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行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健侧单肺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个长4~5 cm的手术切口,先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如术中病理证实为NSCLC则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肿瘤手术效果(淋巴结切除总数、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纵隔淋巴结切除数)及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所有病例均在单孔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7例早期NSCLC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92.2±56.1)min,术中出血量(83.8±50.5)ml,术后拔管时间(4.5±1.3)d,术后住院时间(6.2±2.7)d,术后疼痛VAS评分(3.4±0.9)分。手术效果显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总数(13.7±5.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总数(9.5±4.3)枚,纵隔淋巴结切除站数(5.6±1.3)站。 结论在有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治疗中心,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共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17例(肺段切除组),其中左肺6例,包括S1+S2切除3例,S6切除1例,S8+S9切除1例,S10切除1例;右肺11例,包括S1切除5例, S1+S2切除1例,S3切除1例,S6切除2例,S6+S7+S8切除1例,S2+S7+S8切除1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5例(肺叶切除组),其中左肺3例,包括左上肺切除1例及左下肺切除2例;右肺12例,包括右上肺切除3例,右中肺切除4例,右下肺切除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组间比较,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组术后12 h及48 h引流量少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组,N2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总数少于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费用、术中耗材费用、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日、手术时间、N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N2淋巴结清扫站数、纵隔淋巴结清扫总站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访时间1~7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相关死亡。结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安全有效,可以达到与肺叶切除相近的效果,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置入胸腔镜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本取出后送快速冰冻切片,明确病理性质,以及支气管残端、段切缘有无残留。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9.4±32.6)min;术中出血量(160.2±48.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2.9±0.9)d;术后住院时间(10.6±0.8)d。结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病例及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 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136 ml,术后拔胸管时间5 d,术后住院时间6 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 min,术中出血量128 ml,术后拔胸管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2月我科对68例术前诊断为肺结节行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44例肺结节先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标本送快速病理,若快速病理提示为微浸润腺癌,行相应解剖性肺段切除,进一步行纵隔淋巴结清扫;24例肺结节因位置较深,直接行相应肺段解剖性肺段切除,标本送快速病理,若快速病理为微浸润腺癌,行淋巴结清扫。结果 37例行非解剖性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68.9±8.8)min,术中出血量(61.9±12.4)ml;31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83.3±11.3)min,术中出血量(67.1±16.0)ml。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2例,胸腔积液3例),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14.7%。68例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胸部CT均未见肺结节、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结论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治疗肺部小结节在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cm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8月我院胸外科行2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1~75(58.5±10.1)岁。在腋前线第3肋间做2cm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1.6±41.9)min,术中出血量(186.3±175.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5±1.7)d,术后住院时间(5.5±1.7)d。术后病理均为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结论 2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行,减小了胸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需更多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10例资料。跨叶间裂生长中央型肺癌9例,支气管扩张伴右侧毁损肺1例。均因肺叶切除无法根治切除,故行全肺切除。采用两孔法或三孔法胸腔镜切口,使用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依次切断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完整切除一侧全肺。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46±52) min,术中出血量(110±42) ml,淋巴结清扫(8. 4±2. 7)枚,术后住院时间(11. 2±3. 8) d,术后并发症3例(心房纤颤2例,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1~26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死亡1例,肿瘤转移带瘤生存1例,无病生存8例。结论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全肺切除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施行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6例,年龄46~ 83岁,平均62.2岁.手术全部通过3个胸腔镜切口完成,不撑开肋间,完全在胸腔镜视野下使用腔镜器械进行解剖性全肺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病例.平均手术(174.6±52.7)min;无输血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1.8±87.5) ml;每例清扫淋巴结平均(5.2±1.1)组,清扫淋巴结平均(16.0±3.2)个;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4.2±1.8)天;术后平均住院(13.0±3.1)天.结论 全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并未增加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风险,值得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41例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2例,安徽省立医院29例。三孔法,肺段动脉、静脉使用Hem-olok或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段支气管及段间平面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89~208(121.0±15.5)min,术中出血量80~350(142.7±11.5)ml。21例原发肺癌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7~15(10.9±0.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手术2例(1例术后咯血,1例肺不张)。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9(7.8±0.2)d,术后住院时间6~14(9.3±0.4)d。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6例,鳞癌5例,转移癌3例,支气管扩张8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球4例,血管畸形1例。对21例原发肺癌术后随访2~35(25.4±8.8)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50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5±0.48) cm,N1、N2淋巴结采样为阴性,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单独离断切除肺段的动、静脉,通过肺段间的膨胀萎陷交界确定肺段平面,肺段间分离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结果 平均手术(191.5±50.4)min,平均术中出血(49.2±54.6) ml,平均胸管引流(3±1)天.术中分离肺段间肺实质钉仓平均使用(3.9±0.8)枚.每例淋巴结清扫平均(12.6±2.8)枚,(6.0±1.5)组.术后30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1.4个月.随访期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结合淋巴结清扫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解剖性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胸清扫淋巴结(10±1.3)个,右胸清扫淋巴结为(12.5±1.2)个。手术时间(180±20)min,术中出血量(180±50)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5±1.5)d,术后住院时间(9.5±2.5)d。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好,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对手术细节进行充分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亚厘米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31例亚厘米SPN的临床资料。其中纯磨玻璃样结节12例,部分实性磨玻璃样结节15例,完全实性结节4例。胸腔镜单一肺段切除21例,联合肺段切除10例。单孔7例,双孔13例,三孔11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显示良性结节6例,恶性结节25例。手术时间(147.1±60.9)min,术中出血量(77.4±47.8)ml,术后住院时间(6.1±2.4)d,切缘距离(29.0±5.2)mm,淋巴结清扫数目(6.5±4.2)枚。3例持续漏气7d,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较术前仅下降(8.9±2.1)%,无疾病复发及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亚厘米SPN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治疗,可以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及适当的淋巴结清扫,保留更多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特殊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11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开胸手术组(开胸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46.2±11.9)岁;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手术组(全腔镜组):53例,男 19例,女34例;年龄(45.7±12.2)岁;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全腔镜组[(228.8±121.7) ml vs.( 157.1±123.8)ml,t=2.592,P=0.01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866.7±439.5) ml vs.(1 805.3±466.7)ml,t=9.003,P=0.000]、拔管时间[(6 6±3.3)d vs.(9.8±4.6)d,t=3.339,P=0.001]、术后住院时间[(7.5±2.2)d vs(11.2±5.4)d,t=3.424,P=0.001]均少于开胸组,但全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胸组[(38 543.6±11 051.8)元vs.(30 523.4±10 028.5)元,t=3.423,P=0 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随访45例,随访时间2~14个月,42例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3例仍有间断少量咳痰.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较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并可显著减轻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在全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对肺部分切除的患者术中应谨慎处理肺残端,而非单一的手术顺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施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例,术中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长1.5 cm,操作孔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2~3 cm。术后常规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 2例分别因支气管残端漏气和静脉回流不畅而转肺叶切除,余45例顺利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0例,原发性肺癌35例,转移癌2例。手术时间(164.5±33.7)min,术中出血(125.6±46.4)ml,术后胸管引流(4.2±1.2)d,术后住院(5.6±1.6)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18个月,(7.9±1.6)月,未见复发和转移,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部分不能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前无法明确性质又不能楔形切除的肿瘤患者和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预计肺叶切除后易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对66例T1N0M0~T3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取腋前线和腋中线间第3或4肋间做3~5 cm单一操作孔,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63例顺利完成单一切口VATS,3例因止血困难而中转多孔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8例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切除,25例右肺上叶切除,6例右肺中叶切除,15例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时间(113. 2±23. 5) min,术中出血(145. 3±22. 8) ml,清扫淋巴结(11. 5±2. 2)枚,术后胸腔引流量(515. 8±45. 2) ml,术后(3. 3±0. 5) d拔管,术后住院时间(10. 6±1. 2) d,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2. 3±0. 6)分。术后并发肺炎6例,漏气2例,乳糜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病理:鳞癌23例,腺癌38例,腺鳞癌5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期28例,Ⅰb期20例,Ⅱa期10例,Ⅱb期8例。6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单一切口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NSCL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6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行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发症、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30天死亡,无中转传统三孔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手术时间85~225(138.1±32.2)min,失血量10~500(中位数50)ml,清扫淋巴结3~35(18.5±6.5)枚,并发症发生率16.7%(11/66),胸管留置时间1~11(中位数2)d,术后住院时间3~12(5.7±1.7)d。术后第1、3、7、30天VAS分别为2.9±0.9、2.7±0.9、1.2±0.6、0.3±0.5。结论单孔胸腔镜后入路解剖性右上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涉及肺裂处理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8年12月~2022年10月,行涉及肺裂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5例,其中左肺24例,均涉及斜裂;右肺31例,16例涉及斜裂,9例涉及水平裂,6例水平裂和斜裂均涉及。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未增加辅助切口,未改行扩大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69.6±40.3)min,术中出血量(100.9±94.7)ml。术后胸腔排气管留置时间(3.2±1.7)d,排液管留置时间(4.9±1.6)d,术后住院时间(7.1±2.0)d。7例浸润性腺癌清扫淋巴结(5.2±2.3)枚,(4.2±0.8)站。并发症6例(10.9%),包括肺漏气3例、心律失常2例、咯血1例,均治愈。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可以处理几乎所有的涉肺裂肺段手术,可以保证足够的切缘距离,完全处理肺裂有利于血管的暴露和放置手术器械,降低手术难度,使手术安全、流畅,是必要的手术流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2例,采用标准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切口,按照解剖学依次用钉高2.5 mm 白色钉仓处理肺段动脉、肺段静脉,用钉高3.5 mm 蓝色钉仓处理支气管,同时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及辅助小切口.手术时间115~260 min,平均182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230 ml.胸腔引流时间2~6 d,平均3.5 d.术后住院3~11 d,平均7.5 d.无二次手术,无输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腺癌6例,鳞癌2例,转移癌2例,炎性假瘤1例,结核球1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12例随访1~24个月,平均9个月,10例肺癌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Ⅰa 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肺功能差或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胸部良性疾病经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胸外科17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3.8(17~58)岁。行肺大疱切除术7例,肺楔形切除术9例,交感神经烙断术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有效切除,期间无中转开胸或再次开操作孔,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手术时间为(60.3±8.2)min,术中出血量为(15.2±5.1)ml,术后第1 d、2 d、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2.2,5.8±2.1,3.5±1.3,术后舒适度评分分别为8.6±1.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为(1.0±0.3)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0%。17例患者均无心律失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气胸均无复发。结论合理选择及严格基线评估,胸部良性疾病经单孔胸腔镜切除术后免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