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南充市475例院前猝死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院前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利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南充市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475例院前猝死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段及诱发病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人占院前猝死的60.00%。且在冬春季多发;明确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的人占院前猝死的56.42%。结论在冬春季节对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的老年人,进行积极的预防保健,可减少院前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12例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益民  魏威 《吉林医学》2010,31(17):2651-2652
目的:探讨提高猝死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112例猝死患者院前现场抢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4.5%,成功率1.8%。结论:院前猝死抢救有效率及成功率很低,应从各方面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不断提高猝死的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业化院前急救对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专业化院前急救前后两种情况下各42例猝死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3.8,较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成功率7.1有显著提高(P<0.05);而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08年8月院前出车急救6074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除84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未能抢救外,余均进行了积极的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成功率达95.46%、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院前急诊病死率为2.86%。结论院前急救病情复杂紧急、发展快、伤病种类多,必须技术过硬,熟悉各种常见急症,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8年8月院前出车急救6074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除84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未能抢救外,余均进行了积极的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成功率达95.46%、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院前急诊病死率为2.86%.结论 院前急救病情复杂紧急、发展快、伤病种类多,必须技术过硬,熟悉各种常见急症,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院前急救危重病症的认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分析2005年至2006年院前出车急救6074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 除84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未能抢教外,余均进行了积极的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成功率述95.46%、猝死抢救成功率为2%,院前急诊病死率为2.86%.结论 院前急救病情来势志、发展快、伤病种类多,必须技术过硬,熟练各种常见急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红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86-1287
猝死是院前常见的严重病症,起病快,病死率极高,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现将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160例院前猝死患者的特点及初步复苏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以提高其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2月本科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院前死亡,均及时转运回院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及溶栓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急救内科昏迷病人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病人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70例昏迷病人的院前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150例抢救成功(88.24%),其中初步诊断为猝死的病人20例,全部死亡(11.76%)。结论详细询问病人病史、有效的抢救措施和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猝死病人在院前急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制约,目前国内抢救成功率还比较低。本文对经我中心医生院前抢救的521例猝死病人进行分析总结。①猝死病人抢救成功与否与复苏开始时间早晚有重要关系。②早期电除颤和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院前复苏成功的重要手段。③要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才能使猝死病人得到及早救治。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