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凡  阮剑 《现代肿瘤医学》2023,(22):4147-4153
目的:探讨Trim37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对乳腺癌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im37在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细胞)中的表达。pcDNA-Trim37或Trim37 siRNA转染MCF-7细胞后,CCK-8法检测过表达及下调Trim37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及下调Trim37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及下调Trim37对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下调Trim37对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Snail)及β-catenin、CyclinD1、p-ERK、p-AKT和p-FAK蛋白表达的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XAV939)作用MCF-7细胞后,检测MCF-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NSCLC细胞系A549、H460、H1650中HOTAIR的相对表达.转染干扰序列siRNNA敲降HOTAIR基因表达,验证干扰效率.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降HOT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300μg/mL)β-榄香烯处理Ishikawa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β-榄香烯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低、中、高药物处理浓度,并设置0μg/mL β-榄香烯作为空白对照组,2μg/mL顺铂阳性对照组。使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β-榄香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其对Ishikawa细胞24 h和48 h的IC50分别为168.9μg/mL和157.1μg/mL。β-榄香烯能够诱导Ishikawa细胞的凋亡,在经0、85、170、255μg/mL β-榄香烯处理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41±0.52)%、(16.67±0.25)%、(21.27±0.3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LncRNA MALAT1对Saos-2细胞自噬、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干扰LncRNA MALAT1在Saos-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 Blot、RT-PCR检测自噬相关因子Beclin1、LC3、p62表达差异及LncRNA MALAT1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结果:干扰LncRNA MALAT1后,Saos-2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升高,Beclin1、LC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6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Wnt3a、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LncRNA MALAT1可以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控Saos-2细胞自噬、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23细胞干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非小细胞肺癌NCI-H23细胞为对象,以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CHIR-99021)和β-catenin siRNA为干预剂,分别采用噻唑蓝比色法、体外干细胞成球培养、划痕实验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增殖能力、体外成球能力和迁移能力方面的改变。结果 CHIR-99021作用24 h 后NCI-H23细胞的增殖能力、干细胞成球率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划痕愈合时间缩短。CHIR-999021干预后的NCI-H23细胞、NCI-H23干细胞中,GSK-3β磷酸化显著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CD133、乙醛脱氢酶1A1、Nanog、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增加。β-catenin siRNA沉默β-catenin后NCI-H23中 CD133、乙醛脱氢酶1A1和Nanog表达减少,干细胞成球率也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NCI-H23细胞干性调节,这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NK/T细胞淋巴瘤p53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和β-caten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突变情况.方法:用PCR-SSC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20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p53基因外显子4~8,β-catenin外显子3的突变情况.结果:8例p53基因发生突变,突变方式主要为错义突变,G:C→A:T转换多见;6例β-catenin基因发生突变,均为错义突变.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之一,但突变位点并不集中,无明显的突变热点;错义突变是鼻型NK/T细胞淋巴瘤p53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葛根素(0、25、50、75和100 μmol/L)分别孵育前列腺癌PC3细胞,并采用台盼蓝染色(trypan blue)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不同剂量葛根素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对TGF-β1和Smad3的影响;采用TGF-β1抑制剂P144抑制TGF-β1活性,使用Western blot验证P144对TGF-β1表达含量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细胞凋亡蛋白Casepase3、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葛根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PC3细胞的生长(P<0.05);25、50、75和100 μmol/L葛根素对细胞存活的抑制率分别为25.7%、28.9%、32.5%和56.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指出25、50、75和100 μmol/L葛根素对PC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36±2.62)%、(9.86±3.64)%、(15.95±5.22)%、(19.65±7.34)%,随着剂量的增长,PC3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提示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TGF-β1、Smad3和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含量显著升高,而Bcl-2则显著降低(P<0.05);与葛根素单独处理组相比,葛根素+P144共处理组细胞,TGF-β1、Smad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后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指出,与葛根素单独处理组比,使用葛根素+P144共处理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激活TGF-β/Smad受体信号通路诱导Bcl-2下调和促进Caspase3的上调,从而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甘草定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1、2.5、5、10和20 μmol/L光甘草定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出光甘草定的半抑制浓度。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别以0、2.5和5 μmol/L光甘草定处理后,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0 μmol/L)组相比,1、2.5、5、10和20 μmol/L 光甘草定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时,光甘草定对Hela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4.56 μmol/L。与对照(0 μmol/L)组相比,2.5和5 μmol/L光甘草定处理组中侵袭细胞数和细胞在S期与G2/M期的百分比以及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MMP-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在G0/G1期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且5 μmol/L光甘草定处理组细胞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光甘草定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GF-β1、p53、PTEN蛋白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92例胶质瘤中TGF-β1、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p53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TEN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1、P<0.05);PTEN不表达、p53表达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差(P<0.05、P<0.05).结论 PTEN、p53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胶质瘤预后的标记.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抑制肺癌细胞血管拟态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肺癌细胞A549血管拟态生成及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株,0、2.5、5、10、20和40μmol/L姜黄素处理细胞24h,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形成血管拟态能力,RT-PCR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选取Wnt/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XAV939,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姜黄素组和XAV939组血管生成基因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株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约为17.5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含药组血管拟态形成数目减少,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组V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47;与XAV939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癌细胞的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实现的,这将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粘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沉默HER-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HER-2的沉默效果,并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和HER-2沉默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粘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GSK-3β、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R-2沉默组中HE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P<0.001),而空白组和空载体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比较,HER-2沉默组胃癌细胞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01)。HER-2沉默组胃癌细胞V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BGC823细胞中转染YAP小干扰RNA(YAP siRNA1、YAP siRNA2),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YAP表达,筛选干扰效果较好的YAP siRNA1做后续实验。MTT测定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测定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水平。用Wnt/β-catenin的激活剂处理下调YAP后的BGC823细胞,按照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凋亡和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YAP siRNA1、YAP siRNA2下调BGC823细胞中YAP的转录和表达,YAP siRNA1对YAP表达的干扰效率较好。敲低YAP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由(6.32±0.58)%升高至(32.71±2.64)%,Caspase-3、Caspase-9活性升高,β-catenin、c-myc、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培养的BGC823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nt/β-catenin的激活剂处理可以部分逆转敲低YAP对BGC823细胞的凋亡、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的影响。结论 YAP敲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且作用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根碱对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初步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血根碱对肺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血根碱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RT-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血根碱对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和核心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血根碱(1~10 μmol/L)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活力(P<0.05);低浓度1 μmol/L作用48 h后,A549和H19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血根碱(1、2.5、5 μmol/L)可显著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中核心分子β-catenin及上游磷酸化GSK3β、DVL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TCF/LEF,CyclinD1的mRNA水平(P<0.05),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血根碱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到抑制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β-连环素(β-catenin)和T细胞因子4(TCF-4)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NSCLC中β-连环素与TCF-4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SCLC中β-连环素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原位杂交等方法分析NSCLC中β-连环素异常定位、蓄积及与TCF-4的关系。结果NSCLC中β-catenin的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β-连环素在NSCLC肿瘤细胞胞浆和(或)胞核异常表达率为78.74%(100/127),其中核表达率为37.01%(47/127)。β-连环素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08)和淋巴结转移(P=0.017)相关。TCF-4在86.67%(52/60)的肿瘤细胞核和(或)浆表达,中、低分化肺癌组织的TCF-4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组织。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β-连环素和TCF-4核内共同表达的病例中有76.47%(13/17)存在β-连环素/TCF-4复合体,其中核内61.54%,浆内38.46%。结论β-连环素蛋白和 mRNA的异常表达与NSCLC的恶性表型有关。TCF-4的表达与肺癌的低分化程度相关,β-连环素/TCF-4复合体在NSCLC中较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miR-155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CIK细胞对白血病NALM-6和Jurka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白血病细胞miR-155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55对CIK细胞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包含miR-155作用位点的CEBP/β基因3'-UTR区的质粒,转染白血病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白血病细胞CEBP/β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CIK细胞对NALM-6和Jurkat细胞具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CIK细胞能上调NALM-6和Jurkat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其中NALM-6细胞上调(2.87±0.19)倍(t=2.787,P<0.05),Jurkat细胞上调(1.98±0.25)倍(t= 3.513,P< 0.05).另外,miR-155 mimics能促进CIK细胞对NALM-6和Jurkat细胞诱导的凋亡作用(t=4.239,P<0.05;t=3.565,P<0.05),而miR-155抑制剂能够拮抗此过程(t=3.772,P< 0.05;t=4.017,P< 0.05).miR-155直接作用于CEBP/β基因3'-UTR区,且CIK细胞降低白血病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其中NALM-6细胞下降(42.89±2.07)%(t=3.578,P<0.05),Jurkat细胞下降(37.02±1.95)%(t=4.393,P< 0.05).结论 CIK细胞通过上调miR-155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这为CIK细胞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KLF8-siRNA干扰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KLF8-siRNA干扰序列转染至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中,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实验分为NC组(转染阴性对照)、KLF8-siRNA组(转染KLF8-siRNA)、Cur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NSCLC组织及12例正常肺组织的石蜡标本中α5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5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58.49%)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α5β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负相关,高、中、低分化NSCLC组织α5β1的阳性率分别是28.57%、68.18%和70.59%,病理分级越低,表达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α5β1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α5β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NSCLC组织中的表达(67.50%)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表达(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α5β1在Ⅱ、Ⅲ期NSCLC组织中的表达(64.29%、75.00%)高于Ⅰ期(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α5β1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关,α5β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α/β因子与组织受照体积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射野体积对α/β因子的影响 ,在致死与潜在致死摸型及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几率与致死率之比值为体积V的负指数关系的假设下建立了简明的α/β(V)的数学公式 ,进一步完善了线性二次模型。按此公式计算的结果与临床的经验和大鼠的实验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中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MJD3 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对照质粒(pCMV)和JMJD3 表达质粒(pCMV-JMJD3)转染到ABC和GCB亚型DLBCL细胞中,用RT-PCR和qPCR检测转染细胞中JMJD3、ALDH1、OCT4 和SOX2 mR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ALDH1 酶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OCT4 和SOX2 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法(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高表达JMJD3 的DLBCL患者的基因集富集情况。结果:患者预后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水平的JMJD3 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JMJD3 的表达水平不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pCMV-JMJD3 转染后细胞中JMJD3 表达显著增加,同时导致DLBCL细胞中ALDH1 mRNA水平和酶活性以及OCT4 和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或P<0.01)。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JMJD3 的DLBCL患者样本富集于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基因集(P<0.05)。结论:JMJD3 具有促进DLBCL细胞干性的作用,其可能是DLBCL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