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红外光谱、分散度、ζ电位及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并利用DLVO 理论就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的分散行为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小, 但六偏磷酸钠作为高分子化合物, 仍足以增大蛇纹石表面电位的绝对值, 提高了粒间静电排斥作用能, 这应是六偏磷酸钠分散蛇纹石的主要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沉降试验、动电位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了羧化壳聚糖在蛇纹石/镍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聚集/分散作用,研究了羧化壳聚糖对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蛇纹石颗粒通过异相凝聚罩盖于镍黄铁矿表面上,降低镍黄铁矿表面疏水性能,影响其可浮性;羧化壳聚糖消除了镍黄铁矿与蛇纹石颗粒间异相凝聚,提高镍黄铁矿/蛇纹石体系中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在pH为8.5时,羧化壳聚糖对镍黄铁矿/蛇纹石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显著,并且强于羧甲基纤维素;荷正电的蛇纹石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荷负电镍黄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羧化壳聚糖加入显著改变蛇纹石表面电性,使镍黄铁矿与蛇纹石颗粒间由静电吸引变为静电排斥,表现为异相分散,从而提高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吸附量实验、Zeta电位测试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柠檬酸在蛇纹石/镍黄铁矿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分析柠檬酸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弱碱性pH条件下,蛇纹石的加入降低了镍黄铁矿的回收率,而柠檬酸处理后的蛇纹石不会影响镍黄铁矿的浮选。机理分析表明:蛇纹石与镍黄铁矿表面带有相反电荷,能通过静电作用罩盖在黄镍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柠檬酸能够溶解蛇纹石表面荷正电的镁离子,使蛇纹石表面电位发生变化,此时,蛇纹石与镍黄铁矿之间存在较强的排斥作用,从而减弱蛇纹石在镍黄铁矿表面的附着,消除其对镍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浮选试验、浊度测定、ζ电位测定和吸附量测定, 研究了蛇纹石与黄铁矿间的异相凝聚/分散及其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7~10.2, 蛇纹石与黄铁矿表面间静电力表现为引力, 颗粒间的异相凝聚严重, 且当蛇纹石量占黄铁矿量5%时, 就会显著降低黄铁矿回收率。原因是蛇纹石异相凝聚于黄铁矿表面, 不仅自身的可浮性差, 还会降低戊基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增加捕收剂用量或添加六偏磷酸钠均能有效改善黄铁矿的浮选。六偏磷酸钠可以使蛇纹石表面ζ电位由正转负, 有效减弱异相凝聚。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润湿接触角和Zeta电位分析了蒙脱石颗粒对煤泥浮选的作用,考察了六偏磷酸钠对煤和蒙脱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依据扩展DLVO理论的计算,分析了分散剂影响煤和蒙脱石浮选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蒙脱石颗粒严重抑制了煤泥浮选,使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从44.11%降至11.68%;六偏磷酸钠可改善浮选效果,使精煤可燃体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六偏磷酸钠增大煤和蒙脱石颗粒表面电位绝对值,从而提高颗粒间静电斥能,同时六偏磷酸钠附着在煤颗粒和蒙脱石颗粒表面,增强颗粒间的亲水作用能,并且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长链分子吸附于颗粒表面后,使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空间稳定化作用,增大颗粒之间的空间斥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及Zeta电位分布、扫描电镜观测等研究手段,考察了六偏磷酸钠在蛇纹石/镍黄铁矿浮选分离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了六偏磷酸钠对矿物颗粒间的分散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镍黄铁矿/蛇纹石浮选体系中,蛇纹石的存在降低了镍黄铁矿的回收率,而加入六偏磷酸钠使镍黄铁矿的浮选环境得到改善,回收率上升.机理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浮选试验、Zeta 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和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考察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多时会对煤泥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高岭石含量达到20%,精煤回收率降低18.70%;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抑制高岭石上浮而对煤影响较小,高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失去选择抑制性;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000g/t时,能使煤和高岭石的Zeta电位分别从-25mV、-39mV移至-32mV、-57mV,增强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同时,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大分子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能。  相似文献   

8.
在蛇纹石-滑石型硫化矿中,脉石矿物蛇纹石因质地软,硬度小,在磨矿过程中易泥化,从而产生大量微细粒蛇纹石。微细粒蛇纹石不仅能影响硫化矿的可浮性,而且在浮选过程中也容易导致矿浆流变性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充分了解蛇纹石对矿浆流变性和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 DLVO 理论计算、流变性测量、浊度测试和浮选试验的方法进行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质量浓度的升高增大了混合矿矿浆表观黏度值,导致蛇纹石泡沫夹带量增加,黄铜矿浮选速率下降,最终精矿 MgO 含量升高。而这主要由颗粒间的总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的:蛇纹石颗粒间的相互吸引力远大于蛇纹石和黄铜矿颗粒间的吸引力,随着蛇纹石质量浓度的升高,矿浆中颗粒总相互凝聚力增强,导致矿浆黏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在蛇纹石-滑石型硫化矿中,脉石矿物蛇纹石因质地软,硬度小,在磨矿过程中易泥化,从而产生大量微细粒蛇纹石。微细粒蛇纹石不仅能影响硫化矿的可浮性,而且在浮选过程中也容易导致矿浆流变性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充分了解蛇纹石对矿浆流变性和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 DLVO 理论计算、流变性测量、浊度测试和浮选试验的方法进行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质量浓度的升高增大了混合矿矿浆表观黏度值,导致蛇纹石泡沫夹带量增加,黄铜矿浮选速率下降,最终精矿 MgO 含量升高。而这主要由颗粒间的总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的:蛇纹石颗粒间的相互吸引力远大于蛇纹石和黄铜矿颗粒间的吸引力,随着蛇纹石质量浓度的升高,矿浆中颗粒总相互凝聚力增强,导致矿浆黏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低品级菱镁矿矿石的选矿提纯提供参考,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捕收剂油酸钠和十二胺用量、矿浆pH以及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对菱镁矿及其伴生矿物白云石、蛇纹石、滑石、石英可浮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指出可以采取先在自然pH条件下通过十二胺反浮选除去石英、滑石和部分白云石,再在pH=11并添加适量六偏磷酸钠条件下通过油酸钠正浮选将菱镁矿与蛇纹石和剩余白云石分离的方法来有效降低菱镁矿矿石中杂质伴生矿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疆某硫化铜镍矿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采用一粗一精两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铜镍混合浮选流程,使用碳酸钠做pH调整剂,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做抑制剂,混合黄药做捕收剂,处理该矿石,得到了混合精矿含镍10.89%、含铜4.27%,镍回收率81.61%、铜回收率85.03%的指标,氧化镁含量低于6.8%,产品质量符合冶炼要求。对六偏磷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在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分散蛇纹石与硫化矿物,降低蛇纹石对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而羧甲基纤维素能抑制含镁硅酸盐矿物的上浮,实现硫化矿物与含镁硅酸盐脉石的浮选分离。因此,在含有多种镁硅酸盐脉石矿物的硫化铜镍矿中同时使用六偏磷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是该类矿石高效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研究了乙黄药体系中,矿泥分散剂六偏磷酸钠、碳酸钠、CMC、DB-6024、DB-60、DB-504、DB-503在不同用量和不同酸度下对利蛇纹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得出DB-504、DB-503、DB-60、碳酸钠、DB-6024对利蛇纹石的活化作用依次减弱,而六偏磷酸钠有较弱的抑制作用、CMC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乙黄药、六偏磷酸钠、CMC、DB-503与利蛇纹石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单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量热法和吸附量测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和闪锌矿的作用效果,旨在从热动力学角度阐释六偏磷酸钠的抑制作用机理,为铜锌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依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H=9时,浓度为2×10-4 mol·L-1的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与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有较好分离效果,与不添加六偏磷酸钠相比,黄铜矿浮选回收率由95.15%小幅降至90.77%,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浮选回收率则由85.13%大幅降低至28.51%。微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乙硫氮在黄铜矿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95 kJ·mol-1和57.28 kJ·mol-1,经六偏磷酸钠作用后,乙硫氮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的表观活化能分别升高了13.07%,37.08%,而表观活化能差值则显著升高了80.72%。这表明乙硫氮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六偏磷酸钠可以显著增大了乙硫氮在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难度,而对乙硫氮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从而扩大两者的可浮性差异,吸附量测试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