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众所周知,糖尿病者冠心病(CAD)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本文旨在探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老年CAD者隐匿性心肌缺血(SMI)和新发生的冠脉事件(NCE)发生率。 CAD的诊断标准为原有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或心电图记录、典型的心绞痛表现。SMI的诊断标准为临床无心绞痛,静息时心电图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持续≥1分钟。NCE为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初发性室颤和心源性猝死。对1489例群体调查发现糖尿病者310例、非糖尿病者1179例。两者发生CAD者分别为157例(51%)和442例(37%),p<0.001。CAD者均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伴糖尿病的CAD者平均年龄80±8岁、不伴糖尿病的CAD者为83±7岁、p<0.001。两者的SMI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心律失常性猝死显著增高 ,与冠脉供血是否有关尚未肯定。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左室肥厚和 /或心肌缺血 ,其心律失常发生如何 ?就此对我院经动态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作者分析了 16 1例住院患者 ,男 12 5例 ,女 36例 ,年龄 6 0~ 87岁 ,平均 71.6± 7.8岁。按 1979年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诊断 ,排除了心肌梗死、心肌病、肺心病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以及并发严重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者。左室肥厚指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腱索水平舒张期室间隔≥ 12 m m,左室后壁≥13m m。心肌缺血指平静心电图 …  相似文献   

3.
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ECG)对118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以期探讨心肌缺血(MI)、特别是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30~82岁,平均53.50±5.25岁。DECG诊断SMI的标准为;①J点后80毫秒处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分钟;患者不伴有胸痛;②MI恢复1分钟后再次出现ST段压低,达标准①者视为再次SMI发作。结果:本组共检出MI206例次;其中SMI108例次(占52.43%)。SMI在体检“健康者”、冠心病、心绞痛、陈旧…  相似文献   

4.
<正>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较低,很多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无ST段水平压低,文献曾指出ST段水平延长≥0.12s,也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之一,为此我们对ST段延长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选择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除外心肌梗塞、房颤、心室肥厚、完全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药物影响及电介质紊乱,且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为观察对象.CAG证实冠脉狭窄1支或1支以上狭窄≥50%确诊为冠心病,两支冠脉狭窄≥50%以上为双支,3支以上狭窄≥50%以上为多支,共51例,为冠心病组,平均年龄53.9±9岁;29例CAG冠脉狭窄<50%或正常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2.8±8.9岁.ST段测量及阳性标准参照Schamroth的选用基线稳定无ST段偏移的12导联心电图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水平延伸≥0.12s为延长改变即ST段阳性,除外过渡型ST—T连接者.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86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与采用银杏叶软胶囊的42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体检时显示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冠心病(CHD)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SMI的诊断标准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意见。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5岁~56岁(43.6岁±3.1岁);11例有冠心病5年~8年,其他无明显病史。ST段下移>0.5mm 22例,T波低平3例,T波倒置2例,ST段和T波同时改变17例,24h动态  相似文献   

6.
1998~ 1999年 ,我们对 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测 ,发现除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外 ,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存在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按 WHO标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男 38例 ,女 2 6例 ;年龄 30~ 75岁 ,平均 58.4岁。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扩冠、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处理。方法 :使用 MEM— 2 4 0 0 HC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经两个通道记录 2 4小时每个心电波形 ,其中一个通道用于连续记录 V1导联心电图变化 ,另一通道每 1分钟切换记录 至 V6共 12导联的心电图变化 ,用于分析心肌缺血 ,并可作出室位诊断。判定标准 :ST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86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老年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类型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ST段降低幅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对 45例老年人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以分析老年人睡眠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资料分析 :本组 45例老年人 (5 5~ 74岁 )系我院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者 ,主要模拟 V1 ~ V5 以 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 :1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0 .1mv,持续时间并延长至 J点后 80 ms;2 ST段改变连续出现时间 >1分钟 ;3下次发作须在前次 ST段恢复基线至少 1分钟。分别计算白天 (7时至2 0时 )和夜间 (2 1时至次日 7时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检出次数、类型、持续时间等。结果见表 1。表 1  45例昼夜的心肌缺血类型比较 (x±s)  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作者近几年观察了82例老年患者饮酒时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三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1988~1997年间共829例动态心电图资料,从中选出82例配带动态心电图过程中饮酒的老年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72岁,平均66岁。饮酒量50~500克。饮酒品种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和黄酒。冠心病14例,其它68例。应用美国HPVectra/12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记录患者在饮酒过程中及饮酒后的心电图改变。2结果饮酒过程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大于1.omm,压低持续超过1分钟者共33例,单独出现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或倒置,或原T波倒置,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该科室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5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性组)和50例冠心病无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组)进行研究观察,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测,总结不同人员、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糖尿病性组AVGHR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糖尿病性组RMSDD、SDNN、PNN50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性组(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变情况。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脏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心电图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患者ST-T段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缺血性压低、V1-V6 T波直立V1 T>V5 T、V4-V6 T波低平或倒置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段检测可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也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50例老年心血管高危对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本组50例高危对象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5例(30.0%)、心律失常12例(24.0%),而经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28例(56.0%)、27例(54.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报道较少 ,现对34例老年单纯糖尿病患者 ,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均为Ⅱ型糖尿病。老年单纯糖尿病组 34例 ,男 2 6例、女 8例 ,年龄 6 0~ 6 8(平均 6 4 .5 )岁 ,病程 2~ 10年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 38例 ,男 2 8例、女 10例 ,年龄 6 2~ 78(平均 6 8.5 )岁 ,病程 3~ 2 0年。所有病例均于未行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全部受试者均接受 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7例疑似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BNP、hsCRP检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检查结果分为CAG阳性组(n=61)和CAG阴性组(n=26),分析血清BNP、hs-CRP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AG阳性组患者血清BNP、hs-CRP水平及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较CAG阴性组明显升高(P0.05);CAG阳性组ST段压低共阵158次,CAG阴性组ST段压低共阵451次,发作时间集中在6:01-12:00时间段,2组的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NP、hs-CRP及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0.859,敏感度0.923,特异性0.918,95%CI:0.758~0.960。结论血清BNP、hs-CRP联合24 h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对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早期筛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 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ST段下移维持时间、ST段下移幅度检查情况相比(P>0.05).结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好将好患者的疾病检出,且可对其疾病发作时间观察,为患者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2007年9月,我们收治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治疗体会. 一般资料:40例非ST段抬高ACS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9岁,平均54.8岁;病程0.5个月~10 a.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21例;有吸烟史1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CS诊断标准:①新近2个月内发生的初发型、恶化劳力性或静息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②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 mV,或T波倒置≥0.01 mV,无心肌酶谱变化.排除标准:治疗期间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动态升高,发病前有介入治疗史,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60例先后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前者阳性标准为两个相邻导联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在J点后80ms处压低≥1mm(0.1mV)持续60ms以上;后者阳性标准为血管狭窄较相邻管径≥50%。结果 在32例56支阳性血管中有39支血管相应的Holter导联ST达到阳性标准,其阳性率为69.6%,与造影比较,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35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有9例ST段达到阳性标准,其假阳性率为25.7%。结论 十二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老龄和严重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与方法选择 7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男 39例 ,女 33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 6 6 .2岁 ,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 32例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 ,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40例为高血压病不合并冠心病者。采用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生产的AMR 40 1型血压 心电图监测仪 ,对上述 7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 心电图监测 ,计算机自动分析资料 ,监测期间嘱患者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生活 ,同时记录生活日记。心肌缺血的判定以心电图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 ,ST段和R波下降肢的相交角…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578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霞 《山东医药》2003,43(28):41-41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们对 5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观察分析心肌缺血发作的特点、类型及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本组 5 78例冠心病患者 ,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和 WHO诊断标准。男 4 5 9例 ,女 119例 ;年龄 6 0~ 93岁。患者采用美国惠普公司 4 30 0 B型动态心电图仪 ,选用双极胸前 (CM5、CM1 )模拟导联行 2 4小时监测。结果 :1心肌缺血 :5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者 5 0 2例 ,检出率为 86 .85 % (5 0 2 / 5 78) ,共 132 0阵次。心肌缺血与日常活动的关系见表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