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及B型脑钠肽诊断小儿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右心室变化率(FAC)及B型脑钠肽水平。将观察组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的右心功能指标及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Qp/Qs、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AC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的Tei指数、Qp/Qs、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FAC低于轻度组及中度组(P<0.05);中度组的Tei指数、Qp/Qs、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轻度组,FAC低于轻度组(P<0.05)。Tei指数、Qp/Qs、FAC、B型脑钠肽对该病的检出率均在80%以上。结论超声右心功能指标及B型脑钠肽可为小儿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且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Tei指数,与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病例: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利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成像(PW)和QTVI技术,测算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①QTVI和PW法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W法测得正常人与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分别为0.28±0.07,0.29±0.12,0.48±0.14,0.70±0.30;QTVI法分别为0.32±0.10,0.41±0.15,0.56±0.13,0.84±0.21,P<0.05)。②QTVI与PW法所测研究对象的右室Tei指数相比,QTVI所测值均高于相对应的PW方法,(正常组0.32±0.10与0.28±0.07,肺高压组分别为0.41±0.15与0.29±0.12,0.48±0.14与0.56±0.13,0.70±0.30与0.84±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QTVI法测得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相关系数较PW高,评价右心功能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PW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与r=0.61,评价心功能的敏感度分别为86.7%、75.9%;特异度为80.0%、65.5%)。结论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为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的、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Tei指数在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右心功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具有肺动脉高压(PAH)的IPF患者21例,根据PAH的程度分为轻度(IPF-Ⅰ组,7例)、中度(IPF-Ⅱ组,8例)和重度(IPF-Ⅲ,6例)3组,采用TDI技术测量各组患者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获取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的频谱图,计算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21例(健康成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右室Tei指数在对照组、IPF-Ⅰ、Ⅱ、Ⅲ组依次增高,分别为0.27±0.11、0.37±0.10、0.54±0.13和0.70±0.14;IPF各组右室Tei指数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IPF患者由于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功能受损,右室Tei指数能有效评价其右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1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3组,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组(狭窄≥70%,A组),右冠状动脉病变轻微组(狭窄<70%,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肺动脉收缩压、左心Tei指数(L-Tei)和右心Tei指数(R-Tei)。结果A组和B组的L-Tei和R-Tei较C组延长(L-Tei:0.72±0.12,0.74±0.19和0.56±0.15,P均<0.01;R-Tei:0.62±0.14,0.59±0.18和0.40±0.12,P均<0.01)。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右心整体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Tei指数在超声诊断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右室 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怀疑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超声观察测量 4 2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怀疑肺心病患者及 33例正常人常规超声指标 ,测量并计算右室 Tei指数。超声指标包括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主干内径、根据三尖瓣返流和肺动脉瓣返流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  4 2例患者中 14例具有较明确的肺心病超声征象和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 ,18例无明显二维超声改变但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 ,另 10例患者既无肺心病二维超声征象 ,又无三尖瓣或肺动脉瓣返流 ,多普勒超声无法估测肺动脉压力 ,超声诊断为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上述 3类患者右室 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右室 Tei指数是反映右心整体功能的较敏感的指标 ,尤其对于临床怀疑有右心功能损害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确超声征象者 ,Tei指数的测量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 ,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20例GDM孕妇和12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胎儿的心功能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的LVDd、LVDs、RVDd、RVD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儿的IVSs、IVSd、LVWTd、LVWTs、RVWTd、RVWTs水平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胎儿的LVEF、LVFS、RVF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AMV、E/AT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的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孕妇胎儿普遍存在心脏结构及功能受损,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胎儿心室功能受损情况,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胎儿心功能受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2例COPD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肺功能测量,计算右心室Tei指数.结果: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组(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右心系统增大,右心室前壁增厚,主肺动脉内径增宽;PH组Tei指数增高,随肺动脉压力增高更为显著;COPD患者的Tei指数与FEV1%和FEV1/FVE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已经受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更重,Tei指数能有效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Tei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55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按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分为肺动脉高压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5例作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各组右心室Tei指数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应用相关分析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Tei指数(0.60±0.09)、重度组右心室Tei指数(0.78±0.1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08),重度组右心室Tei指数大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0.48±0.06)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6.4±4.3)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8.3±2.3)mm]、重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3.2±4.6)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6.4±1.9)m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3.5±3.4)mm、(10.2±2.1)mm],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右心室游离壁[(20.8±4.1)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4±2.6)mm]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Tei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能较好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S患者88例,分为PH组(9例)和非PH组(79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比较两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end diameter,LVDd)、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D)、主肺动脉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MPAD)、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ight ventricular pre-ejection period,RPEP)、RPEP/AT、Tei指数等。结果:与非PH组相比,PH组RVDd、RAD扩大,MPAD增宽,R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Dd、LVEF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H组AT缩短,RPEP/AT增大,Tei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早期筛查SS合并PH,对右心功能进行评估可发现SS患者合并PH时右心功能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治SS合并PH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慢性肺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横径(RV)、右心房横径(RA)、肺动脉主干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心肌机能指数(Te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观察组RV、RA、MPA、SPAP、RVEDV、RVES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e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CT+IR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E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直接测量慢性肺栓塞患者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栓,了解右心功能变化,同时能够有效评价右心室大小、形态、压力,为右心室重构的诊断提供客观、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指标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A组),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28例(B组),COPD合并全心功能不全24例(C组)。选取同期住院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COPD患者32例(D组)。4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血浆NT-Pro-BNP值,对比各组之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浆NT-Pro-BNP值的差异。结果 A、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B、D组,B、C组肺动脉压力均高于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25±418)pg/ml、(746±163)pg/ml、(1936±480)pg/ml和(172±27)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血浆NT-Pro-BNP水平和LVEF存在负相关(P<0.01);B组血浆NT-Pro-BNP水平和肺动脉压力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COPD患者血浆BNP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血浆NT-Pro-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及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以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接受心脏超声的检查,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其肺动脉直径、肺动脉压水平不断增高,P<0.05;实验组E/A、RV Tei水平高于对照组,其TAPSE、RVFAC、R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其E/A、RV Tei水平不断增高,TAPSE、RVFAC、RVEF水平不断降低,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可较好对其肺血管压力以及右心功能评估,指导患者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合并症,长期PH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右心衰竭,因此右心室功能的测定对于PH患者的病情估测、疗效评价、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右心室Tei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无创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本研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COPD 合并PH患者不同时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旨在通过观察肺动脉收缩压、Tei指数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右心功能的变化以及Tei指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终末期肺病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室壁肥厚、右房右室增大、甚或右心衰竭,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典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房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目前肺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最佳选择,该类患者手术治疗前对右心功能的测定对患者预后的评价有重要意义。Tei指数虽然在超声心动图中已运用多年,但在估测右心功能方面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多普勒右室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算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探讨其在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获取右室Tei指数的合理观测点.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为正常对照组和肺动脉高压组,并依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将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组织多普勒分别在心尖四腔切面三尖瓣前瓣附着处、隔瓣附着处及胸骨旁右心两腔切面后瓣附着处记录三尖瓣环运动频谱并测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1)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三尖瓣前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右室Tei指数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间均有明显差异,且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5,P<0.05);(3)隔瓣及后瓣附着处取样点所测Tei指数轻、中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较轻、中度组增高(P<0.05).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升高,提示右心室整体功能降低,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TDI测量右室Tei指数可较准确反映右室整体功能,为临床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新的检测方法.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三尖瓣前叶瓣环处测定右室Tei指数是较为理想的测定点.  相似文献   

16.
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右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对照者及56例SL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右室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的右室等容收缩时间与等容舒张时间之和(ICT IRT)延长,右室射血时间(ET)及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缩短,右室Tei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SLE患者在右心构型尚无明显改变时,右室功能及肺动脉血流已出现异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Tei指数有可能为SLE患者的早期病情判断与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机选取的4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实验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参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开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实验组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右肺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结果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为97.92%。重度肺动脉栓塞患者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超声和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肺动脉高压(PH)右心功能及肺血管压力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入的42例PH患者的数据资料予以统计和研究。42例患者在院期间均自愿行心脏超声和CTP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研究患者右心及肺血管结构中的测量值,分析其相关性;对比超声在不同程度PH患者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 、右心室心肌功能Tei指数(RV Tei)等右心功能指标中的差异。结果:CTPA测出的患者右房横径和右房上下径的结果、患者右室基底段内径及右室前壁厚度的值、右室横径/心脏横径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超声结果(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右心结构各项测量结果均呈相关性,相关系数依次为0.381、0.434、0.416、0.546、0.486(均P<0.05)。CTPA测得的肺动脉主干内径(dPA)、主肺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rPA)的结果均明显高于超声测量值(P<0.05);两组检测结果系正相关,系数为0.453、0.422(均P<0.05);且CTPA测得的rPA值与超声检测的肺动脉平均压是正相关(r=0.310,P<0.05)。超声测得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RVEF、RVFAC、RV Tei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超声和CT肺动脉成像都是适用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检查的方法,而心脏超声还能用于患者肺血管压力等动力学指标的直接监测,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观察组检查结果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VSTd、LVPWTd、LVIDd、RWT、Tei指数、RVD、RAD和MPAD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及二尖瓣环室间隔侧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E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A、E/A比值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及心功能变化,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CT各参数比较;并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主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血栓3例,右心腔增大38例,肺动脉增宽33例,右室壁运动异常19例,肺动脉高压45例,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异常19例。CT发现右房内血栓及肺动脉内血栓7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及肺动脉高压例数均低于超声心动图。3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收缩压(SPAP)升高,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与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