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热电分产系统、常规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双源型分布式能源系统,提出了系统经济性、节能性和环境性评价指标。以上海地区办公楼、医院和宾馆3类典型建筑为例,基于"以热定电"模式确定了不同供能模式下的系统设备选型与容量配置,对比分析了双源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常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综合性能及逐时运行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双源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经济性、节能性、环境性3个方面均有不俗表现,并且对燃气和电力调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某建筑综合体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设备模型,分别搭建了"以电定热"与"以热定电"模式下综合体分布式能源系统及传统分供系统的TRNSYS模拟平台。模拟计算了不同模式下的全年能耗,并与传统的分供系统进行了节能、环保方面的对比评价。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该综合体分布式能源系统应优先考虑"以热定电"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微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组成的复合供能系统,以北京市某典型医院为应用对象,分别以年总费用和天然气年节能率为优化目标,对系统在经济最优、以热定电和节能最优3种运行策略下的优化配置和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市电的常规分供方案和地下水地源热泵+市电方案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具有经济、节能与电力调峰性能明显等综合优势;与联合循环+燃气锅炉+电制冷机模式相比,复合供能系统在传统的经济最优和以热定电运行策略下并不节能,但在节能最优运行策略下可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4.
顾群音  李东旗 《建筑知识》2014,(2):63-64,72
分布式热电联供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技术,通过对宾馆建筑导入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就根据“以热定电”与“以电定热”两种系统的特点,得出了在现行分时电价和上网电价的条件下,准确预测用电用热负荷,采用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和运行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Modelica构建了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为检验模型的适用性,以上海地区某工厂的分布式能源站为例进行以电定热、以热定电、混合模式3种运行策略的全年动态仿真,结果显示3种策略的年运行费相比于常规购能方案可分别节约7.4%,7.8%,6.9%,能源综合利用率则分别为76%,74%,72%.燃气价格下降会使混合模式的经济性凸显。  相似文献   

6.
首先结合建筑负荷和设备性能特性确定了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备组成,然后借助TRNSYS软件对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建模及仿真,同时对"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2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设备容量计算、动态供能仿真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在满足区域冷热电负荷的条件下,"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楼宇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只有在合理的配置与运行方式下才能充分发挥节能、环保及经济的优点。以上海某能源中心的工程为例,在能耗计算基础上,对三联供系统不同的配置及运行方式进行比较。根据项目特点,本文还提出了"三联供替代应急电源"的容量配置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按照上海目前的电价和天然气优惠价格(2.05元/Nm3),按应急电源大小确定燃气机组容量,且全年工作日时间满负荷运行是最经济性的,且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模式、节能效果、经济性,并简述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及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数据中心项目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油田油气处理站主要处理原油、天然气,具有常年稳定的电负荷、热负荷。提出采用传统供能系统(热电分供,电负荷由电网承担,热负荷由燃气蒸汽锅炉承担)或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热电联供,以电定热,电负荷由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承担,热负荷由余热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承担)为油气处理站供能。对传统供能系统、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比较两种供能系统的造价、年运行成本。将分布式供能系统年运行成本节省率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将气电价格比作为敏感性因素,在电价一定的前提下计算分布式供能系统能够承担的天然气价格。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影响,传统供能系统的造价比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增加了77. 57%。得益于廉价充足的气源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年运行成本比传统供能系统下降了32. 55%。当电价为0. 40元/(kW·h)时,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可承受的最高天然气价格为2. 075元/m~3,目前天然气价格为0. 99元/m~3,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贵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贵阳市某大型公共建筑的冷、热、电及生活热水负荷进行了预测,针对发电并网不上网和发电上网两种情况,对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和运行。两种方案均采用热泵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冬季在使排烟温度降至20℃左右的同时,回收部分浅层地热能,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建筑原供能方案为比较基准,对两种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和节能性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方案的经济性相差不大;受贵州地区气候特点影响,建筑负荷匹配结构不利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如果发电可以上网,能使系统的节能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宾馆建筑为例,模拟出建筑的逐时冷、热、电负荷,分析热电比在各个季节的变化;比较在不同的机组发电效率下,随着热电比的增大,系统总热效率和节能率的变化趋势,得出宾馆建筑在冬季采暖期和夏季制冷期适合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而在过渡季不适合采用该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60kW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建筑热电联供系统为例,分析了用户电负荷及生活热水负荷的变化规律,模拟了能量供需的匹配与运行模式,考察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系统对用户热电负荷的满足情况及系统实现的效率,按拟定策略运行时燃料节约情况及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3.
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左政  华贲 《煤气与热力》2005,25(1):39-42
介绍了美国建筑燃气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现状。从变工况下的热电效率和火用效率两个方面比较了MW级燃气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两者在不同冷热电需求下的一次能耗。对1~3MW建筑冷热电联产系统,燃气内燃机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经济效益,而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适用于规模更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供能系统,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潜力巨大。采用DER-CAM模型模拟我国不同气候区的商业建筑分布式能源的经济性与环境影响,得到多技术集成优化能有效减排降本、政策引导与经济刺激会促进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等启示,为我国能源合理规划、适宜技术选择以及提升能源效率及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国内外光伏技术在建筑窗体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设计了一种自动追光百叶帘式光伏窗,将薄膜太阳能光伏片取代传统百叶帘中的百叶并内置于中空双层窗中,调节室内采光量的同时还能获得电能收益。通过光敏元件的控制使其具有追踪太阳光的能力,光伏百叶倾角的调节过程将形成扰流,加速空冷散热,进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此外,利用不同的工作模式将散热量与室内外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提升了光伏的发电效率,极大降低了室内建筑能耗,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拥有着广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万少博 《建筑节能》2016,(12):107-110
对大型商场类建筑的用电能耗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研究。从大型商场类建筑的用电能耗特点出发,分析和对比不同月份、不同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结合气候特点对室内外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结大型商场类建筑的用电能耗特点。分析研究用电现状后,从建筑物实际运营管理模式出发,提出了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案,并分析了节能效益,为大型商场类建筑的用电节能工作提出科学性和实际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住宅楼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任先明 《山西建筑》2002,28(2):81-82
根据我国节能法,为实现建筑节能50%的第二阶段目标,分析了我国住宅楼传统的采暖供热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实行分户计量,分户控制供热系统是解决供热收费难、优化小区物业管理、实现供热系统中建筑节能的唯一途径。并提出了分户控制系统的安装型式,以有采用分户控制系统对采暖热负荷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鹏  林中达 《暖通空调》2004,34(8):108-112
为评价热电冷联产与热电联产、冷分产及热电冷分产的节能性,建立了相应的节煤量、当量热力系数、热电冷联产系统供电煤耗3种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对国产供热式机组的评价,认为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是有条件的,并与评价指标有关,节煤量指标适用于分析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准确地了解要进行热计量节能改造的供热系统和建筑物能耗现状,针对某小区进行了节能诊断,分析了燃煤锅炉效率、补水率、循环水泵耗电情况、室外管网水力工况、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建筑外窗气密性和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状况。根据实测数据,得到了既有供热系统和建筑物能耗水平与现行节能标准之间的差距,提出了节能改造的方案建议,分析了节能效益,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颖  芦岩 《煤气与热力》2011,31(6):19-21
结合工程实例,对天津某居住建筑的耗热量指标、节能率、各种围护结构能耗权重进行了计算,实际节能率为67.9%。外窗、外墙的能耗权重较高,为实施节能措施的对象。以节能率70%、75%为目标,在分别提高外窗、外墙绝热性能的前提下,计算了节能措施的经济性。对于实现节能率70%,通过降低外窗传热系数或增加外墙挤塑聚苯板的厚度均可实现,后者的经济性较优。对于实现75%节能率,单纯增加外墙的保温层厚度或单纯降低外窗的传热系数,并不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在改善外墙及外窗绝热性能的同时,降低建筑南、北向的窗墙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