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小细胞肺癌(SCLC)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SCLC组织和270例肺腺癌组织中TTF-1的表达情况,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TF-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SCLC(P<0.001)和肺腺癌(P<0.001)组织中TTF-1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SCLC组织中TT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腺癌组织(P=0.007)。SCLC组织中TTF-1的阳性表达水平与术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呈正相关(P=0.007),TTF-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19.639个月 vs 38.754个月,P=0.043)。肺腺癌组织中TTF-1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P=0.046)、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6)呈正相关,TTF-1的表达水平与中位生存期无关(P=0.167)。 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血清NSE升高和TTF-1阴性表达;肺腺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是区域淋巴结转移。 结论:TTF-1可作为SCLC和肺腺癌鉴别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可能对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分析影响Ⅰ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了解微转移的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1例Ⅰ期NSCLC清扫的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混合性细胞角蛋白(MCK)检测,检测其微转移的表达.另收集45例肺部良性病变手术切除的肺门淋巴结45枚和Ⅱ、Ⅲ期NSCLC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进行MCK(AE1/AE3)检测,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45例肺部良性病变的肺门淋巴结45枚MCK(AE1/AE3)表达均为阴性.Ⅱ、Ⅲ期NSCLC常规病理检查阳性的肺门淋巴结45枚MCK(AE1/AE3)表达均为阳性.91例Ⅰ期NSCLC取其肺门和隆突下淋巴结各91枚进行MCK(AE1/AE3)检测,45例阳性,总的微转移率为49%(45/91).其中,肺门淋巴结39枚阳性,隆突下淋巴结11枚阳性,二者均为阳性5例.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期和分化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8.444、6.946和14.56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4.509和7.028.结论 Ⅰ期NSCLC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ⅠB期NSCLC微转移率明显高于ⅠA期;有必要对ⅠB期NSCLC进行术后化疗;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微转移的主要因素;淋巴结微转移遵循肺门到纵隔的途径;腺癌存在跳跃式微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m23、VEGF蛋白表达与肺门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根治术后Ⅰ期NSCLC 原发灶nm23、VEGF蛋白表达,以细胞角蛋白为淋巴结微转移指标检测86枚肺门淋巴结,分析nm23、VE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Kaplan-Meier 和Log rank 检验进行5 年生存资料分析。结果:Ⅰ期NSCLC 肺门淋巴结微转移病例阳性率为12.5% 。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肺原发肿瘤大小、VEGF蛋白表达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与原发灶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负相关(P<0.05)。 组织学呈高分化、nm23表达阳性、淋巴细微转移阴性者5 年生存率明显好于组织学中-低分化、nm23蛋白表达阴性、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P<0.05)。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及原发灶nm23蛋白表达是Ⅰ期NSCLC 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Ⅰ期NSCLC nm23蛋白表达与肺门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二者是Ⅰ期NSCLC 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nm23蛋白表达缺失、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比较2种方法的差异.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53例宫颈癌患者的110枚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RT-PCR检测CK19的表达.结果:53例患者瘤体病灶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均有CK19阳性表达,阳性率100.0%.13例(24.52%)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表达,对13例患者的23枚前哨淋巴结进行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有21枚(91.3%)前哨淋巴结PCR阳性;19枚(82.6%)免疫组织化学阳性.40例患者87枚前哨淋巴结阴性表达.有12例患者28枚前哨淋巴结PCR阳性,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32.18%;有7例患者1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64%.PCR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分别为25例(47.16%)和20例(37.73%).结论: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性均高于临床病理;RT-PCR技术检测CK19基因判断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按齐同原则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给予艾迪注射液,对照组常规准备。术中均按标准术式行食管癌根治,区域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完成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后,以SP免疫组化法CK(AE1/AE3)和CK10/13作为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实验组15例患者共318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11枚,其中2例(1333%)共6枚(284%)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对照组20例患者共396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63枚,其中10例(50%)共29枚(1103%)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两组比较χ2=114633,P=00007。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表明其有阻断该肿瘤细胞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检测直肠癌系膜内淋巴结CK-20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系膜淋巴结中CK-20(cytokertin-20)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我院2004年7月~2005年7月所收治的8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直肠癌标本其系膜内淋巴结110枚,检测CK-20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在86例直肠癌病人中,免疫组化染色转移淋巴结中CK-20表达程度强于癌组织表达(P<0.01).HE染色阴性的32例病人中,免疫组化CK-20阳性12例,110枚淋巴结中微转移阳性12枚(10.91%).结论CK-20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较常规HE染色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敏感,CK-20在直肠癌细胞内的表达与病人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及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6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组织中COX-2、TTF-1、p6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TTF-1及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137/145)、61.0%(72/118)、53.5%(54/101)。在肺腺癌和鳞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TF-1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OX-2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Ⅲ-Ⅳ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病人中,TT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P<0.01)。结论:在NSCLC病人中,TTF-1和p63蛋白的表达可能分别是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TTF-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psin 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并与TTF-1比较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NapsinA和TTF-1在324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NapsinA、TTF-1在肺癌组织中的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和60.8%。Nap-sinA对肺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4.9%、93.8%)均高于TTF-1(84.4%、83.9%)。单因素分析显示,NapsinA和TTF-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史、PS评分、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并与肺腺癌分化程度正相关,P<0.001。Logistics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吸烟史及肿瘤病理类型为肺癌组织中NapsinA和TTF-1蛋白表达的共同影响因素,而性别仅与NapsinA相关,PS评分与TTF-1相关,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NapsinA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在肺腺癌诊断与鉴别的应用价值优于TTF-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按齐同原则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给予艾迪注射液,对照组常规准备。术中均按标准术式行食管癌根治,区域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完成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后,以SP免疫组化法CK(AE1/AE3)和CK10/13作为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实验组15例患者共318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11枚,其中2例(13.33%)共6枚(2.84%)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对照组20例患者共396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63枚,其中10例(50%)共29枚(11.03%)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两组比较x^2=11.4633,P=0.0007。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表明其有阻断该肿瘤细胞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FTPB、TACSTD1、PVA基因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NSCLC的肺癌组织及有转移淋巴结标本中sFrPB、TACSTD1、PVAmRNA表达,20例肺良性病变的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结果SFTPB、TACSTD1、PVAmRNA在肿瘤组织和阳性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相近,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分析在100.0%特异性时诊断NSCLC总的敏感性分别为SFTPB(45.7%)、TACSTD1(100.0%)、PVA(75.4%),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PVA对鳞癌诊断的敏感性达100.0%,SFTPB对腺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3.2%。结论SFTPB、TACSTD1、PVA 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及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12.
肺癌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基因诊断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Wang Z  Yin H  Zhang L  Lan X  Li H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47-24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评价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7例pN0 NSCLC(Ⅰa-Ⅱb期)的168枚纵隔淋巴结标本中的黏蛋白1(MUC1)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照组为同期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阴性对照淋巴结30枚(取自14例肺良性病变),阳性对照标本30个(15例NSCLC的肿瘤标本和病理诊断为转移癌的NSCLC纵隔淋巴结15枚)。通过x^2检验,比较预后差别。结果 阴性对照组均无MUC1 mRNA表达,特异度1005;阳性对照组30个标本中,26个有MUC1 mRNA表达,灵敏度86.7%。实验组中12例患者的16个标本有MUC1 mRNA表达,占9.5%,其TNM分期上调为Ⅲa。MUC1 mRNA表达阴性组3年生存率(88.0%)高于MUC1 mRNA阳性组(58.3%,P<0.05)。结论 应用RT-PCR法检测MUC1 mRNA的表达可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纵隔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与pN0肺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3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以CK19为标志物,以RT PCR检测33例肺腺癌患者和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微转移.结果33例肺腺癌患者中,VEGF mRNA的阳性率为78.79%(26/33),外周血CK19的阳性率为57.58%(19/33),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CK19的阳性率为0.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8;VEGF mRNA阳性表达组和VEGF mRNA阴性表达组的CK1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VEGF mRNA表达和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肺腺癌组织中的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价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Wang WB  Cui YG  Yao SY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2):121-12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角蛋白19(CK19)mRNA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及与NSCLC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103枚区域性淋巴结的LUNX mRNA、CK19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情况.对所有淋巴结做常规病理切片并行HE染色,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1)LUNX mRNA、CK19 mRNA和CEA mRNA在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者(P<0.05).(2)与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查淋巴结相比,RT-PCR技术的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3)LUNX mRNA、CK19 mRNA在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CEA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4)区域淋巴结中,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随TNM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 LUNX mRNA与CK19mRNA均可作为RT-PCR检测肺癌患者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LUNX mRNA优于CK19 mRNA.采用RT-PCR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肺癌的局部淋巴结微转移是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94,GRP94)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之间的联系及GRP94在Ⅰ期NSCLC患者淋巴结中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术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法检验2011-02-01-2014-01-3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54例Ⅰ期NSCLC组织及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正常肺组织GRP94的表达;IHC法检验所选54例Ⅰ期的NSCLC患者及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肺门(N1)淋巴结、隆突下(N2)淋巴结中GRP94表达情况;随访所选54例患者预后(无癌生存时间).结果 54例患者癌组织中GRP94阳性表达率为100%(54/54),10例正常肺组织中无GRP9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40,P<0.001.108枚肺癌患者淋巴结中有22枚GRP94表达阳性,20枚正常淋巴中GRP94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3,P=0.058.8例N1淋巴结GRP94阳性表达患者与36例淋巴结中未见GRP94表达患者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P=0.608.6例N2淋巴结GRP94阳性表达患者与36例淋巴结中未见GRP94表达,患者生存曲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N2淋巴结微转移是Ⅰ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08.结论 GRP94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2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对比不存在N2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降低.N2淋巴结微转移是Ⅰ期NSCLC患者预后较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