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产品,可分为食用酵素、环保酵素、植物酵素、菌类酵素和动物酵素等10个类别。近年来食用酵素产品因其特异功能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此深入探讨食用酵素的主要功能,为消费者正确认识食用酵素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用酵素是一种以动物、植物、食用菌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可供人类食用的酵素产品。随着人们饮食要求的日益提高,食用酵素因其具有多功能特性而开始被食品界学者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人们对食用酵素的了解仍有所欠缺。因此本文简介了食用酵素发酵机理、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综述了食用酵素潜在的功能以及目前食用酵素产品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促进食用酵素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论食用酵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素字面之意为酵之要素,曾为酶的旧称,但现在已有较大延伸。介绍酵素词源、含义、衍生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的药用和食用酵素、现代酵素保健食品的现状,针对食用酵素产品的特殊性及目前普遍存在缺乏相关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准、难以监管的实际,提出必须尽快研究制定"酵素"类食品的相关标准,以科学手段监管此类产品。  相似文献   

4.
食用酵素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食用植物酵素的稳定性是酵素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开展了许多植物酵素的稳定性相关研究,但是至今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酵素产品稳定性相关检测模型和评价指标,显示其模型主要有预测货架期动力学模型;稳定性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感官评价、pH指标、功能检测、活性成分含量和益生菌含量等,其中感官评价和抗氧化性作为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居多。影响食用酵素产品稳定性的因素包括生产工艺条件(发育菌种和发酵时间)、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和贮藏环境等,显示通过选育合适菌种或混菌发酵,合理调整发酵时间,选择合适的灭菌和干燥方式等后处理方式,采取低温、避光、无氧的贮藏条件,均有利于提高酵素产品的稳定性。建议后续继续进一步探究优势菌种的选育,后加工技术的研究和酵素加工稳定性规程研究。总之,本文归纳出了食用酵素稳定性评价模型和指标,指出了生产工艺条件,食用酵素产品后加工,贮藏环境对食用酵素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提高稳定性措施和建议,为促进食用酵素稳定性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食用果蔬酵素的原料不同将影响酵素产品的理化指标及生理活性。采用不同配方的新鲜果蔬,通过纯天然发酵制备食用果蔬酵素,分析比较其蛋白酶活性、抗氧化活性、还原活性、脂肪酶活性,并测定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结果表明,以5种水果和5种蔬菜为原料的酵素的蛋白酶活性、抗氧化性、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最高;以10种果蔬混合为原料的酵素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率最高;以5种蔬菜为原料的酵素各项物质活性最低。影响酵素活性成分含量的因素包括原料种类及其原料所含物质活性的主导作用。此外,食用果蔬酵素具有良好的降脂性能,可用于开发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6.
食用酵素作为我国大陆地区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从感官、理化、营养、微生物、酶活性及动物活体实验等方面重点对食用酵素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进行了综述,并对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食用酵素的健康发展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用酵素是指利用新鲜的蔬果、谷物、药食同源中药和食用菌等天然食材,经压榨、浓缩、萃取等步骤提取所需成分,再通过发酵制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混合发酵液.近年来,大量实验证实食用酵素有明显的减肥降脂功效,同时能改善高脂血症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谷类酵素、果蔬酵素、药食同源酵素的营养价值,并对具有...  相似文献   

8.
食用酵素是以一种或多种新鲜蔬菜、水果、菌菇、中草药等为原料,经多种有益菌发酵而产生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酶、矿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等营养成分的功能性微生物发酵产品。食用酵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功能、抗菌消炎、净化血液等功能。食用酵素的生产工艺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不够深入,未来工艺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并需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保障酵素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酵素中乙醇含量, 为完善酵素检测方法标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称取2 g食用酵素产品, 加入超纯水定容至20 mL, 涡旋混匀1 min, 以8000 r/min离心5 min, 经0.22 μm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结果 乙醇含量的保留时间为7.765 min, 在0.2~6.0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为1.0000; 对10种酵素样品重复测定6次, 所得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在0.02%~1.46%之间, 3个平行样品在2.4 mg/L、0.2 g/L、5.0 g/L的添加水平回收率在95.5%~102.5%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低至2.4 mg/L。采用该法分析10种食用酵素产品中乙醇含量, 结果表明, 60%的酵素产品中乙醇含量>0.5 g/100 g, 超出QB/T 5323—2018《植物酵素》的要求。结论 该法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适用于食用酵素产品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食用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和食用菌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殊生物活性成分的可 食用的酵素产品;酶是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催化活性的一类蛋白质。该文就酵素和酶的含义进行了归纳与区分,综述了酵素产品的分 类及生产发酵工艺、主要营养及保健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究了在其制备工艺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以规范发酵工艺,并展望了我国酵素食品发展和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