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部小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的方法。方法 1999年3月以来,对15例(18侧)腕管综合征采用Chow两点法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腕管入口位于腕横纹近端2-3cm,掌长肌腱尺侧缘。腕关节背伸位时,将带槽套管自腕管入口处对准第3指蹼方向插入,从腕管远端穿出。在关节镜监控下用钩刀切开腕横韧带。结果 术后随访2-16上月,平均7个月。术后桡侧3指半的感觉已恢复正常。3例有拇指对掌功能和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3.
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一期肌腱转位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7例(10侧)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的同时,一期采用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长伸肌或拇短伸肌转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6.6个月。术后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的恢复,尺侧腕伸肌-拇长伸肌转位(6侧):优5侧(占83%),良1侧(占17%);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转位(4侧):优3侧(占75%),良1侧(占25%)。结论 对重度腕部正中神经压卡患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能早期恢复拇指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通道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2008年8月,对31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双通道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27例;年龄24~71岁,平均52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42个月。滨田法分级为Ⅰ级20侧,Ⅱ级16侧,Ⅲ级5侧。桡侧3个半指感觉S2+7例,S3 19例,S3+5例;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2级5例,3级14例,4级7例。手术前后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分(MHQ)评定手部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粘连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8年,平均9.6年。术后手指麻木及感觉异常均恢复正常(S4);8例肌力恢复至4级,23例至5级。术后6个月根据MHQ评分标准,功能、日常生活、工作、疼痛、外观、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复发患者。结论局麻关节镜监视下双通道腕横韧带松解术能够有效解除腕管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0月~2001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腕管综合征28例,均以显微外科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右手15例,左手10例,双手3例。病程3个月~6年,随访时间4个月~3年。1.2手术方法常规臂丛麻醉下,切断腕横韧带增厚滑膜,腕管内腱鞘囊肿及增生骨突。对所有病变的正中神经均在放大8倍手术显微镜下处理。⑴神经受压区粘连分离,瘢痕切除12例,神经受压区增厚鞘膜切除21例;⑵受压区束间松解瘢痕切除22例;⑶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3例。1.3手术所见肉眼所见:⑴有一腕横韧带增厚者1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下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口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Ⅰ期行腕横韧带切除对术后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治疗。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Ⅰ期行腕横韧带切除治疗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46~66岁;B3型骨折21例,C1型骨折6例,C2型骨折4例,C3型骨折1例。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45~65岁;B3型骨折13例,C1型骨折9例,C2型骨折6例,C3型骨折2例。对两组术后迟发性腕管综合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并Ⅰ期行腕横韧带切除组32例,其中3例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组30例,其中10例发生迟发性腕管综合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行腕横韧带切除能较好地预防桡骨下端骨折掌侧切口术后迟发性腕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自幼左腕掌侧有一包块,逐渐增大,因无明显不适而未诊治.近1年来,始感在拇、食和中指麻木、酸痛,以夜间为甚.因症状逐渐加重,门诊拟腕管综合征收入院.体检:左大鱼际肌轻度萎缩,桡侧3个半指感觉减退,腕掌尺侧触及2×3×cm椭圆形包块,质软、光滑、压痛,并放散至手指.握拳掌屈时包块缩小,伸指背屈时包块明显.包块穿刺及X线片阴性.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探查,见腕横韧带肥厚,指浅屈肌肌腹伸入腕管内,并压迫正中神经.牵拉指浅屈肌,至肌腹由腕管内完全牵出后,才发现指浅屈肌肌腱、腕管内神经外膜及屈肌腱的腱膜均增厚.手术切除肥厚的腱膜,松解神经外膜及切除一段腕横韧带.术后疼痛即消失,手指麻木术后3日消失,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慢性滑膜炎所致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22年2月至10月手术治疗7例慢性滑膜炎所致腕管综合征, 术中广泛切除滑膜病灶组织, 彻底松解腕横韧带, 切除标本送病理、细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术后予消肿、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依据术后症状改善、滑膜炎是否复发、疼痛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病理结果均示滑膜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1例证实结核性滑膜炎予抗结核治疗, 术后随访6~14个月, 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明显改善, 滑膜炎无复发, 局部无疼痛, 手指屈伸活动可。结论手术治疗慢性滑膜炎所致腕管综合征疗效满意, 术中广泛切除滑膜病灶组织, 松解正中神经是预防复发和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陈庆贺来稿: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7例腕管综合征,取腕掌侧S形切口,“Z”形切开腕横韧带,在显微镜下松解其下方的神经和肌腱,小心切除腕管内的软组织增生物,满意后用5-0无损伤线延长缝合韧带,术后获得良好疗效。腕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技术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应用手术显微镜行正中神经内松解术;B组单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在症状、体征、肌电图方面的改变。结果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自拟疗效评估标准判定,A组优良率92.5%,B组优良率70.97%。结论在腕横韧带切开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技术行正中神经内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腕管松解加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晚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2例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同时,采用环指指屈浅肌腱进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恢复,拇指对掌功能均恢复,优8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大鱼际肌肉萎缩、消失的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松解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能够较好恢复拇指的对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8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 ,从腕管内切断腕管横韧带 ,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 ,介绍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局部麻醉 ,皮肤 1cm切口 ,在内窥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 ,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临床应用 165例 192腕 ,手术时间平均 10min ,出血少 ,术后随访 89例 98腕 ,优 73腕 ;良 2 0腕 ;一般 3例 ;差 2例 ,其中 2例发生术后正中神经粘连 ,行 2次手术。结论 :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皮肤切口小 ,组织创伤轻 ,手术时间短 ,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 ,不残留手术瘢痕。注意手术适应证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腕管综合征17例术中病变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腕管综合征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正中神经受压而出现正中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腕横韧带及滑膜的慢性炎性增生性肥厚为产生腕管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正中神经受压后常出现神经变性,与周围神经粘连,腕管减压的同时行束膜松解可有效地减轻腕综合征症状,并予彻底根治,我科近10年来住院治疗且随访完整的17例23个腕,经单纯腕管减压及配合膜松解治疗后,均基本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手掌部疼痛,无伤口感染,多数患者术后夜麻即消失,术后4周桡侧三个半指感觉恢复正常,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周左右拇对掌功能恢复。Kelly分级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58侧,良(明显缓解)21侧,一般(症状轻度减轻)5侧,差(症状不变或加重)1侧,优良率92.94%。结论Chow法内窥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结核性腱鞘滑膜炎所致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4月-2018年3月,对3例术前不能明确病因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广泛切除腱鞘滑膜病变组织,经病检确诊为滑膜结核,术后行抗结核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来评估疗效及总结经验。结果 3例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均有所改善,1个月后麻木症状消失。其中1例术后5个月可疑为结核性腱鞘滑膜炎复发,虽未出现患手感觉异常,但对掌功能较前受限。结论结核性腱鞘滑膜炎可导致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术后应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否则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临床及电生理检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并进行腕管切开减压的患者,术前应用B超测量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的厚度,并与术中同水平直接测量结果和24例正常腕管B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超检查腕管综合征组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42±0.08)cm,术中同水平直接测量结果为(0.4±0.1)cm,正常人分别为(0.29±0.07)cm,腕管综合征组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的厚度B超结果和术中直接测量结果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S组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的厚度B超结果和术中直接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可作为辅助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期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病程1~6个月,平均(3.0±0.6)个月.6例均为单发,除腕部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均未发现痛风石.在行腕管切开减压时,发现腕管内有痛风石生长,痛风石侵犯指屈肌腱和正中神经.术中刮除痛风石,切开腕横韧带,解除周围组织对正中神经的压迫,行正中神经外膜或束膜松解术.结果 6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指麻木症状减轻.术后发现5例患者血尿酸升高,1例患者血尿酸正常.随访10~ 25个月,平均(17.0±5.3)个月,腕管综合征症状消失4例,缓解2例,未见新的痛风石出现.结论 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好发于男性,多伴有血尿酸升高,腕部B超、CT或MRI检查对其有诊断意义;腕横韧带切开,痛风石清除和正中神经外膜松解术是治疗痛风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手术方式选择并初步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84例(108侧)诊断为CTS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式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或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随访时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有夜间因麻木、疼痛而醒来的病史将患者分为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并根据Kelly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滑膜型CTS患者45例(59侧),卡压型CTS患者39例(49侧),滑膜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可见大量滑膜增生及正中神经明显充血水肿,且滑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卡压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见正中神经以机械性压迫改变为主,未见大量滑膜增生。74例(98侧)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19.2)个月,疗效根据Kelly标准评估,所有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患者随访时的优良率(94.9%)明显高于内镜手术患者(75.0%)(P=0.016),其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的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患者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5.6%和9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滑膜型CTS患者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5.6%)明显高于内镜手术组(62.5%)(P=0.020),而卡压型CTS患者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3.9%)与内镜手术组(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行内镜手术的两种类型CTS病例数虽均较少,但卡压型CTS组患者的优良率(83.3%)大于滑膜型CTS组(62.5%)。 结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是手术治疗CTS确实有效的方法,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对于卡压型CTS患者可以达到和腕管切开减压手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滑膜型CTS患者则疗效不佳,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腕管切开减压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中切断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distal holdfast fibers of the flexor retinaculum,DHFFR)的必要性。方法观察组16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使用止血带,皮肤1cm切口,内镜下应用USE系列切断腕管横韧带和DHFFR,与对照组16例单纯切断腕管横韧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功能随访,按照Kelly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13例,良3例;对照组优8例,良5例,可3例,2组浜田Ⅱ、Ⅲ级疗效差异有显著性(,=6.278,P=0.043)。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对浜田Ⅱ、Ⅲ级腕管综合征者术中注意腕横韧带切断不是唯一的目标,同时切断DHFFR才能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