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MUG—Indole快速检定大肠杆菌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报道用MUG-Indole检定大肠杆菌方法,在24h内能将94% ̄97%的大肠杆菌检出。对MUG阳性、Indole阴性或MUG阴性、Indole阳性的菌株,辅以EMB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挑选可疑菌落,做IMViC试验,使假阳性和假阴性降到最低水平。本法比传统的生化试验检定大肠杆菌法快速、简便、准确、无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再论MUG—Indole大肠杆菌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应用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检定药品中大肠杆菌获得成功,但有6%以上的大肠杆菌MUG为阴性反应,故提出MUG-Indole法,可将MUG阳性、  相似文献   

3.
村娟  范兵 《儿科药学》2000,(1):13-14
本文对实验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作了常规生化试验和MUG-Indole快速检验,结果发现:该菌株在标准规定的检验时间内观查结果则安全符合非典型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为检出大肠杆菌,但MUG-Indole试验却均为阴性。若将柠檬酸利用试验时间延至144小时,则生化反应变为-+-+-。  相似文献   

4.
用MUG-Indole法和药典法对大肠杆菌变异情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UG-Indole法和中国药典法对大肠杆菌变异情况考察,选出较优的大肠杆菌检验方法,方法:MUG-Indole法和中国药典法配对试验,结果:两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UG-Indole法优于中国药典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0种自制内服制剂做大肠杆菌快速检定。方法:用MUG-Indole(M-I)法与中国药典法做对比试验。结果:M-I法检出率略高于药典法。结论:M-I法是快速检定医院内服制剂大肠杆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韦曦 《中国药事》1999,13(5):333-334
部颁《药品卫生检验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以下简称EMB法)繁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与空军总后药检所合作,开展采用MU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快速检定大肠杆菌的试验研究,并组织了北京、上海等全国10多所药检所对本法进行了复核试验,确定和提出了MUG-EMB法快速检定大肠杆菌法(草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更特异、灵敏的MUG-Indole快速检定大肠杆菌方法。笔者采用这些方法对我院制剂室生产的所有口服制剂及部分购进药品进行了大肠杆菌检验,与EMB法进行比较,现将检验情…  相似文献   

7.
MUG快速检定药品中大肠杆菌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MUG用于药品中大肠杆菌的检定是一种新技术。通过406株大肠杆菌的试验结果,96.5%的菌株β-葡萄糖醛酸苷酶阳性。以20种药品人工污染大肠杆菌,用MUG法与部颁法比较,结果表明:本法与部颁法的敏感性相同,在增菌后24h内能检出大肠杆菌,未见假阳性,方法简便,省时省力,容易观察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MUG-EMB法与部颁法检定大肠杆菌之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快速检定大肠杆菌的MUG-EMB法与部颁法,检查19个样品和用大肠杆菌人工污染的15个样品,两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MUG-EMB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产酶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很高,AUG、TIM和UNA与上述抗生素相比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抗菌谱亦有扩大。3种复方制剂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的抗菌作用与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相似或略强;对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株的作用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相仿,明显优于红霉素、青霉素;对脆弱类杆菌的抗菌作用与甲硝唑相仿。  相似文献   

10.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Augmentin(AUG),Timentin(TIM)和Unasyn(UNA)对685株临产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他抗菌药物行比较。685株细菌中459株细菌产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实验工作中发现的一例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作了常规生化试验和MUG-Indole快速检验,结果发现:该菌株在标准规定的检验时间内观查结果则完全符合非典型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为检出大肠杆菌,但MUG-Indole试验却均为阴性.若将柠檬酸盐利用试验时间延至144小时,则生化反应变为-+-+.  相似文献   

12.
用MUG-Indole法和药典法对大肠杆菌变异情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MUG -Indole法和中国药典法对大肠杆菌变异情况考察 ,选出较优的大肠杆菌检验方法。方法 :MUG -Indole法和中国药典法配对试验。结果 :两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UG -Indole法优于中国药典法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 Indole is produced from dietary tryptophan by tryptophanase in intestinal bacteria,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In the liver, indole is converted into indoxyl sulfa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病原菌分布及时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 - AMS仪器分析并结合手工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判定按2008CLIS相关标准进行.利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的685株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48.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30%,真菌占23.6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分离率较高的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多药耐药现象主要集中在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是医院常见致病菌共占致病菌检出率的81.81%,应将其作为该院主要监测的目标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用于鼠疫疫苗纯菌检查的噬菌体裂解法,并与现行的直接接种纯菌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鼠疫噬菌体裂解在细菌分类学上与鼠疫杆菌相近的细菌及常见的污染细菌,确定鼠疫噬菌体对鼠疫杆菌裂解的特异性。分别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大肠杆菌定量掺入鼠疫疫苗来制备模拟污染鼠疫疫苗,采用噬菌体裂解纯菌检查方法检测模拟污染鼠疫疫苗,并将检测结果与现行的直接接种纯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鼠疫噬菌体能特异性地裂解鼠疫杆菌,对在细菌分类学上与鼠疫杆菌相近的细菌以及常见的污染细菌无裂解作用。对模拟污染鼠疫疫苗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大肠杆菌的检出限,噬菌体裂解法均为1 CFU/剂疫苗(50 μl疫苗),现行的直接接种法分别为50和5 CFU/剂疫苗(50 μl疫苗)。 结论   噬菌体裂解纯菌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鼠疫疫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平皿计数法,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采用相同的实验条件,观察大肠埃希菌在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的检出情况验证控制菌检查方法。结果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常规法时,各试验菌回收率在70%以上;控制菌检查中,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检出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未检出菌。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适合于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5年临床分离菌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2 024株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2024株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3.6%,革兰阳性菌占36.0%,真菌占10.4%,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各占30.2%和34.4%.革兰阳性球菌中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强,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7%.革兰阴性杆菌中亚胺培南抗菌活性最强,铜绿假单胞菌对其有4.6%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0%和40.0%.结论:本资料对临床治疗及抗生素药物的选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近年宁波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质粒AmpC酶基因流行状态.方法 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耐药表型分析,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mpC酶基因,然后用三维试验予以证实.结果 14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醇基因阳性率2009、2010、2011年分别为4.4%(2/45)、8.6%(3/35)、13.3%(8/60);其中2009和2010年所检出的均为DHA基因型,2011年分别从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CT-1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基因的流行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9546份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111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菌200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931株(占29.9%),真菌171株(占5.5%)。病原菌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7.0%)、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6.56%)、表皮葡萄球菌(5.60%)和铜绿假单胞菌(5.14%)。送检科室排在前五位的是血液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妇瘤科和介入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分别为41.1%和36.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9%和3.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9%和12.8%。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39.2%和61.8%。结论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