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补肾健脾活血理论,将60例绝经后妇女分为:骨质疏松组(OP)35例,用中药骨康口服液+乐力治疗;非骨质疏松组(NOP)25例,用乐力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骨质疏松组自身前后比较在活性维生素D及骨密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二者差异不显著。表明中药骨康能增加骨密度,提高血清活性维生素D含量,增强羟化酶活性。结论中药骨康能增强羟化酶活性,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增加骨密度,有明显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破坏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妇女绝经后5~10年;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一般指70岁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以骨康液、凯思立D3片治疗,以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变化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临床症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36.1%;骨密度有较大增加,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骨康液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流失.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老年病研究者的关注。骨质疏松症临床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主要是股骨颈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并发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死亡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代谢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0P可分为三型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90%以上是原发性骨折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骨折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前臂骨折等。为此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临床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展望7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经助阳中药熏蒸疗法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用温经助阳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用钙尔奇D片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骨痛、全身症状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在疼痛症状积分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骨密度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助阳中药熏蒸疗法对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主而骨折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目前认为本病主要与遗传素质,绝经,各种激素代谢异常,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和下腰部骨疼痛,畸形及骨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医学界的难题,国内外治疗该病方法多样,但尚乏安全有效,便于长期服用的治疗,国内自八十年代期开展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五牛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原发性O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原发性OP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和老年性OP。  相似文献   

10.
补肾填精生髓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填精生髓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48例,采用口服骨化三醇胶丸,维D钙咀嚼片及骨肽粉针治疗;对照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肾填精生髓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BMD)测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94.23%,对照组为64.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病。从发生机制上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类。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以腰背疼痛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易骨折(非暴力性骨折)、畸形(身高缩短、圆背即驼背、脊柱侧弯或后突导致脊柱失稳)为主要表现,尤以疼痛最为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笔者采用以通为补法治疗骨质疏松疼痛症收效良好。今就辨治机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诊断分为A组(骨量减少组)和B组(骨质疏松组).再根据服药与否将A组和B组分为对照小组(A1、B2)和治疗小组(A2、B2).其中A2、B2小组均为服用中药补肾壮骨方.然后将治疗小组和相应的对照小组之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小组(A2、B2)疗效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组.结论:补肾壮骨方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随机性)对照组(D组)和观察组(G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法中药辨证治疗,以WHOQOL-BREF量表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法治疗6个月后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肾活血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及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赵赫 《光明中医》2013,28(4):728-729
目的临床观察抗骨质疏松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与骨疏康颗粒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种药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都有一定作用,但抗骨质疏松丸可以明显提高骨密度,缓解临床疼痛症状和体征。结论该方能够抑制骨丧失,调节骨代谢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成军 《光明中医》2009,24(7):1278-127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用钙制剂;治疗组,服用中药治疗,时间为半年.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结果中药组的患者骨密度较对照组变化显著.结论: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效果最佳,验证了骨质疏松症的肾虚为主的发病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英殊  黄嫚 《河北中医》2006,28(11):875-87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本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Ⅰ型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Ⅱ型骨质疏松),均与衰老紧密相关,其引发的骨痛、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针灸治疗POP起步较晚,但已在防止骨丢失、维持骨量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拟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症的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无“骨质疏松症”这一明确的病名,但历代中医文献的记载中,“骨痿”、“骨枯”、“骨极”、“骨痹”的描述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其相似,其中定性、定位比较准确的当属“骨痿”。其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今年来我院应用自拟中药强骨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与口服钙尔奇D片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变形、身高变矮、易发生脆性骨折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抑制骨量丢失的药物加活性维生素D及钙片,虽然可使骨密度值有所增加,使骨质疏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疗程较长,作用较慢。中医认为,“肾主骨”、“脾主肌肉四肢”,骨之强健与否和肾关系密切,肌肉强弱与否与脾关系密切。因此,笔者在临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时从脾肾入手,配合西药治疗,使骨质疏松得到较快的改善,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群海 《光明中医》2014,29(12):2684-268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现阶段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采取复方及单味中药治疗,复方如: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补肾健脾活血汤等;单味如:黄芪、杜仲、蛇床子总香豆素等.此外,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可辅以外治法,如针灸、中药外敷、离子导入、熏洗等.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促进骨形成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改善骨质量药物:主要是骨矿化类药物,有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类.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可明显减少单纯服用西药导致的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崔巍 《中医正骨》2002,14(2):52-5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在机体及骨本身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及载荷功能异常,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分为绝经后(Ⅰ型)和老年性(Ⅱ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为乏力,自发性腰背酸痛、腰椎伸屈痛、四肢关节痛、抽筋、驼背、棘突压痛及叩击痛等.因早期较少出现症状而常被忽视,以致症状加剧或轻微外力引致骨折时才被发现及对症治疗,给人们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据调查推算,我国约有63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并有上升趋势[1].为了探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与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方法作一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价值,对补肾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