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采场底板分类与顶板来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长壁工作面底板分类及单体液压支柱底座选型的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并通过网络自适应学习与匹配联想,得出了采场底板类别与单体液压支柱底座型式相对主尖的结果。同时,通过邻域相互作用算法与BP网络耦合,预报采煤工作面顶板来压,网络试验表明,所得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柱塞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DZ型单体液压支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柱塞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新概念.介绍了DWX型柱塞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通过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得出了其活柱和油缸的受力特点和强度计算公式;通过稳定性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其稳定性计算公式和稳定性安全系数标准.所研制的新型单体液压支柱具有结构工艺简单、工作行程大、使用范围大、稳定性安全系数大、重量轻、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并采用QPQ氮化处理工艺和Ni—P化学镀层工艺,使其具有防腐,耐磨,防炮崩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除综采外,我国煤矿的回采工作面支护大体经过木支架-摩擦式金属支柱配以铰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几个过程[1].  相似文献   

4.
引言六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较普遍地采用了液压技术,我国的液压技术也有了迅速地发展,伸缩油缸的应用也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推进而日益广泛起来。伸缩油缸由于形似阶梯,故又称阶梯式油缸。对于自卸卡车、煤矿液压支柱,起重机伸缩臂和火箭发射台等装置,安装空间受到限制而行程要求很长时,都已采用了伸缩油缸。  相似文献   

5.
0 引 言除综采外 ,我国煤矿的回采工作面支护大体经过木支架—摩擦式金属支柱配以铰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几个过程[1].摩擦式金属支柱的大量采用是我国的第一次支护技术革命 ,其最突出的效果之一是大幅度降低了木材消耗 .同时 ,人们也认识到矿山支护是一门综合技术 ,与岩层控制及采掘工序紧密相关 ,对加强顶板管理、促进安全生产起着极大的作用 .但摩擦式金属支柱存在着结构上的缺陷 ,如初撑力低 ,劳动强度大 ,不能适应机械化采煤及加快循环推进速度等[2 ].于是 ,在 2 0世纪 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二次支护技术革命 ,即大批量投入使用单体液…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作者新研制的ZYJ-I型增压式单体液压支柱阻力,刚度检测仪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并简述了该仪器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单体液压支柱氮化焊接工艺与规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优化了产品生产工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轮轨式钻机平移系统需要在低温、沼泽、沙漠等恶劣环境下进行丛式井钻井作业的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平稳、快速、安全可靠等因素,研发设计了新型轮轨式钻机平移及底座顶升系统。新型轮轨式钻机平移系统结构清晰,操作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可靠性、通用性和安全性。其中,顶升油缸的设计中,底座的支撑结构更简洁,底座调平和起放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带有气囊式蓄能器的液压支柱的数学模型,并对这种液压支柱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液压缸式收送料机构设计,包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给出FORTRAN软件计算程序的流程图,计算了等效质量、惯性阻力系数、传动机构的效率和速比、油缸的工作推力.给出收送料构件的位移、速度变化规律.提出液压缸式收送料机构的机械系统与液压系统的整体设计,程序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所设计的液压缸式收送料机构执行动作准确,运动平稳.  相似文献   

11.
液压油缸密封可靠性研究与结构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缸结构、油缸密封使用情况、活塞杆处的漏油原因、活塞与缸筒间的内泄情况以及与国外油缸结构、密封可靠性相比较分析,实现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导向套之间密封的结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电动切割机外壳体是过半圆状开口式,整体呈罩形,一侧与电机齿轮箱体相连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模具结构,即将定模型芯设计成穿过侧向抽芯拼块与动模型芯配合组成的型腔,采用液压缸抽芯的一种结构、在卧式冷压室压铸机上压铸成型。实践表明,该模具结构保证了模具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液压缸发生内泄故障前后动力特性对比的理论分析方法,并对典型液压缸进行了分析,对液压缸内泄故障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液压执行元件只能实现单一的往复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执行元件——旋转推进液压缸.将传统叶片式液压马达和液压缸两种执行元件进行耦合,以液压马达的回旋运动部件取代液压缸体内的活塞部分,在同一液压源的作用下,在单一缸体内用两条油路就能实现具有负载能力的往复推进和旋转的复合运动。由于复合运动基于同一液压源,缸内的液压油可自动实现柔性的流量分配,使液压缸输出的旋转往复运动具有弹性进给和能量互补的优良的自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小型磨辊液压拉丝机中,铸铁油缸由于铸造缺陷而造成的渗漏,往往在切削加工后期才被发现,造成很大浪费。为了克服其不足,可改用焊接油缸。为避免缸体直接焊于缸体而形成的深盲孔加工,采用了将缸体端部焊上法兰,缸底通过螺栓连接于法兰的方式。对于缸体与法兰的焊接,为了取得合理的接头型式,对焊接油缸几种常用的接头型式和焊缝型式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用角接接头、单边V型焊缝与异侧角焊缝混合的型式。通过力学分析,导出这种焊缝的尺寸计算方法和公式。并以50型拉丝机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型组合式动力运输车由悬挂、驱动桥、从动桥、转向系统、动力、制动及液压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悬挂部分采用先进的液压平衡独立悬挂,其结构特点是每一个轴线都包括两个液压悬挂,每个液压悬挂中的液压油缸都采用单作用式柱塞缸,最终通过该油缸的伸缩运动以达到适应凹凸不平路面及载货台面自由升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转叶舵机具有结构紧凑、机械效率高、安装简便等优点,在舰船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转叶舵机为单层液压摆动缸,舵叶转动区间受摆动缸结构限制具有饱和非线性。此外,舵叶受水动力干扰引起的冲舵、滞舵和跑舵现象,严重影响船舶航向控制和舵减摇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以直驱式电液伺服转叶舵机为对象,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水动力对舵角干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复式结构摆动缸操舵新原理。复式摆动缸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舵驱动缸,外层为力矩解耦缸。内外层转子同向转动,可增大舵叶的工作区间,同时,外层力矩解耦缸转子输出助推力矩作用于舵驱动缸转子,可抵消水动力在驱动缸转子上产生的负载力矩,提高舵叶转动精度,解决舵机运动中的力位耦合问题;内外层转子反向转动,可使舵机及时制动、换向,提高舵机操纵性能。复式摆动缸用于转叶舵机,舵机系统具有较大的稳定裕量,幅值裕度为45.3dB、相角裕度为99.2deg,满足伺服系统设计指标。仿真分析表明,在有外负载干扰下,相较于单层摆动缸加控制策略的操舵方式,复式摆动缸操舵响应速度更快,无超调,达到稳态的速度提升约36%,且稳态误差维持在±0.05°范围内。在跟踪斜率为0.01°/s的斜坡信号时,转舵精度可保持在±0.03°位置误差带内,具有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平板硫化机液压缸圆筒部分的强度条件,推导出液压缸外径为极小值时,液压缸材料的许用应力与工作液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平板硫化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最佳工作液压力值。  相似文献   

19.
以轮式WZ30-25型液压挖掘装载机为实例,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三组反铲机构液压缸的运动作用下,研究了挖掘装载机整机系统在铲斗斗齿切向产生的挖掘力响应。在斗杆液压缸挖掘和铲斗液压缸挖掘两种工况下,进行了挖掘力响应分析。在各工况下,影响挖掘力的重要参数有很多,包括液压系统的压力、液压缸的尺寸、各液压缸间的相互作用力、整机稳定性和地面附着性能。将推导这些因素和最大挖掘力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