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生及发展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明Treg细胞可抑制AITD的发生.如果清除动物体内的该类细胞,可导致AITD发病或使原有的甲状腺疾病加重,Treg细胞通过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激活而发挥对AITD的影响作用.无论是胸腺还是外周,不同诱导体系来源的Treg细胞均对AITD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生及发展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明Treg细胞可抑制AITD的发生.如果清除动物体内的该类细胞,可导致AITD发病或使原有的甲状腺疾病加重,Treg细胞通过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激活而发挥对AITD的影响作用.无论是胸腺还是外周,不同诱导体系来源的Treg细胞均对AITD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为新近发现的一群功能成熟的T细胞亚群.其特征性表达叉头盒蛋白3(Foxp3)分子,专职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动物实验发现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存在与否决定了实验动物是否发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和Graves病.人体研究发现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与人AITD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AIT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衰老对小鼠脾CD4~+CD25~+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年轻鼠和老年鼠脾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脾CD4~+CD25~+ T细胞比例及其Foxp3和GITR表达;通过3H-TdR掺入测定脾CD4~+CD25~+T细胞的功能.结果 老年鼠脾CD4~+CD25~+T细胞的百分数明显增加,但是其抑制功能明显降低,并且表面GITR表达降低.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小鼠脾CD4~+CD25~+T细胞抑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55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62例,脓毒症休克组1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微小RNA-155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和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外周血微小RNA-155及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休克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脓毒症组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微小RNA-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微小RNA-15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55和CD4~+CD25~+Treg细胞呈高表达,且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对维持机体免疫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诱导产生自身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限制免疫防御中T细胞和B细胞的过度活化,避免造成组织损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感染的持续原因可能与体内CD4+CD25+Treg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从而降低了机体对HBV发挥特异性效应的CD8+T细胞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免疫耐受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研究表明,在免疫耐受过程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发挥克隆清除、克隆无能、表达T细胞抑制因子、选择性激活辅助T细胞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尤其是CD4+CD25+Treg的产生等作用。而CD4+CD25+Treg主要以DC为作用靶点,影响其分化成熟,抑制DC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通过非特异性接触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免疫耐受。因此,DC和CD4+CD25+Treg在免疫耐受中相互作用、互为靶点,并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SLE患者88例,其中活动期者35例(活动组),稳定期25例(稳定组),肾病期28例(肾病组),另选同期在医院实施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各组CD4+CD25+Treg及TGF-β1水平,各组SLE病情活动度积分(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补体C3水平,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病组及活动组CD4~+CD25~+Treg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且肾病组明显低于活动组(均P<0.05)。肾病组及活动组SLEDAI积分及ESR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且肾病组SLEDAI积分及ESR水平明显高于活动组,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活动组(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CD4+CD25+Treg及TGF-β1与SLEDAI积分和ESR均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CD4+CD25+Treg及TGF-β1水平可随疾病的进展而下调表达,且可以预测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增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下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与CD4+CD25-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CD4+CD25-T细胞合成IFN-γ和IL-4的影响;RT-PCR检测CD4+CD25+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结果:CD4+CD25+Treg细胞约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14.1±1.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0.8%(P<0.01),显著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P=0.002),以及合成IFN-γ.CD4+CD25+Treg 细胞高表达Foxp3.结论:持续性HCV感染患者CD4+CD25+Treg细胞表达增加,特异性抑制Th1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公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如何有效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心血管领域中多种疾病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由日本学者Sakaguchi在1995年首次报道[1],是指一部分可以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的CD4+T细胞,其胞质中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CD4^+CD25^+T细胞的调节机制,CD4^+CD25^+T细胞与变态反应的关系,以及CD4^+CD25^+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结果:DCM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8.53±1.6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1.4±2.17)%,P0.01;DCM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0.99±0.5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0.55)%,P0.01;且DCM患者心功能越差,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越低。结论:DCM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减少,可能打破了自身免疫耐受,发生了针对心肌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参与了DC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在感染后第0d、3d、4d、5d和6d提取脾细胞应为,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DBA/2小鼠的IFNγ水平在感染后第3d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P<0.01),CD4+CD25+T细胞数仅在感染后第5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P<0.05),而IL10水平和CD4+T细胞数量都无明显改变。BALB/c小鼠的IFNγ水平在感染后第3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后迅速下降(P<0.01),CD4+CD25+T细胞数在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于感染后第5d出现下降(P<0.05),而IL10水平自感染后第3~6d持续维持高水平(P<0.05),CD4+T细胞数量于感染后第6天明显下降(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可能通过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小鼠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小鼠肺结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PC61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抗-CD25(PC61),50μg/只,消除体内的Treg,Ig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IgG同型对照抗体.3 d后静脉注射H37Rv 0.1 mL(含1×10~6CFU活菌),攻击小鼠.流式细胞技术分析PC61对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Treg的消除效果,体外分析Treg消除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肺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内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方差齐性F检验和非配对t检验比较实验数据.结果 PC61处理组与IgG对照组小鼠脾细胞中Treg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在第10天分别为(21.13± 3.58)%和(30.42± 4.20)%(f=2.38,P<0.05);第30天为(16.12± 1.26)%和(17.34± 1.62)%(t=0.84,P>0.05),Foxp3~+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在第10天为(32.07± 3.95)%和(60.55± 5.48)%(t=5.96,P<0.05).外周血也有类似结果.在PC61处理组及IgG对照组,感染后第10、30和60天时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分泌的卡介苗特异性细胞因子1L-17(ng/L)分别为5.1± 0.9比0、43.1± 10.0比5.9±2.8、124.8± 5.8比102.5±8.1(t=7.90,t=5.10,t=3.19;均P<0.05);IFN-7(ng/L)分别为28.4±8.2比4.0± 1.3、685.9±128.6比418.7± 20.4、310.9± 119.7比32.8±7.5(t=4.21,t=8.43,t=3.27;均P<0.05);TNF-a(ng/L)分别为38.6±5.0比16.3±4.0、112.9± 12.3比71. 5± 12.6、86.2± 8.2比0(t=4.95,t=3.33,t=14.8;均P<0.05).PC61处理小鼠在感染早期(第10天)肺内结核菌量低于IgG对照小鼠(t=4.63.P<0.01),但后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61处理小鼠感染后期(第120天)肺组织病理改变较IgG对照组为轻.结论 结核菌感染后小鼠Treg显著增加;Treg能有效抑制结核菌特异性细胞免疫.进而影响小鼠肺内结核菌的清除和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抑制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稳态维持、肿瘤免疫及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及治疗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就调节性T细胞在恶性腹水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细胞)在持续性HCV感染患者CD+4 T细胞下调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Treg细胞的数量以及细胞内因子的合成;与正常人或患者CD+4 CD-25 T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抑制功能;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结果 CD+4 CD+25Treg细胞约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的(13.5±1.8)%,高于正常对照(5.3±0.8)% (P=0.004);主要合成IL-10,高表达Foxp3;CD+4 CD+25Treg细胞显著抑制CD+4 T细胞的增殖,以及合成IFNγ,并且抑制活性较正常人增高(P=0.034),这种作用不依赖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结论持续性HCV感染患者CD+4 CD+25Treg细胞表达增加,抑制活性增强,特异性抑制Th1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不同标志以及调节性T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探讨CD127与Foxp3的相关性,明确CD127定义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鉴定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①采用四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SLE患者(19例初发和21例缓解)及1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CD4~+CD25~+CD127~(low-)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CD4~+CD25~(high)T淋巴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T淋巴细胞、CD4~+CD25~(high)Foxp3~+T淋巴细胞以及CD4~+CD127~(low/-)Foxp3~+T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率,并且将7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与外周血抗双链DNA(dsDNA)等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1)评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②以流式细胞分选术结合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和分析3例SLE患者和4名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对CD4~+CD25~-效应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与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LE患者组7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6.1±1.7)%,(3.1±1.3)%,(2.1±1.0)%,(1.6±0.3)%,(0.97±0.28)%,(0.69±0.23)%和(0.71±0.3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前6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SLE患者组:CD4~+CD25~+Foxp3~+、CD4~+CD25~(high)Foxp3~+T淋巴细胞比率与IgA呈正相关;CD4~+CD25~(high)CD127~(low/-)T淋巴细胞比率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③SLE患者初发组和缓解组比较:SLE患者初发组7种调节性T细胞中除CD4~+CD127~(low/-)Foxp3~+T淋巴细胞比率外,其余均低于缓解组(P<0.05).④SLE患者初发组治疗前后比较:激素治疗前6种调节性T细胞比率均低于激素治疗后(P<0.05).⑤SLE患者初发组、缓解组和对照组中,CD4~+CD25~+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淋巴细胞中Foxp3的表达与CD127低表达均呈正相关.⑥SLE患者、健康人CD4+CD25-效应性T细胞的体外增殖都可以被自身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抑制,但SLE患者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结论 SLE的免疫异常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CD127可能代替Foxp3作为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CD4~+T淋巴细胞缺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CD4~+T淋巴细胞缺失的机制,多房棘球蚴感染与宿主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尼龙柱和补体法从多房棘球蚴感染12wk,25wk和正常对照组BALB/c小鼠脾脏分离出纯CD4~+、CDS8~+T细胞,在体外分别经多房棘球蚴抗原(EmAg)、抗CD3抗原(anti-CD3)、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商陆丝裂原(PWM)刺激培养16h,用DNA凝胶电泳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碘化丙锭(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凋亡细胞数和凋亡发生的细胞周期。结果感染25wk小鼠,CD4~+T细胞DNA电泳图均出现典型“梯形”条带,透射电镜见染色质浓染、胞质出泡、凋亡小体形成;CD8~+T细胞DNA电泳国无梯形带,透射电镜见染色质浓染,电子密度增强。FCM分析,感染12wk小鼠,CD4~+、CD8~+T细胞凋亡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25wk小鼠,CD4~+T细胞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也显著高于同组CD8~+T细胞(P<0.01)。凋亡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S期。结论多房棘球蚴寄生宿主后期,可诱导宿主成熟CD4~+T细胞发生活化诱导性死亡(AICD),使宿主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