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药物致心脏不良反应4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华  余玲玲 《海峡药学》2001,13(4):115-116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药物引起致心脏不良反应的488例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6种药物引起488例药源性心脏不良反应中,循环系统药物引起占35.25%,消化系统药物占16.18%,抗生素药物占10.02%,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9.22%,药物致心脏不良反应类型几乎涉及临床各类型心律失常,主要临床表现有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严重者可致心衰,心跳骤停,结论:加强对药源性心脏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02例药物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丽君  翁源红 《海峡药学》2004,16(4):130-132
目的了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两院上报的不良反应病例598例,筛选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病例102例,用SPSS8.0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有关.老年人和儿童是易感人群。结论抗感染药物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相似文献   

3.
胡泊  丁瑞洁 《海峡药学》2016,(7):278-280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针对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务人员经系统上报的46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已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抗生素类,达到46.4%;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60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6.9%;不良反应发生最易累及的系统是皮肤及附件,占全部不良反应的62.7%。结论医院需要加强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参与到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4.
我院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丽君 《中国药业》2001,10(10):68-68
目的:观察我院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46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9.1%),其次中药制剂(28.6%),主要类型表现为皮疹。结论: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临床医生要注意用药安全,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曾洁 《海峡药学》2007,19(4):89-91
目的分析福建省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静脉注射给药产生不良反应最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严重事件的重复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6.
18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玉珍  陆洁 《医药导报》2006,25(7):715-71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生物制品、氨基酸注射液等30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162例(86.6%),口服给药18例(9.6%),肌内注射7例(3.7%)。反应症状多为输液样反应,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疹。结论 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264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湖北省直医院2002—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264例报告。结果:264例不良反应中,男75例,女189例。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最高.占51.99%。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A类不良反应)有92例占34.85%,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B类不良反应)有172例占65.15%。B类几乎为A类的一倍。在不良反应轻重程度上.轻度者占78.03%,中度占17.80%.重度有11例占4.17%。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转归较好,其中60.23%者治愈.39.40%的患者经抢救或采取有效措施后好转,只有0.38%的患者遗留有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用药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重视药物的治疗作用的同时,更要高度关注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12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4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70.42%,静脉给药产生ADR最多占73.24%,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给药途径有关。应加强ADR蓝测工作,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佳苗  陈文红 《海峡药学》2010,22(4):181-182
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头抱菌素类,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72.06%.89.7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洲网络的检索统计平台进行统计检索。303例不良反应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46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首钢医院1999—2004年收集的468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及中药制剂。结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胡建新  付晓  刘剑英 《药品评价》2006,3(6):425-42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在10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药品61种。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55例(50.46%);南注射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89例(81.65%);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80例(73.39%);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者医生45例(41.28%);护士43例(39.45%);药师21例(19.27%)。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2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以药师查房和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22例不良反应中,有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余为一般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82%,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20.49%,神经系统反应18.0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1.48%。低龄儿童及年龄5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比例分别为21.32%、34.4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6%。结论:对低龄儿童及老年人群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临床观察,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加强ADR监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2847例药物神经损害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辽宁省2007年药物性神经损害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神经损害发生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2847份药物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神经损害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微生物药物(30.31%)、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15.8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5.24%)和中药(14.99%);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憋气、潮红、眩晕、嗜睡、失眠等。结论重视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合理使用有神经毒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院自愿呈报的11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117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54.70%),主要类型表现为皮疹。结论药物在诊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健康,应注意药物的双重性,加强ADR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土家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在本院呈报的ADR病例中,选定以土家族住院患者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ADR与患者体质、初次用药或用药过久、用药途径、药品质量等因素有关;大多ADR出现在用药24h内;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5个占33.3%,中药11个占14.7%;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消化系统损害96例,占28.9%、皮肤及附件损害84例,占25.3%。结论:询问患者用药史及不良反应史;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注意用药初期或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合理用药,特别是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或减少ADR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钟佩兰  罗招兰 《海峡药学》2004,16(4):136-137
目的对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发热反应进行分析.找出药物与机体、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近2年临床各科呈报的输液反应倒数中筛逸、归类、讨论与分析。结果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发热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现患者年龄、生理、病理状况与药物及药物的配伍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易发生人群和药物的配伍予以高度重视,掌握恰当的输液速度,减少多种药物混合输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659例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的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65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以头孢菌素类药发生例数最多(35.51%),其次为喹诺酮类(25.34%)和青霉素类(19.73%);ADR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88.01%);涉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53.87%)。结论: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用药频率等密切相关,应提高医护人员对ADR的警惕性和不良反应监测水平,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预防和及时报告ADR,以保证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汪洋 《安徽医药》2010,14(3):358-360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收集的55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占29.1%;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