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周郁鸿教授分期辨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验。认为本病与肝、脾、肾相关,可分为初期(气滞痰凝型)、中期(痰瘀蕴毒型)、末期(精亏髓衰型)。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初期化痰散结,兼提正气;中期攻毒散结,兼补气阴;末期益精填髓,缓祛毒邪。治疗时兼护中焦,攻邪则适时而止。  相似文献   

2.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3.
介绍刘春华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肾虚,且三者常相兼为病。初期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痰气交阻为主,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中期以肝郁脾虚,痰瘀互结为主,治宜疏肝健脾,化痰祛瘀;后期多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相似文献   

4.
肺结节是现代社会背景下无症状疾病群的代表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治未病"的优势所在。刘德山教授认为脏腑正气亏虚为肺结节萌生之源,以致气血失调无力御外,痰瘀毒邪内生,对肺结节的形成、发展甚至恶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刘师根据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对肺结节采用分期辨治:初期肺虚及脾,气损痰聚,治当培土生金、益气化痰,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中期肝郁逆肺,气滞血瘀,治当佐金平木、行气化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末期脾肾失赞,痰瘀化毒,治当益火补土、固气散毒,方选自拟益气补肾方化裁。另遣效专力宏之援药合力剿之,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尹常健教授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尹常健教授认为,该病当分期辨治,首辨分期,次辨脏腑,再辨虚实。初期多属实,以痰湿、气滞多见,治宜化痰祛湿或行气导滞;中期邪气渐盛,邪正相争,以湿热蕴结、痰浊壅盛为主,治宜清热祛湿或芳香化浊;晚期正气已虚,邪气仍盛,以肝肾不足、痰瘀互结多见,治宜调补脾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6.
左毅  李妍怡 《河南中医》2011,31(10):1103-1104
总结李妍怡教授运用佛手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患病初期风邪阻络,蕴生湿热,佐以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中期外邪日久,痰瘀交杂,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故加大当归、黄芪的量;后期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在活血祛瘀通络的基础上佐以黄精、仙茅、淫羊藿等补益肝肾药。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临床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病位在肝脾,病变涉及少阳,病性为实,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中期肝气郁滞较重,其病位涉及肝胆脾胃,病性亦为实证,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可伴痰浊内生;末期虚证多见,病位涉及心肺肝肾等,可兼痰浊瘀血阻滞,也有因虚致实之证。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严重影响中青年生活质量的系统疾病,牛天福教授立足中医整体观念分期辨治中青年高血压。他认为本病的病机本质在于整体脏腑气血病变、伤及脉络。其整体的病理演变,是初期气病不调,进展期郁火伤阴耗气,中期痰瘀血病,末期脉络闭塞。分期、分层、逐次加重,又连续、重叠、交错发展,辨治思路以“调达气血、清火化痰、疏通脉络”为总纲,初期“调气化滞、宣透舒郁”,进展期“清火降逆、补养气阴”,中期“疏理血分、行瘀化痰”,末期“通脉涤络,顾护元气”。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李丽娟 《北京中医药》2021,40(8):842-844
王京奇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出脾虚气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尤重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症状表现和病机演变规律,提出分期论治.初期肝脏炎症损伤尚不严重,多见脾虚气弱、痰浊瘀阻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中期随着肝脏炎症不断加重,以气阴两虚、湿热毒结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后期病由脾及肾,正气大伤,邪势未衰,正虚邪恋,多见脾肾阳虚、痰湿停聚证,以温补脾肾、燥湿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10.
烟建华教授治疗青春期痤疮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建华教授对青春期痤疮进行分期辨治。初期治宜清理脾胃;中期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末期治宜通络散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包培荣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可概括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是胸痹的基础,肾虚是诸虚之本,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键所在,故探病求源,强调不荣则痛,重在补肾益气;因虚致瘀,络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急救其标,强调通则不痛,重在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临证时病证结合,衷中参西,或偏于补肾益气,或偏于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公众健康的疑难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若未在早中期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众多研究证明中医药辨证组方对肾脏具有确实的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文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48-449
陈荣焜认为,咽喉癌多为久病气血亏虚,痰瘀癌毒凝结而成。早期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气结咽喉所致,一般宜采用疏肝理气、解郁散结之法;中期气滞痰瘀最为常见,治宜理气化痰祛瘀为主;晚期多因正气衰败,形体消瘦,或为阴液大伤转化为阴虚阳衰,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而致脾肾阳虚,治疗应当分阴阳虚实。临床上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故临床上常用自拟扶正抗癌汤加减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慢性肾脏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体征较少,很容易被忽视,若未在早中期给予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现作者就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验案1则,与诸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7.
徐晶  周旭  郭倩  白璐  贾蕊  马赟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12-7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的辨证思路。[方法]收集经陈教授门诊应用中药处方诊治的早中期CRF病案,并在陈教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析,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每例病案的证候要素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挖掘证候与症状的对应关系。[结果]研究共录入病案信息223条,涉及证候要素11种。其中,脾肾气虚为本病最主要的本虚证候,血瘀为最重要的标实证候,其次为湿邪壅滞,在此本虚标实的基础上,半数以上均伴有脾肾阳虚。3种最常见的证候组合,均可出现乏力、畏寒、水肿、腰腿痛、寐差、舌暗红、苔腻、脉细,而其特有的重要症状则侧重辨寒热阴阳。[结论]陈志强教授对早中期CRF辨证,多从脾肾气虚为本,瘀阻、湿壅为标,并在此基础上辨寒热阴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36例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中医辨证分型的气阴亏虚型、脾肾气虚型、脉络瘀阻型三种不同症型分别论治。协同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基本方的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并给予西药降血糖、血压。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效18例占50%,有效12例占33%,无效6例占17%,总有效率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流产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复杂,已成为中西医研究的热点。章勤教授治疗本病衷中参西,病证结合,以补肾健脾、养血活血为大法,抓住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晚期3个环节,讲究孕前先培其损,孕早期补肾凉血活血安胎,中晚期活血清湿化瘀安胎,在临床上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扶正抑瘤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用药策略与机理。方法:选取扶正抑瘤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寻找有关药物对恶性肿瘤的用药策略与机理。结果:扶正抑瘤法用药策略:①扶正培本:要根据患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肺虚、心虚等不同而相应选择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健脾、补肾、补肺、补心等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②抑瘤抗癌:要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等不同而相应选择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③扶正与抑瘤要权衡病情轻重缓急;④配合放化疗要重视益气养阴,补气生血,补益脾肾;⑤处方用药追求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扶正抑瘤法抗恶性肿瘤的机理:直接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等。结论:扶正抑瘤法能早期抑杀肿瘤,减毒增效;中期推迟病情进展,控制转移;后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