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通氨滴醇软氮化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稀土元素,研究了稀土元素对QT70—2球铁软氮化动力学、渗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La)对软氮化过程具有显著的催渗作用,使渗层表面硬度及渗层硬度增加,渗层深度增加。加15克稀土软氮化可使软氮化渗速提高55%。同时,本文对稀土的渗入及催渗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软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渗入动力学过程,金相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指出:由于稀土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具有很高的活性,在软氮化过程中显示出优异的催渗作用,可提高渗速30~35%;稀土软氮化的抗冲击磨损较普通软氮化有明显提高,稀土软氮化处理的自行车冷冲模具使用寿命较普通软氮化提高50%以上。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软氮化层冲击磨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经过相同软氮化工艺处理后的38CrMoAl、12CrMoV和45钢的渗层厚度、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及室温耐磨性、抗冲蚀磨损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12CrMoV、38CrMoAl的渗层厚度薄,但其各项性能明显优于45钢,由此分析了合金绎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初步探讨了冷变形对软氮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在4Cr5MoV1si钢气体软氮化过程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动力学过程、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当的稀土元素,可使渗速提高25~35%;渗层中氮、碳含量增高,且向内延伸,渗层硬度提高,耐磨性提高近一倍,并能使气体软氮化温度降低10~20℃。稀土元素渗入钢表面,不仅起到催渗、活化渗剂的作用,同时起到微合金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建军  朱正海  岳尔斌 《宽厚板》2010,16(4):1-3,17
采用应变诱导析出模型分析了连铸过程中铸坯应变对碳氮化铌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变化对碳氮化铌的最快析出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的应变及应变温度下,拉速越快碳氮化铌最快析出时间越短;在连铸过程的矫直段及弯曲段,由于铸坯应变及应变速率较小,在研究连铸过程碳氮化铌析出行为时铸坯应变对碳氮化铌析出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变诱导析出模型分析了连铸过程铸坯应变对碳氮化铌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的改变对碳氮化铌的最快析出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的应变及应变温度下,拉速越快碳氮化铌最快析出时间越短;在连铸过程的矫直段及弯曲段,由于铸坯应变及应变速率较小,在研究连铸过程碳氮化铌析出行为时铸坯应变对碳氮化铌析出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稀土提高40Cr钢氮化层抗冲蚀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先华  谢超英 《稀土》2000,21(6):22-25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40Cr钢氮化层组织、韧性及抗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氮化时被渗入到钢的表层起微合金化作用,改善了渗层组织。稀土氮化层的韧性和抗冲蚀磨损性能,较普通氮化层有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冲蚀磨损试样表面形貌观察发现,氮化层的磨损特征为塑性变形形成的犁沟剥落,并伴随着萌生横向裂纹,有大块磨屑剥落;而稀土氮化层则为塑性变形形成的犁沟剥落。  相似文献   

8.
化学热处理工艺对轴承钢的服役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了预氮化工艺对新型Cr-Co-Mo-Ni轴承钢渗碳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预氮化处理的渗碳层组织可划分为析出物和针状马氏体区,析出物、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混合区,以及析出物和板条马氏体区,且在原渗氮形成的白亮层位置有数量较多的微小孔洞出现。预氮化全工艺试样表层含铬碳化物析出较少,随渗层深度的增加,次表层析出较多的含铬碳化物且尺寸较大。相较于仅渗碳试样,在表层相同位置,经预氮化处理的试样在回火后,析出物的尺寸更细小。预氮化能够提高渗碳效率,增加渗层硬度,在全工艺试样渗层深度为0.12~0.82 mm,预氮化试样的硬度高于仅渗碳试样,且经渗后热处理的硬度增加程度也显著高于仅渗碳试样。  相似文献   

9.
低碳锰铁 FeMn 84C 0.4 氮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真空电阻炉高温渗氮、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粒度、温度、气相组成等因素对低碳锰铁氮化的影响。工业用气态氮作为渗氮气体的主要气相组成,可同时发生锰铁的氮化和氧化,生成 Mn4N 和 MnO 化合物;随渗氮温度的提高,锰氧化物的含量相应增高。渗氮气氛中配加氨气,使氮气的分压相应降低,平衡吸附浓度降低,渗氮试样的含氮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钇对17CrMoV钢离子氮化特性的影响及催渗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分析对比了17CrMoVY和17CrMoV钢离子氮化层特性,探讨了钇加速离子氮化的机理,提出了钢中钇催渗的“气团─通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钇显著提高渗层深度与硬度;钇影响钢的组织转变,提高渗层氮浓度,使氮化物更易于析出;大量弥散、细小氮化物的快速析出又为氮的进一步扩散提供了更多的扩散通道,加快氮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纯铜多元合金共渗及渗Al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德军  张林 《山东冶金》1998,20(2):33-36
文章研究了纯铜多元合金共渗工艺及渗Al层的Al浓度分布及对α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Al含量与渗剂中纯Al粉含量及热处理工艺有关。渗层组织从外到内,依次为过共析、共析亚共析组织和α固溶体,α相的点阵常数随Al浓度增加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2.
非晶硅膜氮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贵如  李立本 《稀有金属》1993,17(4):259-262
在1200℃静态氮化非晶硅膜热重实验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方法,按气固相反应理论中几种控速模式,分析探讨了非晶硅氮化动力学模型,得到非晶硅氮化反应前期为界面化学反应控速、中期为界面化学反应与扩散混合控速、后期为扩散控速的三段控速模型,并获得有满意相关系数的氮化各期动力学曲线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韩刚 《河北冶金》1993,(2):40-45
模具的表面处理领域中的氮化方式有多种,目前比较成功的应用于大工业生产的氮化方法达10余种,其中包括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方法。但是,按其氮化机理综合起来,特别是对挤压模具的表面处理,主要还是电离子方式和多元共渗方式。实践证明,离子氮化和气体共渗氮化方法无论从经济上,效果上以及劳动环境的改善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在铝加工厂中,氮化技术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Ti-6Al-4V合金氮化层的热稳定性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人员对Ti-6Al-4V合金样品在1000℃用离子氮化24h,接着在550℃和800℃退火2~24h,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分析了所得的氮化样品。由...  相似文献   

15.
由一机部、冶金部和教育部共同组成出席第18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学会代表团7人,在周惠久教授率领下于5月4日抵达美国底特律城。会议共开5天,共有300多位代表,收到14个国家的论文45篇。按文章内容分类有:表面化学热处理;淬透性与淬火;组织与性能;新工艺——电子束、激光、浮动粒子炉、真空处理等。其中属于化学热处理的文章约占2/3,其侧重点是工艺发展与组织和性能的关系。渗硼方面比较引起重视的文章是辉光离子渗硼和在旋转电热层中进行渗硼的工艺。在氮化方面波兰札新斯基的研究表明:无论液体氮化或是气体氮化,炉子中有无氧的存在对氮化层的性能影响很大,氧能显著改善氮化或硫氮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钢结硬质合金GT35在NH_3气氛中进行离子氮化的试验,揭示了温度、时间、压力及流量等工艺参数对渗层质量的影响趋势,选取了合理的工艺,并做了耐磨试验。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经离子氮化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耐磨性及抗咬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超高强度18Ni马氏体时效钢离子氮化前后的尺寸稳定性和渗层进行了研究。预时效和氮化工艺选择恰当使氮化前后有高度的尺寸稳定性。通过金相,X光相分析,俄歇谱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渗层的组织、结构及相成分。采用了单侧减薄的制膜技术,观察了化合物的精细结构。18Ni马氏体时效钢经离子氮化后,表面硬度可达HRC62以上,渗层深度大于0.2mm,扩散层内除有分布均匀的氮化物外,还有细而密的Ni_3Mo存在,表面化合物层是由晶粒细小,且有一定方向性的γ′相组成。  相似文献   

18.
稀土对硼铝共渗过程及渗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双涂层法稀土硼铝共渗工艺及渗层的性能,考察了稀土对渗层厚度、渗层表面硬度和渗层组织形态的影响,获得了稀土加入量的最佳值。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后渗速可提高近1倍,改善了渗层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钛表面气体氮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翎  夏志华 《稀有金属》1998,22(4):295-299
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氮气压力和流量等因素对钛氮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钛表面气体氮化的工艺参数,并对氮化覆层的相组成及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齿轮及传动轴类等材料目前应用最广的氮化钢为38Cr3MoAlA钢。由于其调质时易脱碳和形成粗大组织,使强度降低;氮化后脆性较大,工作中易产生剥落等缺陷,我们参照英国斯贝发动机之材料标准,研制出25Cr3MoA钢。该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及强度,氮化后具有较高的表面强度和耐磨性,良好的耐热性,抗疲劳强度和抗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