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评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区域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等多种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3大复合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对该市2001—20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巩义市区域综合承载力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和污水排放逐年增加是限制区域综合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巩义市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是保护鄱阳湖生态资源的重要措施.在阐述江西省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设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研究区域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综合竞争力和要素竞争力的差异,提出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立区域协调体系、优选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对土地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绵阳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绵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研究区内涪城区,游仙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他县市均处于稍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强 《甘肃科技》2016,(15):26-27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基础,以平凉市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为基础,构建适合平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并采用栅格化思维将整个平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网格化处理,计算得到平凉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值最高为59.27,最低为40.5,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中高两侧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过渡带甘肃白龙江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在充分考虑多等级多重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以及风险源发生频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的基础上,构建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震、土壤侵蚀和干旱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白龙江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舟曲-武都-文县段白龙江两岸及以北区域,低生态风险源危险区域集中在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区等.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也不尽相同,约60%以上的区域是以滑坡、泥石流和土壤侵蚀为主导的生态风险源,且集中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土石山区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以遥感数据结合其他信息源,利用Erdas,ArcInfo,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法.对黄河中上游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有306 902.9 km2,占总面积的42.4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面积达413 942.6 km2.占总面积的57.3%.结论 通过综合评价,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较差,其中黄土高原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河源地区,最后是河套平原灌溉区.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生态环境优劣的定量描述和评定,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以莆田市为例,建立莆田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莆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善莆田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莆田市的生态环境总体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优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重点扶持力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层次分析法中对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时判断值的未确知问题.分析了供应商选择的特点以及评价要素,建立了针对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未确知信息理论,将传统层次分析法改进为未确知层次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对供应商综合评价优选问题中,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郧县为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等要素,构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郧县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进行适宜性评价,将全县的低丘缓坡土地分为4个等级: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用地、二类用地为基本适宜建设用地、三类用地为基本不适宜建设用地、四类用地为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低丘缓坡土地的比例为9.48%,42.97%,35.39%和12.17%.全县适宜进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安阳镇、杨溪铺镇、梅家铺镇、茶店镇及刘洞镇、五峰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区域每一点的适居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AHP法对因子赋权。结果首先构建了区域适居性评价因子体系,接着利用图文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通过单因子空间分析、布尔逻辑运算和复合叠置分析对区域适居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实现多数据源处理、多指标叠合分析、多维度显示,这些功能为适居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高效、直观的方法支持,今后应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以河道景观评价为目标层, 以生态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作准则层, 以水质、物种多样性、水体透明度、防洪效应、水景利用率、景观可达性、色彩美感度、形态美感度以及地域文化性作为指标层, 构建城市河道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利用距离指数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 利用该模型对盘龙江上中下游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城市水系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构建水景观规划新模式, 以期为实现科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情况,确定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级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白银市合理进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参量遥感反演与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观测手段难以满足大范围快速生态环境变化监测需要的问题,在分析干旱区地表覆盖类型与气候特点, 以及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具体需求基础上, 运用遥感技术反演生态环境敏感参量并根据相应的需求建立了基于这些参量的评价模型。在Microsoft .NET平台上, 利用ArcEngine组件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的可视化与空间分析功能; 利用IDL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开发的遥感反演算法, 实现了生态环境敏感参量的遥感提取, 最终开发集成了干旱区生态环境敏感参量遥感反演与评价模型系统。通过将该系统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应用, 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本系统能够比较稳定地运行, 比较方便和准确地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关键生态环境参量, 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将促进空间信息技术在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Urban land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data on ecological process, environmental process and process o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d land suitability modeling with remote sensing (RS), land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develop a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for urban expansion land management. The spatial analyzing system incorporates the use of a multi-criteria mechanism in GIS for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expansion l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was combine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address the uncertaint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explicitly identify constrai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lan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City, China.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ology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coincidence with the previous independent studies as regard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The methodology can be useful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区域高等教育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构建了完整的区域高等教育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作为测算区域间高等教育实力的工具可为高等教育区域间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RS、GIS技术,基于DEM将河北太行山区划分为22个小流域.根据PSR模型,选取对山区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29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AHP结合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加权和法确定各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安全处于较差状态,进而深入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和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在0.6以上的共有5个;可持续发展度在0.5-0.6之间的有7个;在0.5以下的有5个;区内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布较均衡,但以长江沿岸经济带为主的安徽省中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安徽南部和安徽北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层次分析法(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在数据质量评价中的客观性\, 准确性, 对层次分析法各层次指标赋值方法进行改进, 用加权求积替代下级指标与上级指标之间的加权求和关系; 在4G地学空间集成数据质量评价中, 引入专家打分的客观赋值方法, 对指标矩阵进行权重赋值, 并将所得综合权重计算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与典型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可有效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 分析误差降低约59%, 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数据质量情况, 为G4I系统中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20.
AHP法在江西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结合本区脆弱性的特点,建立了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得到了4个层次的层次单排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层次各因子相对的权重,用于评价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结果表明,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目标要素B以人为干扰脆弱(B2)为主,占73%;指标层(D)中20个指标相对应总目标A的权重值排序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所占的权重最大,达0.2044,水土流失强度的权重次之,为0.1825,二者占20个指标的比例达39%之多,平均各占19.5%;其他18项指标之和只占61%,平均各占约39%,且单项权重值均小于0.1,足以反映影响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程度的主导因子是人为干扰脆弱为主,即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流失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