内涵。文中基于“气化”医学哲学思维,从道器不同层次缕析中医阴阳-三焦-五脏-六经思维内容,以期继承气化思维,融汇意象以贯通之,有助于理解中医气化的整体观和恒动观。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术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 ,其学术思想源流可谓博大精深 ,历代医学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更重要的是留下了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思想方法 ,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精神财富 ,研究历代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中国古代医学家治疗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古代医学家治疗学思想的产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涉及中国古代的哲学、军事学、文化学以及人们认识社会思想方法的影响。古代对于医生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从《黄帝内经》中的运气七篇 ,就是古代天文学成果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三十六计》是充分吸收《易经》中的辩证思想,根据阴阳变化推演出的兵法策略,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总结。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疾病则是人体正邪抗争的过程,清代名医徐大椿著有《用药如用兵论》,用兵拨乱与中医治病有异曲同工之处。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提出"治外感如将"[1],可见在外感病的治疗中,更多体现出兵法策略与中医辨证施治理念相一致。更为巧合的是温病学和《三十六计》均大成于明清,二者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以“症候”为主,所以近代中医叫做“证候诊断学”、“辨证学”、“直觉诊断学”;古代素问“玉版论”中叫做“揆度”(揆情度理的意思);“脉要精微论”中叫做“诊法”;这都是认识疾病的诊断方法。中医“辨证”,在一般意义上就是“诊断”。但是和诊断稍有不同,诊断是指一定原因和一  相似文献   

12.
运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以"气化"为理论工具,对天人之间气化关系的考察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故从气化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运气学说的哲学基础,以期深入理解运气学说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雅芳  程伟 《四川中医》2009,27(5):61-63
中医学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本土的心理学思想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精神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更是息息相关,儒道释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医学观念。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中医精神医学对心的认识、对形神观的论述有着截然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视角。儒、道、释哲学提供了对人格的干预技术和调节心理平衡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防治精神疾病的良药。  相似文献   

14.
惠馨  颜冬 《中医研究》2006,19(6):6-8
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其中,中医心理学是祖国医学中有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病因、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疾病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功能、结构变化。面对疾病的复杂性,人类对其认识是建立在不断地科学细化和精准分类基础上。对疾病的分类越细化精准,选择的防治方法就越恰当和有效。目前,疾病分类是现代医学的分类方法,而基于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整体论思想的中医分类方法是证候辨识(或者叫辨证)。现代医学主要根据现代解剖学、病因学和病理学原理采用现代诊断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分类,并随着当代科技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的飞  相似文献   

16.
阴阳、脏腑、经络、三焦、营卫、精血津液都是人体正气的分类命名。正气是生命活性物质的统称,邪气是一切致病物质的统称。阴阳平衡就是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平阳秘则气机和利、气化正常。若阴气和阳气因虚损耗伤、或邪气侵扰而失于平秘,则气机逆乱,温凉失度、气化失常,即阴阳失调,发生疾病。正邪相争是病因、病机的关键,正气虚和/或邪气实是辨证的真正总纲。扶正祛邪是治病的总则。从生理到病理,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治疗,完全表明气化论是中医理论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  相似文献   

17.
正胡臻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深入研究中医升阳学说,实践并总结出一套中医气化疗法,主张临床辨证疾病的阳化、阴化太过与不及,并结合气机的升降出入逆乱,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现将其运用气化疗法治疗下焦病证的经验介绍如下。1气化疗法理论来源气的变化,称为气化[1]。气化理论学说始于《黄帝内经》,形成发展于明清时期[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诸候》中提出"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血脉,以成骨髓也"[3]。故气化的含义包括津液化为尿液,  相似文献   

18.
1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 中医学整体观是构建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贯穿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的本体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中医学整体观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学说体系——气一元论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三才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中的一个论述,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精髓,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前身和基础。从腧穴命名、针灸选穴处方、针灸治疗原则、针刺手法方面论述了三才思想对针灸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三才思维还有很多发展创新的空间,需要我们潜心挖掘,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到更多的疾病中去。  相似文献   

20.
苏琛  杨晗  唐昊 《中医杂志》2012,53(6):533-536
以《伤寒杂病论》中“五脏元真通畅”为基本思想,从其内在含义、发病机制、治疗总则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证治思想精髓.认为“五脏元真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也是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这一思想精髓可用以指导临床,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目标,对中医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