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港滩海域油田的高效开发,得益于地质研究新区带的不断拓展,得益于地质研究新技术的深化应用,得益于钻井工程与海工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面对大港滩海域油田地下复杂的地质油藏条件和特殊的地表条件,通过探索地下复杂油藏分布规律,深入研究适合大港滩海域泥质海滩海工建造技术,集成应用人工岛、人工井场及固定平台等高密度丛式井油田开发技术,形成了滩海域油田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目前已在大港南部滩海区的埕海、赵东油田开发中应用且效益良好,为今后中北部滩海区的新港、滨海油田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是大港滩海域油田优质高效开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展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研究,在175 ℃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近钻头伽马成像技术、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精细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盐222区块、川西中江低渗透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为形成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深水油田勘探开发存在经验不足,深水环境及地下因素复杂多变、单井投资费用高企,以及项目成本回收压力大等挑战,简单复制陆上和浅海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已无法满足深水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综合考虑地下不确定性、时间要素和成本要素,提出一套适合深水油田的油藏评价及决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价模式、决策方法以及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在巴西盐下深水油田的评价实践表明,以分区评价为核心的"一体双轴"的评价模式和以信息价值为代表的深水油田评价井决策方法,将有利地推动深水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缩短评价周期,进而实现油藏评价的效益最大化和评价决策的科学化。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钻井效率,在为开发井积累经验的同时,降低了钻井成本。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巴西利布拉油田的应用,证明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式在深水油田以及油藏评价阶段的适应性,从而扩大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埕海一区海油陆采钻井完井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港埕海一区油田位于渤海湾沿岸的潍海地区,介绍了埕海一区海油陆采钻井完井综合配套技术,着重对大位移水平井的方案设计与优化,井口槽与丛式井井眼轨迹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与测量、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套管下入与完井技术等做了简要介绍.埕海一区形成的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应用大位移水平井开发边际油田或丛式井组开发区块油田是个很成功的例证,证明了大位移水平井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开发存在单井产能低、钻井周期长、钻井成本高、油田开发没有经济效益等问题,CNPC科技发展部专门组织了由多家单位参加的“肯基亚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评价与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和“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钻井完井配套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成熟技术,边研究便指导生产,成功地找到了盐下油藏的高产带,采用裸眼完井,打出了多口日产几百吨油的高产井,并有一口油井日产千吨,形成了一整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与钻完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配套技术不仅在四川,而且在股份公司其他后备领域的勘探开发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储层的地质特征,围绕及时发现油气层和保护油气层的目标,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密切合作、大胆探索,开发、配套了欠平衡钻井技术装备,从目的层选择、施工设计,到资料录取、施工组织、井控安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精细的工作,形成了配套的欠平衡钻完井工艺技术,实现了欠平衡钻井、欠平衡取心、不压井起下钻、不压井  相似文献   

7.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大港油田古潜山勘探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王建富 《勘探家》1999,4(3):45-48
大港探区古潜山的勘探历经多年,从沧县隆起、埕宁隆起到盆地内部,已钻遇奥陶系古潜山井51口,少数井见油气显示,但未取得勘探的实质性突破,受地下地质条件影响的同时,钻井工艺技术的落后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为此本文从地质-钻井工艺相结合出发,探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大港古潜山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渤海油田已开发40年,部分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高效开发面临海上地质、油藏条件复杂,作业成本高、风险高,低效井治理难度大,非常规稠油高效开发制约因素多,海洋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等难题,给钻完井作业带来巨大挑战。总结了渤海油田"十二五"期间形成的优快钻井技术、丛式井整体加密调整钻完井技术、钻完井全过程储层保护关键技术、钻井综合提速技术、渤海特色防砂技术等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了未来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水平、推动渤海油田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十五”以来,随着非地震勘探技术在仪器精度、采集技术、解释软件方面的发展进步,中国石油初步形成针对中国东西部不同地质问题和勘探条件的五大非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复杂地表、复杂地下构造的配套技术、深层(古潜山)构造配套技术、火山岩配套技术、中浅层油气藏检测配套技术和油田开发监测配套技术。介绍了塔西南山前构造勘探、辽河兴隆台低潜山构造勘探、松辽深层火山岩勘探、长庆黄土塬砂体岩性油藏检测、大港房19井区含油气预测和大庆喇嘛甸油田注水方向监测等6个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了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勘探效果。在综合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展望三维非地震勘探、直接油气检测、剩余油气动态监测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高效勘探与开发A区块的P油层,在充分分析钻完井施工风险的基础上,对后续施工井的井身结构与井眼轨道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施工中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的钻头、钻井施工参数、水力参数、钻井液性能、轨迹控制技术、井控技术和固井方式与措施进行了优选与优化,形成了一套适合A区块高效与安全钻井施工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缩短海上油气田建产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海上油气田工程设施建造周期长、油气管网相对较少,对钻完井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不同水深、不同类型和不同井口型式等探井转开发井特殊要求,建立了浅水探井井口再利用技术、一井多目标钻完井技术、简易移动式平台井口稳定性技术和深水探井转开发井井筒完整性评估技...  相似文献   

12.
国外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洋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竞争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油气新发现中较大的发现主要位于海上,海洋石油储量和产量所占的份额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范围已从浅海、半深海延伸到深海。海上的油气勘探开发与陆上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地震技术方面,如海上现在已广泛使用三维地震技术、多维多分量等;井筒技术也比陆上发展要快些,主要使用长距离水平钻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这些对于我国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由于海洋石油勘探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业务,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必须以大型圈闭为评价目标,立足于寻找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13.
近海边际油田勘探开发中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海边际油田勘探开发是解决我国当前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完善有关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发展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后勤服务,使海上油田开采“全面开花”;近海边际油田开发还应解决好几大关键问题:发展三维地震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开发先进的钻井平台技术,用于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完善管道铺设技术,加强油气资源的输送;注意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边际储量是渤海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制于海洋边际油田的经济性和技术性限制,动用难度大.近年来渤海针对渤海边际油田简易平台部署井位少、覆盖地下含油面积小、钻完井投资高等技术难题,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渤中区域、曹妃甸区域的多个边际油田,积累了边际油田开发经验.应用大位移井、单筒双井、井口回接、单井双泵等技术方法,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海上中后期油田的生产能力,针对储量分散、天然能量弱的薄层油藏,决定采用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降低综合开发成本。根据某海域A油田的油藏特点,分析了薄油层钻井作业设备能力有限、工程设计限制多、中靶精度要求高、井眼轨迹控制挑战多、钻井施工风险高、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平台钻井设备评价改造、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化设计、复杂井眼轨迹的精细控制、钻井液优选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成功实施了水平井、分支井、小井眼和薄油层的钻探作业,提高了油田勘探开发整体效益,为今后海上薄油层多分支水平井的钻井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体能源,影响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深井超深井乃至深地钻探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井深越来越大,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钻完井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结合近年来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进展,对中国陆上深井超深井钻完井的重要意义、总体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从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油气勘探开发等视角,展望了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技术攻关及部署建议,以期对中国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起到加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能有效解决低丰度、小型或者边际油气田经济性开采问题的关键技术,小井眼单通道井钻完井技术采用小的井眼尺寸、简化的井身结构及生产管柱设计,完井作业不占用钻机时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钻完井过程中材料、机时等主要费用。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外几大石油公司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地区,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许多低产断块油气田得以经济开发。同时,国外也有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先例。在我国,该项技术仅在少数几个陆地油田应用过,对于海上,部分油田采用了小井眼侧钻工艺,但单通道完井技术还未有应用的先例。因此开展单通道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海上边际油田开发费用、提高开发效益、为开发非常规能源提供技术储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单通道井钻完井技术中的原理、现状、钻井、完井及测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分析,并根据目前海上油气田取得的一些关键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对今后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国最大的风化壳型油田和最大的凝析气田,但勘探开发长期局限在古隆起及斜坡部位。近年来,随着勘探上突破"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的传统理论认识以及地震、钻井与开发配套技术进步,在坳陷区发现了超深层(大于7 500 m)走滑断裂断控型油田——富满油田。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与研究表明:(1)走滑断裂的发育不仅沟通了深层下寒武统烃源岩,而且控制了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的发育,并与上奥陶统巨厚泥岩构成了优越的走滑断裂断控型油气成藏体系;(2)油气沿走滑断裂破碎带呈条带状差异分布,具有圈闭类型特殊、油柱高度大、油品性质好、单井产量高等特点;(3)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4×108t,石油资源量达10×108t,开发高效井多,快速建成了原油产量达160×104t/a的产能。通过持续攻关,逐步形成了沙漠区超深层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弱走滑断裂刻画、碳酸盐岩破碎带圈闭评价、高效井位部署、超深层钻完井等配套技术,支撑了超深层复杂断控型碳酸盐岩油藏的规模与效益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9.
非重复性采集随时间推移地震勘探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时间推移地震(TL)勘探已经逐步成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监控方法和油田管理工具。从其成功的研究实例分布看,它主要集中在海上和少数陆上油田中。而陆上的成功实例又主要集中在埋深较浅的重油注气热采方式的油田中,这表明该项技术仍存在一些应用限制和应用条件。为此,针对中国西部某油田1991年和2001年两次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了时移地震处理技术的研究。解释和开发验证表明,陆上时移地震数据仅通过互均衡处理难以克服非重复性采集因素的影响,仍需要特殊的针对非重复性因素的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地克服其影响;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陆上近地表空间变化的影响,尽可能获得相对保持了储层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成像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时移地震信息结合地质和开发的综合解释,才可能获得剩余油气的分布以及解决开发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进步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引进、集成、应用、创新”的技术发展策略指引下 ,中国海油坚持对外合作 ,在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 ,也引进并发展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高新技术。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领域油藏描述、钻井、完井、碳化、采油及海洋工程等方面大批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海上油田高速有效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