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SPN)对精准切除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90例行VATS切除孤立性SPN患者的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微弹簧圈定位(A组),45例患者未行术前定位(B组)。统计分析两组VATS肺叶楔形切除时间、转开胸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价术前微弹簧圈定位病灶的安全性及其对VATS术的增益价值。结果 A组VATS术成功率100%;SPN病灶定位成功率95.6%,术后出现气胸5例、肺表面出血6例、弹簧圈脱落2例等并发症。B组VATS手术成功率84.4%,中转开胸率15.6%。A组VATS手术时间(17.7±2.8) min、术后住院时间(6.2±1.7) d及中转开胸0例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可辅助VATS快速、精确切除肺内小病灶,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胸率、缩短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刘丽  文军  艾敏  卢光明  申翼  许健 《工业加热》2018,(12):1168-117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血管栓塞用弹簧圈联合亚甲蓝术前定位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周围型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周围型肺小结节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36例周围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序贯植入血管栓塞用弹簧圈及亚甲蓝行VATS术前定位。VATS术中根据亚甲蓝及弹簧圈的位置来确定靶病灶的位置及手术切除范围,行VATS肺局部楔形切除。结果 36例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发现周围型肺小结节39个,VAST术前均成功植入39枚弹簧圈及亚甲蓝定位,定位术平均手术时间(11.3±1.45) min。定位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顺利行VAST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0.4) h,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9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25±0.52) d。术中快速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CT引导下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在周围型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样结节VAST术中定位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51例患者51个孤立性肺结节(SPN)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VATS)术前行C臂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技术,并统计该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VATS转开胸手术率,以及SPN平均大小,距脏层胸膜距离、病理学结果。结果 C臂CT引导下Hook- wire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6 min,无症状气胸发生率7.8%,无症状出血率21.6%,1例(2.0%)发生脱落,SPN平均大小10.7 mm,距脏层平均距离25.3 mm,穿刺距离(皮肤至肺结节的距离)66.7 mm,恶性SPN占60.8%。结论 C臂CT引导下Hook- wire肺小结节定位准确、安全、快速,是一种高效的引导方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肺内孤立性结节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9例共19个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概率。结果 19例患者19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成功率94.7%(18/19);无症状气胸发生率10.5%(2/19),均无需闭式引流治疗,无咯血、血胸等并发症。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5 ± 8.5)min;无中转开胸病例;住院时间8 ~ 27 d,平均14 d。肺内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支气管肺泡癌5例,腺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非恶性结节8例。结论 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Hook- wire定位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 ≤ 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共67个肺小结节病灶和63例患者共81个肺小结节病灶分别在胸腔镜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评价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钩和单钩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双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9.6%(16/54)、出血发生率48.1%(26/54);63例患者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小结节单钩hook-wire定位成功率98.4%(62/63),并发症有:气胸发生率28.5%(18/63)、出血发生率25.4% (16/63)。结论 胸腔镜术前肺小结节CT引导下双钩hook-wire定位能够降低定位脱钩风险,是对其他肺小结节定位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13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139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MWA组(n=65)和胸腔镜组(n=7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胸腔镜组和MWA组分别为20/74和1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肿瘤100%切除,MWA组肿瘤完全消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及平均DFS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A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NSCLC疗效相当,且较为安全。MWA治疗Ⅰ期NSCLC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低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EMT- 100辅助下0.4T全开放式MR引导与1.5T MR引导乳腺病灶两种徒手穿刺定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2例EMT- 100辅助下0.4T全开放式MR引导以及43例1.5T MR引导乳腺病灶两种徒手穿刺定位法的定位准确性及手术耗时。结果 322例采用0.4T MR引导下穿刺定位法患者中294例(91.3%)定位成功,26例(8.1%)定位失败,手术耗时16~52 min(平均(28.20±6.11) min;43例采用1.5T MR引导下穿刺定位法患者中40例(93%)定位成功,1例(2.3%)定位失败,手术耗时8~46 min,平均(17.19±6.64) min;两者定位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179);1.5T MR引导手术耗时明显短于0.4T MR引导(P<0.01)。结论 两种MR引导下乳腺病灶徒手穿刺定位法定位准确性均高,手术时间短,并可定位靠近腋尾区、乳晕区及胸壁的特殊区域病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CAF)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采用电解弹簧圈治疗40例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电解弹簧圈介入封堵均获得成功,平均植入弹簧圈(2.33±1.38)枚,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DSA造影显示12例(30%)残余分流完全消失,28例(70%)血流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65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无相关血管狭窄、闭塞及瘘腔破裂。结论 采用电解弹簧圈介入治疗CAF安全有效、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80例(干预组)及常规护理组80例(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两组患者气胸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以评价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60.13±11.30,31.53±10.58),P<0.001,手术时间为(10.90±1.5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5.40±2.11) min,P<0.00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5%)高于对照组(85%),干预组肺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28.80%,显著低于对照组57.4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采用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瘤块穿刺法制作兔VX2肺癌模型,并与开胸瘤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A组,n=16)及开胸瘤组织块接种(B组,n=8)的方法种植于肺,肿瘤种植后14、21和28d CT平扫结合病检观察肿瘤大小及CT值。结果两组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时间14~21d,A组CT示肺癌大小为(2.0±0.5)cm,CT值为(31±15)HU,手术操作时间为(15±3)min,肿瘤转移率为3/1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34±4)d。B组CT示肺癌大小为(1.9±0.5)cm,CT值为(29±16)HU,手术操作时间为(45±13)min,肿瘤转移率为6/8,实验兔存活时间为(27±4)d。两组存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块穿刺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转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术,瘤巢部位分别为:股骨近端7例、髋臼3例、肱骨头1例;操作步骤为:①对整个瘤巢采用1~3mm层厚/距的扫描,选择穿过瘤巢中心的层面和手术路径;②将导引用的克氏针钻入瘤巢内;③沿克氏针将套筒引入至骨皮质;④经套筒沿克氏针,采用环钻将整个瘤巢切除;⑤ CT扫描复查确定是否已将整个瘤巢切除.结果 10例患者在治疗后24~48 h内原来性状的疼痛消失,患者住院时间7 d.在3~12  相似文献   

12.
邹旭公  李晓群  陈源  黄大钡  张健 《工业加热》2018,(11):1056-1059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C臂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不可切除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经病理确诊Ⅰa期NSCLC应用C臂CT引导经皮RFA病例。穿刺精确性、穿刺时间及穿刺调整次数用于评价其可行性,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4.0)评价其安全性,改良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 )用于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33例患者共38次RFA,肿瘤长径平均2.3 cm(0.9~3 cm),中位穿刺时间平均12 min(5~28 min)。中位穿刺调整次数平均4次(3~6次),穿刺精确性为(3±0.3) mm(0~9 mm),并发症包括气胸4例(grade2),咯血2例(grade2)。33例患者RFA治疗后的1年、2年总生存率为84.8%、75.7%,无瘤生存率为63.6%、45.5%;手术平均累积剂量和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4 377.8 μGy×m2和24.3 mSv。结论 C臂CT引导经皮穿刺RFA治疗不可切除Ⅰa期NSCLC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安全性;近中期有效性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影像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例肺磨玻璃结节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操作平均耗时19.1 min。1例(3.4%)患者出现钩针脱落,6例(20.7%)患者出现无症状气胸,6例(20.7%)患者出现肺内出血, 29例患者定位术后均成功切除病灶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MPR技术有助于多角度、多平面规划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定位的穿刺路径,提高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毗邻纵隔、血管、叶间裂和骨性结构的特殊部位结节的定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微波)治疗肝内胆管癌(I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用TACE序贯CT引导下RFA/MWA治疗病理诊断的ICC患者14例,18个病灶,病灶最大径(多个病灶取最大径之和)2.2~7.2 cm,平均(4.2±1.4) cm。TACE随访病灶的完全消融率、手术并发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15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83.3%(15/18),中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44个月,平均(16.0±10.3)个月。至随访结束,死亡6例(42.9%,6/14)。完全消融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7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41.3%及20.6%。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可作为ICC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行POP治疗的骨盆骨转移瘤患者(148个病灶),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 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和ODI分别为:6.91±1.35、71.30±8.39,术后1 d、术后1、3、6和9个月的VAS和ODI分别为:(3.13±1.94)、(2.18±1.53)、(1.73±1.38)、(1.65±1.27)、(1.59±1.20)和(43.53±18.08)、(35.01±15.27)、(30.75±13.67)、(30.30±13.26)、(29.7±12.66)。102(93.6%)例患者病变部位疼痛有所缓解,6例(5.5%)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1例(0.9%)疼痛加重,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25.7%)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至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结论 DSA引导下POP在骨盆骨转移瘤治疗中的创伤小,疗效好,可以成为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成瘤情况及CT、DSA表现。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采用开腹包埋植入VX2瘤块,B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种植VX2瘤块,术后2周行CT及DSA检查。结果 A组成瘤率为50%(10/20),B组为85%(1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A组相比,B组操作简单、成瘤率高。两组CT及DSA造影表现一致。结论 两种方法建立的兔VX2肝癌模型的CT及DSA影像学表现无差别,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的应用优于开腹种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收治8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体/颈比< 1.5)患者,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6例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 2例在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6 ~ 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 8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到位满意,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6 ~ 12个月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DSA 随访6例无支架狭窄及动脉瘤再通。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在中晚期肝胚细胞瘤切除术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肝胚细胞瘤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经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行顺铂和吡柔比星碘化油乳化液灌注并作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或微球栓塞,术后4周复查胸腹部CT及AFP。如肿瘤仍无法切除继续TACE,直至肿瘤缩小至适合切除,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PRETEXT分期变化、并发症、手术中情况及肿瘤坏死面积,并对远期效果随访。结果 本组患儿共行TACE治疗49次,肿瘤体积缩小达56.2%~91.6%,平均68%(t=8.418,P<0.001),AFP降低达91.4%~99.9%,平均99.2%(t=2.531,P=0.02),PRETEXT分期下降,TACE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20例患儿均重新获得手术机会,术中肿瘤易于切除,切除肿瘤标本显示肿瘤坏死面积达63.7%~91.9%,平均82.9%。远期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死于肺转移2例、复发1例,17例患儿无瘤存活时间平均21.9个月,随访时间6~48个月。结论 TACE能显著使肝胚细胞瘤瘤体缩小并AFP下降,使中晚期肝胚细胞瘤患儿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导管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单中心连续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11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平均年龄(36.64±10.87)岁;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28.90±10.06)岁。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成功率在导管封堵组为100%(11/11),外科手术组为95%(19/20)(P>0.05)。导管封堵组、外科手术组输血量分别为0 ml、(427.25±331.36) ml(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0.00±00.00) min、(205.50±129.35) min(P<0.0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分别为0 d、(1.50±0.61) d(P<0.01),残余分流率分别为9.09%(1/11)、10.00%(2/2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术式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安全有效,但经导管封堵术在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对破口合适患者,可优选经导管封堵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