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顾正聪  黄勇  陈阳 《人民黄河》2014,(10):110-113
水利水电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建筑物均深埋在地下水位以下,外水压力较大,外水压力值的确定尤为重要。采用渗流数值法来计算某抽水蓄能电站高压岔管区的外水压力,通过实测和计算的渗压值获得了围岩灌浆圈不同岩体的渗透系数值,对电站区引水系统1充水和引水系统2充水,以及一个引水系统充水、另一个引水系统充水后放空条件下的岔管区的外水压力进行了模拟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岔管区的外水压力与充水水位关系密切,在一水道正常运行、另一水道放空检修时,放空的水道将承受更大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A厂上游水道最大静水头达627 m,高压水道场区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场区张扭性断裂较发育,透水性好。在这种地质构造区的高压水道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按透水衬砌理念设计国内外尚无成功先例。A厂上游水道充水试验期间出现了较大的渗漏。在高压水道渗漏处理过程中通过摸索、研究,总结出一系列防渗处理技术措施,有效地攻克了强透水性、张扭性地质构造区高压水道防渗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长449.054m、其中直段长392.427m,倾角为50°,是国内单长最长的大型陡倾角引水斜井工程。引水系统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386.4m,承受的最大动水头为451.89m。在引水斜井中采用了“孔内循环、分段灌浆”的高压灌浆工艺,最大灌浆压力达6.0MPa。灌浆施工采用自制的斜井灌浆台车进行,1号斜井灌浆用时119天,创下了国内同类工程灌浆施工速度最快的新纪录。1号引水流道充水试验渗水量为0.95L/s;充水试验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4.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决定了水道系统渗水量的大小,关系到电站长期运行的经济指标及水道安全。详细介绍了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参数的设计和灌浆中采取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分析了灌浆检测成果。电站投入运行以来,引水系统结构稳定,无渗漏。通过总结深圳抽水蓄能电站灌浆过程,对水道引水系统灌浆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A厂上游水道高压隧洞内径为8.5 m,最大静水头为624 m,PD值(水头×直径)值达5304Tm,为我国目前最大PD值的高压钢筋混凝土隧洞,其设计采用了透水衬砌理论。对惠州抽水蓄能电站A厂上游水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布置、结构设计、充水试验及处理、监测成果及分析、安全复核等作了介绍。总结分析表明,高压岔管及高压隧洞受力条件良好,处于安全状态;水道渗漏量正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FLAC3D程序对可卡可多辛克雷尔水电工程两条高压引水隧洞三种工况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高压引水隧洞采用透水衬砌设计时,渗流场中水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固结灌浆对降低隧洞的渗透压力有显著效果,一定要保证灌浆深度和质量;在施工完建期和检修期,隧洞的外水压力明显大于内水压力,充水运行期内外水压差别不大;检修期,放空速度对于引水隧洞的孔压变化情况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锦屏二级水电站高压管道单条长度约为540m~584m,原衬砌形式除近厂段为钢衬外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衬砌,在高压管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发现裂隙、岩溶比较发育,部分围岩较为破碎。为保证充水后高压管道的抗压稳定和改善地下厂房的运行环境,衬砌形式设计变更为全洞段钢衬,钢衬后进行高压固结灌浆。本文对高压固结灌浆施工前的灌浆试验进行了全面阐述,灌浆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钢衬固结灌浆施工提供了参考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天荒坪电站引水隧洞团结灌浆为9MPa高压,若选用充气式灌浆应因受自身结构特点的限制,存在“屏浆时间短”、“不能采用带压闭浆措施”等弊病.为适应电站引水隧洞高压团结灌浆的要求,研制了机械式高压灌浆栓塞.经现场应用证明效果良好,不仅克服了充气式灌浆塞的不足,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水头、大直径地下水道充水,国内外尚无规范和统一的准则;广蓄电站引水系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地下高压水道工程,由于采取了合理的充水程序和得当的措施,使水道充水试验获得了成功,水道的质量经受了初步的考验。本文就有关调压井水位消落速度观测、水道充水和排水速度、渗流率及高水头水道支洞堵头的设计和施工等对今后工程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引水系统是抽水蓄能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引水系统充排水试验过程中渗漏量较大的问题,采用化学灌浆的方式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经现场监测试验结果比对,灌浆作用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