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998年 7月~ 1999年 7月疑为癫痫的患儿脑电图进行总结 ,对其中 130例确诊为癫痫的患儿进行自身对照回顾性研究 ,同一患者既作清醒状态脑电图 ,又作睡眠脑电图。睡眠脑电图均在自然或剥夺睡眠状态下进行。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或多棘慢复合波认为脑电图检查阳性。结果 :本年度疑为癫痫患者 6 0 5人次 ,清醒脑电图阳性率36 8% (99/ 2 6 9) ,睡眠脑电图阳性率 5 1 2 % (172 / 336 ) ,睡眠脑电图阳性率较清醒脑电图更高 (χ2 =12 5 ,P =0 0 0 0 4)。 130例中清醒脑电图阳性 38例 ,阳性率 2 9 2 % (38/ 130 ) ,同组患者睡眠脑电图阳性率净增加 92例(即不包括清醒阳性的 38例 ) ,净增 70 8% (92 / 130 )。结论 :睡眠脑电图能明显提高癫痫确诊率 ,疑为癫痫的患儿在作清醒状态脑电图同时应作睡眠脑电图。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多数为男的)晚上做爱后倒头便睡了,有的人(多数为女的)却清醒得失眠,那是因为诱导睡眠的副交感神经受到交感神经的压抑,大脑仍在进行逻辑性思考。如果将大脑的高等活动——逻辑性思考换成动物性的知觉活动,就能很快入睡了。  相似文献   

3.
不同软硬度床褥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软硬度床褥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52岁),在相同实验室分别接受3个夜晚的睡眠测试。每晚使用不同软硬度床褥,依次是弹簧、木板及海绵床褥。使用人体压力测试系统及红外线摄像仪观测测试者睡眠过程中安稳程度(身体转身或较大幅度的活动次数)、睡眠时身体各部压力分布、身体与床褥接触面积等指标。在每次测试的次日早晨起床后,测试者接受包括《睡眠质量表》及《睡醒起床自我感觉量表》的睡眠质量评估,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①使用弹簧床褥后测试者睡眠质量评分总分值比使用木板及海绵床褥的高(P<0.05)。②使用弹簧床褥时测试者身体大动的次数比使用木板和海绵床垫的少(P<0.05)。③使用弹簧床褥时,测试者臀部、肩胛部及腰部所受的压力及承托力比使用木板及海绵床褥时更加合理。④不论是仰卧位侧卧位、使用弹簧床褥时,测试者身体与床褥接触面积均适中,居于使用木板或海绵床褥之间。结论:床褥的软硬度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与偏硬的木板床褥和偏软的海绵床褥相比,软硬适中的弹簧床褥较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睡眠各期与近似熵的相互关系及相关参数选取对其的影响,以获取一种能较好反映睡眠分期的特征量.方法:数据处理于2007-05/09在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完成.睡眠脑电数据取自波士顿Beth Israel医疗睡眠数据库,16个测试对象均为男性,年龄32~56岁.对瞬眠脑电数据首先应用小波变换,将脑电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消噪处理,然后再利用近似熵将消噪后的睡眠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结果:睡眠各期脑电的近似熵是不一样的,清醒状态时,其值最大,随着睡眠的深入,大脑思维活动减少,近似熵的值逐渐降低:进入Ⅲ期、Ⅳ期深度睡眠状态时,近似熵的值减到最低: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脑电信号又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期类似,近似熵的值开始回升.近似熵在睡眠各个阶段具有显著差异性和规律性,表明近似熵能很好的用于表征睡眠分期.结论:①睡眠脑电信号经过小波变换能有效的消除噪声并保持原信号的突变性质,从而表明了小波变换对非平稳信号的消噪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②对消除噪声后的睡眠脑电信号利用近似熵能很好的实现睡眠分期,从而实现了提取睡眠脑电有用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睡眠脑电图在特发性额叶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以来20例符合特发性额叶癫痫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同一病人清醒及睡眠脑电图1次完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睡眠脑电图可提高特发性额叶癫痫的异常率,对简单部分性发作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均有意义。对继发全面性发作未显示睡眠脑电图的优势。结论:睡眠脑电图能提高特发性额叶癫痫的阳性率,清醒及睡眠脑电图同步应用有助于特发性额叶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也可作为停服抗癫痫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77例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PSG)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中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潍坊市中医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PSG报告中的客观数据如性别、年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后清醒时间(WASO)、清醒次数、睡眠潜伏期(SL)、REM潜伏期、N1期、N2期、N3期、R期以及AHI、觉醒次数等,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 94%患者总睡眠时间在6~8 h内;入睡后清醒次数小于10次的仅占2. 26%,10~40次的占80%。74. 01%的患者觉醒次数在30~110次之间; 81. 36%的患者睡眠潜伏期小于30 min;51. 41%的患者N3期完全消失,68. 93%的患者N3期3%。92. 66%患者N3期比例减少。R期在正常范围内的占29. 81%。66. 67%的患者R期比例在15%~30%,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中老年失眠患者PSG有如下特征:1) N3期严重减少; 2)患者对睡眠的感知与PSG所得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明显不一致,与清醒次数,特别是醒睡转换密切相关; 3)睡眠潜伏期不能反映患者是否感觉入睡困难,设想提出“临床睡眠潜伏期”“醒睡转换频率”“清醒指数”“临床清醒期”和“PSG清醒期”5个概念来对睡眠感知进行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对患儿睡眠时间与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比较临床结果。结果:研究可见,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优异于对照组,2组比较统计差异值合理(P 0.05);研究可见,观察组患儿有效睡眠时间较长,且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统计差异值合理(P 0.05)。结论:据此研究证实,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黄疸症状,并且还能进一步延长患儿有效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8.
武峪峰 《临床荟萃》2004,19(22):1270-1270
研究睡眠缺失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作用。CRP的含量预示着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已证明缺少睡眠和主诉睡眠欠佳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有关。以前曾有两项研究检查了急性全部剥夺睡眠和短期部分剥夺睡眠对健康人CRP的含量作用。该文的实验1中,10位健康成人受试者连续88小时保持清醒状态,每90分钟采集CRP的样本1次,连续5  相似文献   

9.
咖啡或浓茶何以提神 如今,许多年轻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们经常加班、学习到深夜,第二天又必须早起.为了提神以便有足够多的精力工作和学习,许多人会选择喝咖啡或浓茶.其实,当我们的身体处于疲劳时产生困倦、头晕、乏力的症状,这是身体给大脑需要休息的信号. 喝咖啡和浓茶能提神的原因是咖啡因在起作用,它会阻碍身体给大脑发送疲劳信号这一过程.如此,我们就不会感到疲倦,从而保持清醒.但是,如果强迫自己保持清醒,会对身体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据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利用移植的干细胞治疗老鼠身上一种可导致虚弱的严重大脑疾病。 他们说,如果这一研究结果能够在人类身上重复,那么就意味着有朝一日可以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中风乃至阿耳茨海默氏症等疾病。 移植的大脑细胞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于某些脑细  相似文献   

11.
睡眠是一种生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保持大脑正常功能及行为能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求学、就业、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给人们的睡眠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伴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影响更大,长期的睡眠问题可引发或加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多数为男的)晚上做爱后倒头便睡了,有的人(多数为女的)却清醒得失眠,那是因为诱导睡眠的副交感神经受到交感神经的压抑,大脑仍在进行逻辑性思考。如果将大脑的高等活动——逻辑性思考换成动物性的知觉活动,就能很快入睡了。例如:用拇指和食指夹起一根牙签,用力地夹住,使手指感到疼痛。这时,疼痛的知觉会领先于逻辑思考,使思考活动渐渐退后,而产生睡意。家庭护士(倪早菊摘自《阿拉善报》)做爱后失眠 牙签助你入睡@郑察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儿童在睡眠剥夺后自然睡眠期间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相)的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演变,了解NREM睡眠周期的神经血管偶联,有助于对睡眠的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保健的5~14岁健康正常儿童,无神经系统及神经心理疾患,智力正常,入组标准:1)清醒期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为正常频谱,且血流速度双侧对称,2)配合检查,3)脑电图(EEG)为同年龄组正常范围,4)TCD显示双侧血流速度对称,排除标准:1)颞窗不良,2)频谱异常的颅内动脉狭窄,3)家庭成员有偏头痛史,4)神经心理疾患: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抑郁、焦虑等行为异常。5)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偏头痛等。6)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其它疾病:如颈椎病等。所有儿童为剥夺睡眠自然入睡,检查前一天晚上根据患儿年龄予以不同时间的剥夺睡眠。清醒期脑电图均为安静闭眼描记,睡眠NREM分期判断:I期:阵发θ节律,顶尖波;II期:睡眠纺锤、K-综合波,III期:2 Hz以下δ波占20%~50%,少量睡眠纺锤,IV期:2 Hz以下δ波占50%以上。I/II期为浅睡期,III/IV期为深睡期。在儿童从清醒至睡眠的过程中,利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清醒期、浅睡(I/II)期、深睡(III/IV)期、唤醒期每期以获得MCA、ACA、PCA每条颅内血管稳定的TCD频谱达30 s,最终取Vs,Vd,PI,RI的30 s的平均测量值进行数据分析。唤醒阶段由于时间短暂,仅记录MCA的参数变化。应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变量分析分析LMCA/LACA/LPCA从清醒至睡眠各期(LMCA含唤醒期)的血流动力参数(Vs,Vd,PI,RI)的变化趋势。组内变异采用多变量的Hotelling T2检验,以P0.05判为有统计学差异。再应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每条血管的各参数值分布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在MCA和PCA,浅睡期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清醒期和深睡期,深睡期和唤醒期的PI和RI明显高于浅睡期和清醒期。随脑电图同步的唤醒节律出现,唤醒期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最低,同时PI/RI升高。而在PCA,除了在深睡期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外,其它状态下的血流速度和PI、R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我们研究的新发现证明了TCD能够很好的显示在睡眠期的血管神经藕联,特别对于剥夺睡眠后NREM相的血流变化机制进行了很好的解释,这将促进今后对于发作间期放电下睡眠的生理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职业英语考试是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医学英语考试.其先进性体现在:试题开发有医学专业人员参与,考试重视对被测试者语言交际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袋鼠护理法(KC)对早产儿睡眠和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KC组和臂抱法(IAH)组各45例,所有早产儿只穿尿布仰卧在保温箱中20 min,KC组早产儿放在母亲袒露的怀中,IAH组早产儿被包裹抱在母亲怀中,比较两组早产儿睡眠和觉醒状态。结果:KC组干预阶段有较长的深度睡眠时间和安静清醒和警戒状态,轻度睡眠或昏睡状态和积极清醒状态的时间比IAH组更短(P0.05)。结论:KC可增加早产儿深度睡眠和安静觉醒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赵承 《当代护士》2018,(8):132-13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法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调节效果。方法选择ICU清醒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Richards Campbell睡眠量表(RCSQ)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1周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和RCSQ中夜间睡眠总体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法能改善ICU清醒患者的睡眠质量,减缓其不良情绪的加重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睡眠是一种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它由大脑产生并在其支配下完成,对大脑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脑部损伤及其治疗均不可避免地伤及脑组织,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1],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睡眠障碍问题[2],在儿童则主要是脑瘤及其治疗导致的睡眠障碍[3]。已有研究[4]表明,睡眠障碍贯穿于脑瘤患儿的整个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就脑瘤患儿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小波熵对各期睡眠脑电复杂度进行动态时变特性及统计特性的分析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09在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实验室完成。睡眠脑电数据取自MIT-BIH数据库,8名被试者每人取一导整夜脑电信号,无睡眠方面疾病。采用其睡眠数据进行复杂度分析实验研究,小波包去噪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后,利用小波熵求其各睡眠期和4个有用频率带δ、θ、α、β的小波熵值。结果:6种不同状态下脑电的小波熵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清醒期小波熵均值最大;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4个分期里S1期小波熵均值最大、S4期小波熵均值最小,随着睡眠的深入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快速眼动睡眠期小波熵均值介于清醒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之间。在脑电波4个基本节律带(δ、θ、α、β)下,共同的特点是在β节律下小波熵均值最小,在θ节律下小波熵均值最大;分别在δ、α、β频率带下清醒期小波熵最大,在S1、S2、S3、S4期随着睡眠的深入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快速眼动睡眠期介于清醒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之间;在S1、S2、S3、S4期小波熵均值在4个节律带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清醒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各期及各频率带下小波熵方差值变化趋势与均值类似并更明显。结论:小波熵作为一种复杂性测度方法在睡眠各期脑电的应用结果中显示随着睡眠的深入,小波熵逐渐减少,这与理论上是符合的,所以小波熵可以作为不同生理状态下脑电的变化特性的检测指标,既能区分长时间段脑电复杂度之间的差异,又能反应微状态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体位、不同状态下正常人群咽腔上气道间隙的变化情况,探讨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材料与方法:分析正常人群站立位、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颅咽侧位口咽腔上气道间隙的X线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腭水平、舌体平面咽腔气道间隙在清醒状态站立位和水平侧位、站立位和睡眠状态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水平侧位,舌体平面及舌根平面咽腔气道间隙有统计差异(p﹤0.01,p﹤0.05);软腭水平清醒状态及睡眠状态水平侧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眠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能真实反映上气道间隙的情况,但其操作略为复杂,因此颅咽侧位投照的最佳体位和状态是清醒状态下水平侧位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从清醒到睡眠的转变主要是脑细胞活动的状态转换。这种状态的转换是大规模的,涉及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