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截瘫或意识障碍的男性患者常会遇到尿失禁问题,以前多采用阴茎套外接尿袋的方法防止尿液外溢.但该方法尿液不能迅速排空,阴茎常浸泡在尿液中,而且松紧不易掌握,过松尿液外漏,过紧则可能发生阴茎肿胀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可计量接尿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卧床患者进行大小便护理是临床日常护理工作,女患者一般用便盆接尿,但容易与粪便混在一起;男患者一般用接尿壶,若不及时倾倒,常散发出氨味对空气造成污染,且不方便提取尿样.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尿液储存壶,介绍如下. 1材料与结构 尿液储存壶由塑料、海绵、橡皮管制作而成,包括尿壶本体,尿壶本体的背部设有把手,壶身上设有刻度线(100 mL为一个刻度,共5 000 mL),尿壶本体前端设有壶口,壶口呈漏斗状,壶口开口呈椭圆形(壶口边缘设有海绵,方便接尿时紧贴皮肤),壶口设有壶盖,尿壶本体尾端设有尿液取样管,尿液取样管设有流量开关.尿液储存壶示意图见图1.  相似文献   

3.
对1例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合并横纹肌溶解症的老年患者,通过碱化尿液,强心、扩管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症状缓解,转科行进一步治疗.提出在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预防感染、药物护理、皮肤护理及各种诱因的预防是患者顺利好转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 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尿液外溢情况时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自1997年7月~1998年7月共实施男性导尿术220例,其中外溢70例(31.8%)。作者对此70例患者尿液外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0例,年龄65~72岁,平均68岁。尿液外溢发生  相似文献   

5.
电吹风用于尿失禁患者的皮肤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失禁患者常因尿液浸渍皮肤致会阴部皮肤红肿、皮肤湿疹、外阴糜烂等,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还给临床护理带来负担.2003~2005年笔者在传统皮肤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电吹风预防和治疗因尿失禁引起的皮肤损害,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CA3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34例,前列腺癌24例,取尿液,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重新取尿液,分别离心后取沉淀物,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PCA3表达情况.结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中未找到PCA3基因,前列腺癌患者尿液PCA3基因表达呈阳性,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癌患者尿液PCA3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结论 尿液PCA3检测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一个指标,可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进行指导.它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截瘫或意识障碍的男性患者常会遇到尿失禁问题,以前多采用阴茎套外接尿袋的方法防止尿液外溢。但该方法尿液不能迅速排空,阴茎常浸泡在尿液中,而且松紧不易掌握,过松尿液外漏,过紧则可能发生阴茎肿胀甚至坏死,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可计量接尿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3例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护理经验。2例患者输尿管阴道瘘获得治愈;1例因肿瘤未控制而恶化,但患者局部护理到位,未出现会阴部恶臭及尿液性皮炎等表现。提出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癌痛护理是其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运动性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护理措施和预后.方法 对3例运动性中暑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冰毯机物理降温、床边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以及碱化尿液、补液扩容、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18 d出院,1例32 d出院.结论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重点做好冰毯机降温、呼吸机、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是成功抢救运动性中暑患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钙网蛋白(CRT)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膀胱组织(n=8)和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n=16)CR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n=37)和非膀胱癌患者(n=42)及其中21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3~7 d尿液CRT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较正常膀胱组织CRT的表达增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的CRT阳性率为70.27%,非膀胱癌患者尿液的CRT阳性率为22.73%,正常人尿液CRT阳性率为15.00%.尿液CRT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27%和80.95%.21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尿液的阳性率为52.94%.结论 CRT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具有特殊性,护理问题及护理风险错综复杂,时有发生。其中管道护理在神经外科非常重要,如留置胃管、尿管、深静脉、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等,都需要护士精心护理,稍有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患者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病变会使排尿反射的神经传导和排尿意识控制发生障碍,而不能正常排尿,因此会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减轻痛苦。之后要定时夹闭和引流尿液,锻炼膀胱壁肌肉张力,重建膀胱储存尿液的功能[1]。如果夹闭尿管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2.
双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外科医生在患者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和尿液.肿瘤患者常常因肿瘤侵犯直肠和膀胱而行全盆清扫术.患者既有永久性的乙状结肠造口,又有永久性泌尿造口.双造口手术后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重大创伤,如何做好术后双造口的护理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度报警器在尿失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自制温度报警器置于患者臀下的一次性医用垫单上.护理人员根据报警情况及时给予局部清洗和更换被尿液浸湿的床单及衣裤.连续干预30 d后评价两组局部皮肤损害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局部皮肤损害14例,观察组发生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湿度报警器可显著降低尿失禁患者局部皮肤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9岁.主诉尿液混浊伴尿频、尿痛30余年于2008年5月17日人院.患者15岁时因腹痛诊断为肠蛔虫症,予驱虫药口服,排出数条蛔虫,自尿道口亦有蛔虫钻出,腹痛缓解.此后患者反复尿液黄色混浊,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10年前患者尿液内出现食物残渣,尿频、尿痛、下腹疼痛等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泌尿系结石病患者24小时尿液代谢和晨尿单样本尿液代谢评估所得的尿/肌酐比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因为做24小时尿液代谢评估.应用了皮尔逊相关和Bland.Altman测验评价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相结合的手段,不仅费用较昂贵,同时患者痛苦较大.尿液作为一种无创且采集方便的标本,可提供肿瘤检测需要的多种信息物质,因此可作为膀胱癌肿瘤标记物最理想的标本来源.国内外有很多研究中心关注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膀胱尿液标记物的检测也在国内一些医院逐渐开展,其应用前景不可小觑.本文概述了目前研究较明确的以及最新报道的尿液膀胱癌肿瘤标记物及其检测原理,并讨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肾结石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复杂性肾结石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行MPCNL配合局部灌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体位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结果 31例真菌感染均得到较好控制,尿液真菌培养阴性,28例结石取净,11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无大出血、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结论 MPCNL配合抗真菌药物局部灌注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尿液TGF-β1浓度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该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ELISA试剂盒对29例尿道狭窄患者术前1个月及术后1个月尿液中TGF-β1进行测定及记录.同期取泌尿系统其他手术的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术后1个月尿液中TGF-β1浓度.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尿液中TGF-β1含最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尿液TGF-β1浓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相关性因素的分析中,前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尿液中TGF-β1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后尿道狭窄患者更为显著(P<0.05),同时采用自体组织替代技术较传统端端吻合技术以及内镜切开技术更能引起尿液中TGF-β1的明显变化(P<0.05).但年龄、既往手术次数均未能引起患者术后TGF-β1的变化.结论:狭窄部位、手术方式都与患者尿液中 TGF-β1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联系,而年龄及既往手术史等因素未发现与患者体内TGF-β1含量有较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几项回顾性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膀胱癌能够通过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DNA而被诊断出.本研究通过一个前瞻性的盲法试验检验尿液DNA检测是否能取代膀胱镜检在肉眼血尿的初始评估中的地位.对475 例肉眼血尿患者进行了泌尿系的标准检测,包括膀胱镜检和 CTU,并且提供了行膀胱镜检前(n=461)和膀胱镜检后(n=444)的尿液样本.样本中的细胞都是通过特殊的筛选设备收集的,并且运用了8 种DNA突变型和甲基化的生物标记进行检测.最终检测阳性结果包括临床确诊的99 例患有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中的 96 例,以及临床未确诊的 376 例患者中的 87 例.以这个结果作为参考对所有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尿液DNA检测具有97 .0%的灵敏度和76.9%的特异度,52.5%的阳性预测值和99.0%的阴性预测值.其中临床确诊患有膀胱癌但尿液 DNA检测阴性的3 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DNA检测所用的生物标记覆盖不够全面及肿瘤组织释放的DNA太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 1 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