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掌握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要求,在江苏省选取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全省6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及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及螺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为1.50%~4.61%,男性高于女性,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各年血检阳性者粪检阳性率为0~0.14%,未发现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46%~15.97%,未发现粪检阳性。共调查羊、猪等各类家畜1 453头·次,未发现阳性。共开展钉螺调查2.16亿m2,查出有螺面积1 291.01 hm2,活螺密度为0.01~0.47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自2012年以来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输入性传染源监测和防治,提升监测点哨点医院被动监测能力建设,并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建立更加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和《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2017年在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本地居民、流动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以及螺情和野粪监测。结果 2017年荆州市7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本地居民44 118人,发现血检阳性1 925人,总体血检阳性率为4.3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开展流动人群监测2 175人,发现IHA血检阳性93人,血检阳性率为4.2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共对1 937头耕牛进行了粪检,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耕牛。在6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环境1 302处,有螺面积1 923.64 hm2;共调查钉螺348 756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7.19%;捕获活螺142 494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1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在23个监测点的41处有螺环境检获各类野粪596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野粪。结论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疫情回升的潜在因素,需继续加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完善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巩固防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于2015-2018年对扬中市指南村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螺情、人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等监测。结果 2015-2018年,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8.10 hm2、0.27只/0.1 m2降至2.72 hm2和0.07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清学血吸虫病筛查2 034人·次和858人,血检阳性率为0.59%~1.98%,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共检测羊7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未发现牛等其他家畜养殖;在有螺区域内未发现野粪。结论 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有钉螺孳生,应进一步加大对钉螺等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2005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分析2005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资料。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结果监测点人群平均粪检阳性率1.71%,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为11.69%。结论监测结果反映出湖北血吸虫病流行的新变化以及防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应加强监测点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要求,在全市11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11个监测点常住居民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为2.97%(97/3 269),粪检阳性率为0;流动人群IHA阳性率为0.52%(12/2 298),粪检阳性率为0。家畜粪检未发现阳性。查出有螺面积147.295 3 hm2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5年南京市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但仍需加强监测工作,以巩固现有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江山市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江山市查灭螺、查病和环境改造资料,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评估综合治理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江山市累计开展血吸虫病查病61 220人·次,血检总阳性率为0.56%(343/61 220),粪检均为阴性;耕牛查病4 231头,其中血检阳性12头,阳性率0.28%(12/4 231),粪检均为阴性;查出螺点422个,有螺面积46.915 hm2,解剖钉螺31 686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反复灭螺面积达3 625.492 hm2,进行环境改造11处,改造有螺面积17.880 hm2,改造历史钉螺孳生环境204.380 hm2。结论 江山市实施以环境改造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仍然存在钉螺输入和血吸虫病再流行风险,需继续加强螺情和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镇江市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监测结果,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及时处置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镇江市设立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牛羊等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孳生环境等进行系统监测,对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镇江市7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15 848人·次和7 779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5%~1.75% 和0.14%~0.91%,均未发现病原学阳性者;筛查牛、羊、猪等各类家畜1 885头·次,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家畜。累计调查各类钉螺孳生及可疑钉螺孳生环境3 333.79 hm2,查出有螺面积108.71 hm2,其中钉螺复现面积50.97 hm2;5年活螺密度为0.007~0.125只/0.1 m2,呈逐年增高趋势(χ2 = 2 732.626,P < 0.0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镇江市血吸虫病疫情已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治成果较为巩固。但钉螺分布仍较广,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依然存在。今后要加强钉螺控制等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置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9年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监测和螺情监测,对各年病情和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湖南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7%和1.56%,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血检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 <0.01);5年间,洲滩型、洲垸型、垸内型和丘陵型4种流行区人群血检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2019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检出44例和19例本地人群粪检阳性、5例和1例流动人口粪检阳性。5年累计监测家畜9 346头·次,2015、2016年检出粪检阳性家畜6头(均为牛)。2015-2019年,共进行钉螺调查1.55亿m2,活螺平均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年较2015年下降45.79%;5年间未查获血吸虫感染性钉螺;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混合钉螺样本1 469份,2015、2017年分别检出阳性混合样本1份和5份。结论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流动人群查病力度、进一步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疫情等相关资料,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洪湖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资源,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03%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2.85%降至0。2012年以后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3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洪湖市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09–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调整、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芜湖市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从2009年的0.450%下降至2018年的0.035%,下降了92.22%(χ2 = 16 128.307,P < 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483%下降为0(χ2 = 27.570,P < 0.01)。有螺面积由2009年的1 501.07 hm2增加到2018年的4 408.62 hm2,增加了193.70%。自2012年起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自2016年起未再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结论 目前,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关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应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完善和加强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09–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调整、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芜湖市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从2009年的0.450%下降至2018年的0.035%,下降了92.22%(χ2 = 16 128.307,P < 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483%下降为0(χ2 = 27.570,P < 0.01)。有螺面积由2009年的1 501.07 hm2增加到2018年的4 408.62 hm2,增加了193.70%。自2012年起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自2016年起未再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结论 目前,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关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应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完善和加强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8年洪湖市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和疫情等相关资料,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8–2018年洪湖市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资源,开展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3.03%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8年的2.85%降至0。2012年以后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3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结论 洪湖市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孝感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6个监测点开展人畜血吸虫感染、螺情及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孝感市无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发生。5年在16个监测点累计查出血检阳性660例,血检阳性率由2016年的2.08%下降到2020年的0.97%,男性血检阳性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血检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未检出粪检阳性病例和阳性家畜。活螺平均密度为0.05~0.06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由2016年的2.99%上升到2020年的3.92%,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2016—2020年孝感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今后需继续健全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重点加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及流动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