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浓度(5.6 mmol/L,NG)、高糖浓度(25 mmol/L,HG)及HG 不同浓度α-硫辛酸(50、100、200、300 μmol/L)分别与大鼠系膜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12、24、48 h).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ICAM-1蛋白的浓度. 结果:50~300 μmol/L的α-硫辛酸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高糖刺激24 h时, 200 μmol/L的α-硫辛酸干预组ICAM-1的蛋白浓度[(288.4±23.4) ng/ml]明显低于HG组[(542.3±35.6) ng/ml,P<0.01].100 μmol/L及200 μmol/L的α-硫辛酸均可下调高糖诱导的ICAM-1 mRNA的表达.结论:一定浓度的α-硫辛酸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并可降低ICAM-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PN)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 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③ADPN组(25 mmol/L葡萄糖,2.5ug/mlADPN)运用MTT测定(24h,48h,96h)后MCs的增殖情况;再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③ADPN组(25mmol/L葡萄糖2.5,5,7.5,10,15,20ug/ mlADPN),作用48小时后运用ELISA法测定各组MCs上清液中ICAM-1的含量. 结果 高糖组抑制细胞增殖,加入ADPN后促进细胞增殖.ICAM-1 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低浓度ADPN对于ICAM-1表达影响不大,10~20mg/LADPN组和高糖组相比,ICAM-1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低浓度ADPN可以促进MCs增殖;中等以上浓度ADPN可以抑制ICAM-1在MCs的表达.提示ADPN可能通过阻抑ICAM-1表达发挥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50 u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RS相关蛋白Bip/Grp78、Xbp-1、p-eIF2a及其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Gadd153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发现,50umol/L UCH-L1抑制剂处理后4 h,SK-N-SH细胞活力下降43.1%(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经50umol/L UCH-L1抑制剂处理后,SK-N-SH细胞ERS相关蛋白Bip/Grp78、p-eIF2a和Xbp-1表达分别于处理后2、4、6 h时显著增加;转录因子CHOP/Gadd153表达则在处理后2 h和4 h时略有增加,6 h后达到高峰.结论 在UCH-L1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ERS是导致细胞损伤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氧糖剥夺(OGD)致HUVEC细胞损伤模型,考察三七总皂苷(PNS)及其单体Rg1、Rb1对氧糖剥夺致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UVEC细胞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待细胞融合后,设立实验组别: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NS 10、20、40 mg/L组以及Rb1 13.52 mg/L、Rg1 12.44 mg/L组,于缺氧同时进行药物干预,氧糖剥夺6 h复氧24 h后,检测HUVEC内皮细胞电阻值以及内皮渗透性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法检测HUVEC细胞ZO-1、claudin-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UVEC细胞缺氧6 h复氧24 h后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电阻显著降低,细胞渗透性显著升高(P0.05)。PNS 20、40 mg/L组能够显著抑制模型组紧密连接电阻的降低,抑制HUVEC细胞渗透性的升高(P0.05)。人参皂苷Rb1能够显著升高OGD 6 h复氧24 h后内皮紧密连接电阻,降低HUVEC细胞渗透性(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HUVEC细胞的ZO-1及claudin-5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周围,排列连续,显示出内皮细胞的典型铺路石排列。缺氧6 h复氧24 h损伤后,模型组细胞边缘的紧密连接蛋白显著减少,环形结构断裂,甚至消失,细胞核内紧密连接蛋白呈增加趋势。PNS 20、40 mg/L及Rb1 13.52 mg/L可观察到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恢复,呈铺路石样结构。结论 PNS对缺血致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毒损脑络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x-LDL(0、5、10、25、50、75、100、150 mg/L)培养24、48、72 h,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以MTT测得的实验结果为基础选取ox-LDL浓度组(0、50、75、100 mg/L)和时间点(24、72 h),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观察ICAM-1和VCAM-1的变化。结果ox-LDL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统计学差异显著。细胞免疫化学法和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显示ox-LDL各组(50、75、100 mg/L)OD值在24、72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同浓度组在24、72 h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浓度的ox-LDL能改变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提高ICAM-1和VCAM-1的表达,构成了内毒损伤络脉的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RS相关蛋白Bip/Grp78、Xbp-1、p-eIF2α及其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Gadd153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检测发现,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4h,SK-N-SH细胞活力下降43.1%(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经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SK-N-SH细胞ERS相关蛋白Bip/Grp78、p-eIF2α和Xbp-1表达分别于处理后2、4、6h时显著增加;转录因子CHOP/Gadd153表达则在处理后2h和4h时略有增加,6h后达到高峰。结论在UCH-L1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ERS是导致细胞损伤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糖尿病状态下,一氧化氮(NO)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cyclase,sGC)均被氧化,使NO-sGC-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传导异常,NO-sGC-cGMP信号通路异常是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cinaciguat,CIN)可激活失活的sGC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制造高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C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CIN干预组,每组6例。高糖组及CIN干预组均加入33.3 mmol/L的葡萄糖制造高糖细胞损伤模型,而CIN组同时加入0.1 μmol/L CIN干预。各组细胞在培养6、24、48 h时,检测上清液中的NO水平及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培养48 h后RT-PCR检测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NOS含量呈现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的趋势,而CIN组上述趋势消失;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内皮细胞的e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 mRNA、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IN组eNOS mRN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升高(P<0.05),iNOS、ICAM-1与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CIN可平衡NOS的活性,调节NO的生成及ICAM-1与VCAM-1的表达,改善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mTO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PNS(50~800 μ,g/mL)干预体外培养K562细胞24 ~ 72 h后,MTT比色法检测PNS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死亡及凋亡状况;RT-PCR检测mTOR、p70S6K、4E-BP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TOR、p70S6K、4E-BP1及p-mTOR、p-p70S6K、p-4E-BP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 800 μg/mL的PNS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促进K562细胞凋亡及死亡(P<0.05),PNS对K562细胞72 h的IC50为(229.07±2.36) μg/mL;100、200、400 μg/mL PNS作用于K562细胞72 h后mTOR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且磷酸化蛋白p-mTOR (Ser2448)、p-p70S6K (Thr229/389)及p-4E-BP1(Thr37/46)表达水平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 PNS能够抑制K562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这可能是PNS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 As-IV)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M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 HMC为目的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Tempol(10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阻断剂SB431542(10μmol/L)组与 As-IV(25、50、100μmol/L)组。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用MTT法检测HMC增殖状况,二氢二氯荧光素( 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含量,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IV 型胶原( Col Ⅳ)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p-Smad2/3、NADPH氧化酶4(NOX4)、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高糖组比较,Tem-pol组、SB431542组、As-IV 25、50、100μmol/L组均能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ROS及上清液中ColⅣ的含量,降低高糖诱导细胞内TGF-β1、p-Smad2/3、NOX4蛋白的高表达,并提高 TRPC6蛋白的表达( P <0.05, P <0.01)。结论 As-IV对高糖诱导HM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内 ROS 生成,下调TGF-β1、p-Smad2/3、NOX4蛋白的表达及上调TRPC6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淫羊藿(Epimedium herb,EH)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胰岛β细胞RINm5F为研究对象,建立高糖高脂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树酸(PA)]、低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 μmol/L EH)和高剂量EH组(25 mmol/L葡萄糖+0.25 mmol/L PA+100 μmol/L EH),EH处理48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RINm5F细胞中miR-19a-3p表达。在高糖高脂损伤的RINm5F细胞转染anti-miR-19a-3p或在高剂量EH组细胞转染miR-19a-3p,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第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凋亡率、miR-19a-3p表达量、P21和Bax蛋白表达量提高(P < 0.05)。不同剂量的EH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糖高脂环境下的细胞增殖能力和CyclinD1、Bcl-2蛋白水平(P < 0.01),减少细胞凋亡率和P21、Bax蛋白表达量(P < 0.01),与抑制miR-19a-3p表达作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过表达miR-19a-3p能逆转EH对高糖高脂刺激的RINm5F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 < 0.01)。结论EH通过miR-19a-3p保护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提高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③ADPN组(25mmol/L葡萄糖,2.5ug/mlADPN)运用MTT测定(24h,48h,96h)后MCs的增殖情况;再将MCs分为三组:①正常组(5.5mmol/L葡萄糖),②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⑤ADPN组(25mmol/L葡萄糖2.5,5,7.5,10,15,20ug/mlADPN),作用48小时后运用ELISA法测定各组MCs上清液中ICAM--1的含量。结果高糖组抑制细胞增殖,加A.ADPN后促进细胞增殖。ICAM--1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低浓度ADPN对于ICAM--1表达影响不大,10--20mg/LADPN组和高糖组相比,ICAM--1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O.05),且呈剂量依赖性。姑论低浓度ADPN可以促进MCs增殖;中等以上浓度ADPN可以抑制ICAM--1在Mcs的表达。提示ADPN可能通过阻抑ICAM-1表达发挥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的活力和白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为阐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病中作用与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胎盘蓝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和黏附分子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增加,ICAM-1表达显著上调,但VCAM-1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减少高糖诱导的ICAM-1、VCAM-1表达增加,对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酸(UA)、作用不同时间及其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UA(0 mg/d L、4 mg/d L、8 mg/d L、12 mg/d L)、过氧化氢(H2O2)(0.5 mmol/L)及不同浓度UA+H2O2刺激HUVEC.分别于24 h、48 h后观察HUVEC的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HUVEC的增殖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实验发现4 mg/d L UA组HUVEC 24 h、48 h后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mg/d L、16mg/d L组24 h后HUVEC活力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8 mg/d L、16 mg/d L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2O2组HUVEC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各种浓度UA加H2O2组HUVEC 24 h后较单纯H2O2组活力强,而48 h后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较单纯H2O2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48 h后16 mg/d L UA组较对照组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8 mg/d L加H2O2、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24 h后细胞合成NO增多,分泌ET-1减少(P<0.05);而48 h后16 mg/d L加H2O2组与单纯H2O2组相比,细胞合成NO减少,分泌ET-1增多(P<0.05).结论 尿酸对HUVEC的作用不仅与浓度有关,与作用时间也有关系.急性升高的尿酸对HUVEC还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尿酸长时间对HUVEC有损伤作用,而氧化应激可能加重尿酸对HUVEC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晓慧  宁晓霞  杨慧宇 《西部医学》2012,24(8):1452-1454,1459
目的观察高糖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表达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HRGEC,按干预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5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 D-葡萄糖)和甘露醇组(5mmol/L D-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培养72小时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CR法(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L-18的mRNA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表达。另取细胞随机分为单纯高糖组和高糖+MBL组,均用高糖培养72h后,分别加入等量的30%MBL缺乏人血清,高糖+MBL组另加10μg/ml MBL,继续培养4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凝集素补体途径(LCP)激活终产物膜攻击复合物(MAC)的沉积,并检测各组细胞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高糖组细胞的IL-18mRNA以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高糖+MBL组细胞表面有明显MAC沉积,IL-18mRNA及蛋白表达与单纯高糖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糖可以诱导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过表达;高糖和MBL共存时可促成LCP激活,并对DN的炎症状态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糖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大鼠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间黏附蛋白-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含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 mmol/L,干预组在葡萄糖30 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 5,10和20μmol/L;RT-PCR检测24,48 h后各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24,48 h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以下调高糖环境下NRK中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大黄素组、熊去氧胆酸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各2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JT)50 mg/kg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每时间点8只),检测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最PCR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 大黄素组24、48、72 h各时间点总胆红素[TB,(32.8±3.7)μmol/L、(61.0±16.4)μmol/L、(10.8±4.5)μmol/L],直接胆红素[DB,(26.03±3.10)μmol/L、(49.40±18.16)μmol/L、(8.04±3.0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14±50)U/L、(664±97)U/L、(200±60)U/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8、72 h时间点、碱性磷酸酶(ALP)48 h、γ-谷氨酰转移酶(GGT)72 h、总胆汁酸(TBA)48、72 h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均P<0.05);TB24、48 h,DB、ALT 24 h,TBA 24 h[(204±55)μmol/L]、72 h,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熊去氧胆酸组(均P<0.05);TB、TBA 24、48 h,AIX、AST、GGT各时间点,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地塞米松组(均P<0.05).各时间点大黄素组的CINC-1、MIP-2 mRNA表达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均P<0.05).结论 大黄素治疗ANIT诱导的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大鼠的作用以降低TB、DB、ALT最为显著,起效比熊去氧胆酸快,其对ALT、AST、GGT、TBA的作用优于地塞米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INC-1、M1P-2、ICAM-1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RO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血糖(5 mmol/L)组、高糖(30 mmol/L)组、ROS (10 μmol/L)组、高糖(30 mmol/L) ROS (5 μmol/L)组和高糖30 mmol/L ROS 10 μmol/L 6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后24、48、72 h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ROS对高糖刺激下integrin β1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ntegrin β1的蛋白质和mRNA的改变趋势相同,高糖组较对照组及正常血糖组增加(P<0.05) ,经ROS处理后integrin β1的表达较高糖组降低,且与ROS浓度呈剂量相关.各实验组在48 h、72 h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48、72 h的细胞凋亡率低于24 h(P<0.05),但48 h与72 h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OS可明显抑制高糖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integrin β1的表达,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而RO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与 integrin β1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宁酸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作用,从氧化应激及微炎症角度阐明单宁酸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MC,分别用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及糖化终末产物(AGEs)牛血清白蛋白(BSA,250 mg/L)处理,正常糖培养及不含糖的BSA处理的细胞作为相应对照组,在高糖或AGEs处理的同时采用不同浓度单宁酸(10、20、40和80 μmol/L)进行干预,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MC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G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高糖组和AGEs组比较,单宁酸处理组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GSH-Px、SOD及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GMC培养上清中8-OHd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组和AGEs组比较,40 和80 μmol/L单宁酸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单宁酸组MCP-1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单宁酸可保护GMC免受氧化及炎症介质的损伤,从而延缓和改善DN的肾小球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对高糖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为从中药中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天然化合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体内实验造模:以wistar雄性大鼠作为体内研究对象, 腹腔注射50mg/kg STZ, 造模成功后口服给予25 mg/kg的没食子酸, 阳性药选用西格列汀, 给药4周后, 取血、摘取胰腺, 进行HE染色,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高糖状态下胰腺组织中NLRP3、TXNIP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造模:以胰岛瘤细胞株INS-1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对象, 建立高糖诱导细胞凋亡模型, 在无糖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添加25mmol/L葡萄糖培养INS-1细胞, 以没食子酸为受试样品, 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高糖模型、没食子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 采用QPCR法、Western blot法测定高糖状态下INS-1细胞中NLRP3、TXNIP的m RNA表达, 检测NLRP3、TXNIP蛋白表达.结果 (1) INS-1细胞在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 与对照组比较, 凋亡率升高 (P<0.01) , 表明高糖状态下细胞凋亡模型建立成功. (2) 10、5、2.5μmol/L的GA分别处理对照组和高糖模型组细胞, 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变化 (P>0.05) .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比, 高糖模型组中INS-1细胞中NLRP3、TXNIP的蛋白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GA处理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比, 高糖模型组中INS-1细胞中NLRP3的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GA处理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1) ;TXNIP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 (P<0.05) ;GA处理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5) ; (3) 与对照组比, 高糖模型组中INS-1细胞中NLRP3、TXNIP m RNA表达水平均上调 (P<0.01) ;GA处理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1) .结论 将细胞置于添加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无糖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培养48 h.GA对正常INS-1细胞增殖无影响, GA具有保护高糖状态下INS-1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GA下调NLRP3、TXNIP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