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L  Li L  Zhang Z  Guo Z 《中国肺癌杂志》2000,3(2):101-103
目的 验证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存在,探寻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RAP)分析手术标本及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细胞提取液中端粒酶的活性,TRAP分析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肺癌手术标本中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10例手术获得的正常肺组织中没有检测到端粒酶活性。11例肺癌支气管镜活检标本中有8例检测垤端粒酶活性。3例肺良性病变支气管镜活检  相似文献   

2.
检测人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TRAP—ELISA法的建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Wei L  Guo Y  Yan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264-266
目的为改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存在定量困难、应用同位素及每次检测标本数受限等缺点,研究建立及评价端粒酶TRAPELISA法。方法端粒酶TRAPELISA法是将TRAP与PCRELISA系统结合。与常规TRAP法相比较,应用端粒酶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阳性的293细胞和阴性对照标本(加热或RNase处理和正常人内皮细胞)。结果293细胞端粒酶阳性,对10,102,103及104个细胞检测均为阳性,所测到的吸光度值(A,曾称光密度OD)依赖于被检293细胞数。RNase或加热处理标本和正常人内皮细胞均阴性。该方法可在当日观察结果,不需放射性同位素。结论端粒酶TRAPELISA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快速及可定量的人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g J  Li X  Li Q 《中国肺癌杂志》2000,3(2):98-100
目的 探讨端粒酶的表达与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RAP)-PCR-ELISA定量分析及TRAP-PCR银染定性分析主地24例肺癌新鲜手术标本及6例肺良性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5%;肺鳞癌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腺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35,P〉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放射性定量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在检测人类恶性肿瘤细胞株端粒酶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银染定量的TRAP方法检测SMMC-7721、K562、CNE-1、A549、HL-60细胞 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株人类恶性细胞株中8株呈端粒酶的阳性而其经热处理的标本均为阴性。结论:非放射性银染定量的TRAP方法具有高可信度、特异性及敏感性。且8株人类恶性肿瘤细胞株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诊疗的理想靶标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须的 ,但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成分。端粒酶是目前已发现的一种端粒维持机制。几乎绝大多数肿瘤具有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人体细胞却无表达 (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系胞外 ) ,提示端粒酶可能是目前所见到的特异性较好的一种广泛肿瘤标志。因此 ,端粒酶已成为抗肿瘤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靶点。1 端粒酶与肿瘤诊断1994年建立的TRAP方法提供了一种端粒酶活性检测手段。TRAP包括两个步骤 :( 1)在细胞溶解液中加入端粒酶特异性寡聚核苷酸作为底物 ,如果有端粒酶活性存在的话 ,端粒酶则将TTAGGG重复序列加到底物上 ;( 2 )将此产物用PCR方法扩增。因此 ,TRAP方法的灵敏度极高 ,可检测出少到 12个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随后的几年中该方法在灵敏度、量化和自动化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但需要尽可能新鲜的标本是其一个依然无法解决的缺陷。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利用端粒酶的亚单位进行RNA或蛋白水平的检测。例如制备hTERT抗体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等等 ,这些工作在近一年中已经见有报道。目前应用TRAP检测方法进行的调查显示 :端粒酶活性出现在多数恶性肿瘤中 ,包...  相似文献   

6.
癌性胸水细胞端粒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金顺钱 《癌症》1999,18(1):39-41
目的:研究癌性胸水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癌性胸水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7例诊断明确的癌性胸水细胞标本经细胞学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在43例肺癌胸水标本中,29例细胞学阳性胸水有27例端粒酶阳性,3例细胞学可疑胸水有2例端粒酶阳性,11例细胞学阴性胸水有4例端粒酶阳性。在14例其它肿瘤胸水标本中,8例细胞学阳性及1例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测定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对4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4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37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1.75%,癌旁组织中有2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00%,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0例大肠癌均为腺细胞癌,其中11例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检测出活性,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白血病临床病情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改进的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分析正常人白细胞和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急性白血病细胞表现出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白血病病情及异常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而正常白细胞活性很低或无。结论分析白血病细胞异常端粒酶活性,对白血病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肺刷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Zhang X  Ying K  Cai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31-43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刷取肺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定量及TRAP-PCR银染定性法,对57例支气管肺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23例肺癌患者患侧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其对侧肺部及肺炎组。与病理学相比,端粒酶在肺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1.3%,明显高于肺脱落细胞涂片的阳性检出率(52.2%)。同时还测得83.3%的肺脱落细胞不典型增生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直接刷取的肺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作为诊断肺部恶性肿瘤有效而敏感的手段之一,可以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肺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42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35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2.9%,癌旁正常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I~Ⅱ期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86.7%,Ⅲ~Ⅳ期阳性率为77.8%;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92.3%,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5%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hTRT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hTR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关系以及在肺癌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TRAP法分别观察54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hTRT阳性率83%(45/54)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5%(46/54),在肺癌组中3例术前化疗患者hTRT表达2例呈弱阳性1例阴性,肺癌淋巴结转移的hTRT阳性率达92%,5例小细胞肺癌hTRT均为阳性,10例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结论:抗hTRT抗体在肺癌中具有癌细胞的特征性,并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可作为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指标,用免疫组化法比TRAP法检测肺癌中端粒酶的活性将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50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其中1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6%和5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肝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比肺癌细胞株高20%,端粒酶活性随肿瘤的发展阶段,恶性程度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分子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诊断的价值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13.
肺癌患者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ng J  Bao G  Sha H  Dong Q  Li C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44-46
目的 研究以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血中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以监测其血循环转移情况。方法 应用PCR TRAP法检测 2 5例肺癌手术患者和 3 5例肺癌化疗前患者血中端粒酶活性 ,并以 3 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对照。结果 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阴性。肺癌患者手术时肺动脉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达 5 2 % ( 13 /2 5 ) ,明显高于术前外周血端粒酶活性 ( 2 4% ,P <0 .0 5 )。Ⅲ~Ⅳ期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 64 % ( 16/2 5 ) ,Ⅰ~Ⅱ期为 3 0 % ( 3 /10 )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外周血中肺癌细胞和预测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小君  黄奕俊 《癌症》1998,17(5):328-330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69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活检组织及两株鼻咽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早期诊断膀胱癌。方法: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分别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8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24例G1级(分化良好)的膀胱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强阳性12例,弱阳性6例(阳性率75.0%),21例G2,G3级膀胱癌患者,强阳性16例,弱阳性3例(阳性率94.5%),膀胱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尿脱落细胞只有1例端粒酶活性呈弱阳性,其余全部阴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病理分类,组织分级等无明显关系,提示有可能成为膀胱癌临床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原发性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 TRAP法检测了 81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 ,包括 50例肺癌组织 ,2 4例慢性粘膜炎组织 ,7例化生、不典型增生组织。结果  5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 ,有 41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82 % ;7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 4例 ,2 4例慢性粘膜炎标本中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结论 端粒酶是一种特异性的恶性肿瘤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u T  Wang X  Wang X  Wang W  Liu Y  Zhang B  Shi Y  Zhang Z  Sun Q  Xue T  Zhang X  Liu Z  Zhu S  Mao X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37-40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银染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 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手术标本及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两组中小细胞肺癌端粒酶阳性率均为 10 0 % ,非小细胞肺癌分别为 84.8%、95 .7%。 40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7.5 % ( 3 5 /40 ) ,癌旁肺组织为7.5 % ( 3 /40 ) ,正常肺组织无表达 ( 0 /40 ) ,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40例CT扫描疑诊为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82 .5 % ,肺癌检出的敏感度为 96.4% ,特异度为 71.4% ,准确性为 91.4% ;尤登指数 (Youden’sIndex)J =0 .678,SE(J) =0 .174。结论 端粒酶是灵敏的肺癌肿瘤标记物 ,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