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安医学起始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新安地区一郡六邑之地(歙、休、祁、黟、婺、绩)名医之众,著作之多,实为全国罕见。本文仅就新安医学医案之梗概简而述之。 一、新安医案的发展及形式 1. 医籍中的散见医案:南宋新安歙人张杲《医说》10卷,博采宋以前多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及古代医书、医案而成。这是新安医学有医案记载的最早医书。  相似文献   

2.
蓝醒生1976人民群众是祖国医学的创造者内医学报(3 .4):1一3 蓝醒生1981《内经》词类活用浅析福建中医药1(6):33一35 蓝醒生1979掌握中医古文知识是读懂古典医书的有力工具内医学报6一87 蓝醒生1982步之加精舍校刊《大藏经》医学评介中华医史杂志12(8):150一152 蓝醒生1980试从  相似文献   

3.
汪石山(1463~1539):名机,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皖祁门朴墅人。明代著名医家。早岁习儒,屡试不利,遂随父学医。苦心潜研,博采众长,终以医道鸣世。生平著述甚富,由其撰集或整理的著作有《医学原理》、《读素问钞》、《运气易览》、《痘治理辨》、《针灸问对》、《外科理例》、《医读》等十数种。《明史·方伎传》  相似文献   

4.
《史记》从多层面、多视角对中国早期医学渊源、学术思想、医学实践、医德伦理等进行详细著述,真实反映了西汉及汉以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成就,为医史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文献资料。本文试从医史文献著述法、医史文献内容、医史观及医学思想等方面对《史记》的医史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帛书《杂疗方》是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十五本医书之一。该书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其出土原件照片、释文,注释、与其余十四本医书合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由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帛书整理小组对汉墓医书的整理、注释,对发掘这一部分古代医学遗产,显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笔者在研究马王堆医书的过程中,或以为某些注释  相似文献   

6.
明代传日医书众多,以《医书大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玉机微义》、《医学正传》、《医学入门》、《万病回春》等综合性医书,传播最快,影响最大。它们促进了16世纪以降日本开始对中国医籍的大量翻刻;为日本当时医师培养提供了便捷教本;丰富了道三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为日本医学中兴增添了砖瓦。  相似文献   

7.
(一)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约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其少小孤贫,半儒半医,精研医学,撰著宏富,清末坊刻陈氏医书有《陈修园医书十六种》、《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以及四十八种、六十种、七十种、七十二种等多种刊本,但为世人所公认是陈氏撰著者仅《南雅堂医书全集》,或称《南雅堂医书十六种》,其余部分均系  相似文献   

8.
程芝田,歙县人,清嘉道年间名医。博学能文,字法米南宫,善指墨画,曾为新安诸生。其永世业岐黄,于医理尤精。熟读中医西部经典,尤遵崇仲景;并博览唐未以来诸名家医著,吸取各家之长,颇能融会贯通。著《医博》40卷、《医约》4卷,惜乎遭乱而皆亡佚。悬壶衢州,浙江名医雷逸仙受业于程氏,尽得其传。逸仙作古后,其子少逸因觅逸仙方案遗稿,而得程氏遗著《医法心传》,遂请知交刘国光作序,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将该书刊行出版。全书计医论12篇,包括程氏对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损伤以及治学等方面的学术见解,近人谢观称赞其“持论颇通达”,后曾被编入《陈修园医书五十种》  相似文献   

9.
由李经纬、邓铁涛、程之范、蔡景峰、傅维康等主编的《中国医学通史》近日获中国中医研究院 2 0 0 2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书为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的研究与编撰”项目成果的表现形式。《中国医学通史》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医学通史 ,由全国医史学界、科技史界的专家学者及国际同行历经10余年精心编撰而成。全书近 4 0 0万字 ,分为《古代卷》(14 3万字 )、《近代卷》(12 4万字 )、《现代卷》(12 6万字 )、《医史文物图谱卷》(收近千幅医史文物精品图片 ,中、英、日文说明约 30万字 )等 4卷。时间跨度从远古至 1995年 ,内容涵盖中医、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先后承担五项科研课题,并参加一些大型论著的编撰。其中,参加编撰的《四川省医药卫生志》获该省1992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集体成果);“四川医史文物与遗迹的考察研究”获199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西汉人体经脉漆雕研究”(与学校针推学院、绵阳博物馆合作)获1998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参加《中国医学通史》和《四川中医药史话》(已出版)的编著。所承担的“医学文物研究”课题,已发表论文10篇,学术交流论文3篇,形成了在四川地方医史和医学文物研究方…  相似文献   

11.
叶其蓁是清代川沙地区(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著名中医学家.他于中医十三科均有涉猎,专擅幼科及妇科,目前尚有《幼科指掌》与《女科指掌》两部医书存世.叶其蓁的医学造诣主要来自于勤学苦读,其证治经验则来自于临床实践,尝与其他医家交流互勉.叶氏医学于叶其蓁直系血脉之中至少传习两代,另有吴允恭、刘家龙等受业弟子.叶氏对中医临床与文献均有显著成就,在其著作中广征博采了大量古代文献,对小儿泄泻、小儿慢惊风、小儿咳嗽、产后诸病均有独到见解,并主张成方活用,重视对方剂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痘科辨证》为明末清初医家陈尧道编纂的痘科专著,于2014年纳入《陕西古代文献集成》整理范畴。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载,《痘科辨证》今存有康熙癸亥本、咸丰聚奎堂本、嘉庆瀛洲书堂刻本。因年代久远,留存的版本多样,且存在一定的差别。故弄清《痘科辨证》的作者和版本流变,对进一步研究这一专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清代名医。医理主要亲传张仲景,善于化裁古方。所撰医书有《西溪书屋夜话录》、《医方歌诀串解》,《环溪草堂医案》等。今选王氏一温病结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其冠名各有特色和规律,多文辞典雅,义蕴宏深,说起来颇有些趣味。我国第一部医籍《黄帝内经》,相传是黄帝所作,代表了祖国医学最早的光辉成就,其取名来自于黄帝坐明堂与臣子们谈论医学道理的传说。因该书在形式上采取黄帝与臣子们一问一答的讨论形式,谈论的又都是有关内科方面的内容,故称之为《黄帝内经》,与《黄帝外经》相对。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  相似文献   

15.
《医学六经》一书收录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针灸甲乙经》等6部医籍,颇受学界重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辞典》等著录该丛书为明代顾从德所编纂,由吴勉学刊刻。通过查考原书、梳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此书与吴勉学所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前6部医书内容及版式相同,疑为后人将此6部医书从《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析出,另名《医学六经》。顾从德与吴勉学并非《医学六经》的编纂者与刊刻者,学界考察医籍版本时所说的“六经本”实际上就是“医统正脉本”。  相似文献   

16.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明代安徽祁门人,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史列其为当世四大医家之一。 在汪机的医学思想中,易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医人物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他介绍是:“幼业儒,后随文习医,研读诸家医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医屡效”。汪机幼习举子业,对于《周易》及程朱之学颇有研究,汪氏习医,远溯《内经》、《难经》,近法丹溪,东垣诸家。因《内经》的成书便依据了易理,朱丹溪亦是先习易后学医,医易兼通,所以易学原理对汪氏学术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后汪机更是行医不忘研易,研易以究医理,终于集诸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安医学流派——培元派。 培元派是建立在营卫一气论的基础上,以擅用参芪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已知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 根据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研究,我国已知最早的医学文献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的一批医学帛书和简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等14种,总称为马王堆医书。其根据是: 1 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68年; 2 医书抄录年代为秦至西汉初期(最早的为秦小篆体,最晚的为汉初隶体),相当于公元前3世纪末至2世纪; 3 其中一些内容为《内经》文字的祖本,且只述灸法和砭石治疗,而不谈针法;  相似文献   

18.
朝鲜《医林撮要》所载中朝医学交流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丧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成书于16-17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共13卷128门,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若干处与中国宋代医书《仁斋直指方论》等有诸多联系,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但它与记载中朝两国政府官员之间医学质问的傅懋光《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丹溪医集》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辑校估价:48.40元元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一生著述颇丰,文献记载不下20余种。本书是他一生著述的辑集、点校本。集中反映了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辨治心法,是在祖国医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滋阴大法。(《科目》275期征订)93年1月出版《外科临床指导》吴英恺等编估价;23元本书由6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编写,汇集了几十年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经验与丰富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又称《医衡》,洪参歧(正立)撰。洪氏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据《医衡·上官(金立)序》曰:“余昆弟素不事医,日侍先大人文孝公疾,调治药饵,朝夕以之。得洪生《医衡》数帙,其说甚约,其理甚精。读者不病其浩繁,作者已究其奥旨。”是序作于顺治乙末年(公元1655年)。又据《医籍考》“周亮工曰:歙人洪参歧,以医名吾梁,著有《医衡》,王雷臣为复刻之。”按周亮工,明崇祯进士,仕清为户部右侍郎。因知洪氏是明末清初悬壶外籍(今河南开封一带)的歙县医家。 洪氏因当时医书极博,苦无统要;且皆各自成册,或方未备,或义太简,学者多所不便,而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