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所需的要素进行筛选,以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框架及评估指标;2016级学生进行实施形成性评价前后的效果评分,结果使用SPSS 20.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统计了本专业共30名教师及专家和12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针对本专业的实践特点,构建了该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以及相应的三级和四级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实施形成性评价后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P<0.05)。结论 证明构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为其应用于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32-136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实习生80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研究组应用改良的Delphi法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观察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形成性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比较两组在2017年第2季度及2018年第2季度的护理部考核评价成绩;比较两组在自身就业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估得分。结果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师生因素;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29个。两组在2017年第2季度的综合能力评估得分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在2018年第2季度,综合能力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理想研究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责任意识及适应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构建并应用形成性评价体系,可显著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7级大专助产专业1个班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结果:学期末实验组学生课程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学生对理论教学满意度(P<0.001)、考核方式满意度(P<0.01)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所有指标P<0.05)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实践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新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评价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医学信息分析》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对象,形成以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态度、互动参与和行为结果3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6个二级指标。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对于多内容、少学时的课程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达成。为其他相关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着以评促教的思想,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医学影像教学形成评价的课程设计及初步实践。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医学影像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库、理论试题库和影像病例库,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的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并制订合理的形成性评价量化指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形成性评价教学后,学生认为该形式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牢固掌握重点知识,获得老师的及时指导,提高了学习效果。逐步推进和完善医学影像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还要在师资队伍中建立和强化形成性评价教学理念,这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结合多年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的经验,对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检验医学实习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从五个方面提出应用措施:检验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形成性评价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利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理论调整检验医学实习教学活动;建立自测题库,强化实习生的自主学习措施;初步建立分析评价系统,动态监测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反馈调节机制,提供学习的矫正机会,促进教学相长,旨在改善现有传统检验医学实习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反馈的一种评价方式。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广泛。中药商品学是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文阐述形成性评价和中药商品学特征,并对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商品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中药商品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根据医德教育评价体系遵从的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那比第安原则,从体系结构、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建立了医德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并进行了理论考证和实践应用。该医德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能考核院校在医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对医德教育评价起到促进作用,为各医学院校在医德教育评价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一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科学的、合理的、易于操作的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评议、教学方法改革等,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集体论证确定各评价指标及权重,初步构建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果: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后,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评,评价者、被评价者和学生对该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满意。结论:评价指标满足了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的需求,管理者、专家、教师及学生对评价指标及权重值设定认可度、协调度一致,信度较高,可用于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高校全面进入网络教学时代.在充分调研影响"临床医学概要C"教学的多方面因素基础上,科学制定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依托网络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性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学.通过对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及调研问卷等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按照形成性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切实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理教师对学生评价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的看法、态度,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对学生评教工作的见解和建议,找出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评教的真实性、客观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翔实的资料。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的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护理本科课程的全体专兼职教师70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中有62人(100%)分别选择了重视和非常重视两个选项,由此可看出护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结果持重视态度,并且教师在教学方面更注重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50%)和教学技巧(45.16%),另外有53人(88.87%)认为应该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就为构建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结论从教师期望的角度来构建新型的评价体系并付诸实施,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教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翁琴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24-125
目的建立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参考文献初步拟定基础指标体系,使用德尔菲法对40名护理管理专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咨询论证。结果确定过程质量评价指标包含8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条目及相应的权重值,其中一级指标的Kendall’s W=0.395,Х^2=24.395,P=0.000;二级指标的Kendall’s W=0.298,Х^2=131.234,P=0.000,一级指标的谐系数大于二级指标,且经统计检验谐系数均有显著性。结论新建的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三方面进行构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同行间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该评价体系能较客观地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突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性、技能性,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地位的主体性,适用于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双语教学的目标,设计了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征询法测定了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探索如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并从明确多元化的评价对象及内容、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质性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制订课程总评成绩标准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通过课程评价、反馈各种信息、指导课程改革,从而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医学教育目标,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首先构建了免疫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并遵循“反馈-指导-鼓励”原则将形成性评价实施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网络考核等教学环节。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在免疫学教学中能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进行了反思及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深入归纳和分析我国医学教学评价改革中形成性评价研究和实践的现状、热点、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形成性评价研究的深入提供量化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67篇形成性评价主题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绘制形成性评价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 形成性评价研究知识图谱可划分为7个领域:领域1表示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实践,研究效果的评价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为关注,中医药院校研究比重提高,临床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专业教育愈发重视;领域2和领域4展现教学评价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改革同步;领域3呈现高职高专教学评价研究的概况;领域5表明探索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主题;领域6说明考试与评价的异与同;领域7为医学英语类课程的研究概况。结论 未来需要积极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重视共享平台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重视评价理论内涵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医学教育》2017,(4):531-533
素质教育和形成性评价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均得到了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也更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性,因此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阐述了高等教育中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以中药鉴定学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上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海菊  王海燕  李萍 《新疆医学》2007,37(4):269-271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教育评价理论中提到,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转换,及时反馈调节教学,使之不断向最优化发展。我们将他理论中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运用到ICU的临床护理带教中,与以往的传统带教方式相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其应用成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实际情况需要等多种方式总结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全方位的初步评价指标。结果:确定建立的评价体系指标各项系数,并通过所有指数相乘相加,根据所得结果评价护理的质量。结论:该体系能对心外科护理质量做出较好的评价,能科学得反映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能指导并帮助提高心外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