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对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virens的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6)Abeo-(22E,24R)-ergosta-5,7,9,22-tetraene-3α,11α-diol(Ⅰ)、24-甲烯基羊毛脂烷-8-烯-3β-醇(Ⅱ)、(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Ⅳ)、5α,9α-过氧-(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6β-二醇(Ⅴ)、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Ⅶ)、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Ⅷ),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Ⅴ、Ⅷ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Ⅵ、Ⅶ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恩施地区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的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考察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络石苷元(Ⅰ)、牛蒡子苷元(Ⅱ)、绿原酸(Ⅲ)、紫云英苷(Ⅳ)、异槲皮素(Ⅴ)、银椴苷(Ⅵ)、络石苷(Ⅶ)、牛蒡子苷(Ⅷ)、水杨苷(Ⅸ)、薯蓣皂苷(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Ⅶ、Ⅸ是首次从银莲花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Ⅸ、Ⅹ是首次从野棉花中分离得到。MTT(四唑盐比色法)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Ⅷ、Ⅸ、Ⅹ在100μmol/L时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率分别为10.5%、7.0%、0.5%及88.0%,其中化合物Ⅹ的活性最好,高于阳性对照品顺铂的抑制率(80.5%)。  相似文献   

3.
对虎尾草药材地上部分用70%乙醇提取后,以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和硅胶等分离材料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中分得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氢谱、碳谱、质谱和颜色反应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确认,10个化合物依次为槲皮素(Ⅰ)、山奈酚(Ⅱ)、异鼠李素(Ⅲ)、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异槲皮苷)(Ⅳ)、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槲皮苷)(Ⅴ)、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Ⅵ)、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Ⅶ)、金丝桃苷(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Ⅸ)和芦丁(Ⅹ),其中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枸橼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枸橼Citrusmedica L.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从枸橼果实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内酯(Ⅰ)、东莨菪亭(Ⅱ)、β-谷甾醇(Ⅲ)、奥巴叩酮(Ⅳ)、诺米林(Ⅴ)、柠檬苦素(Ⅵ)、异奥巴叩酸(Ⅶ)、橙皮素(Ⅷ)、胡萝卜苷(Ⅸ)、1-O-(β-D-葡萄糖基)-(2S,3S,4E,8E)-2-[(2′R)-2′-羟基十六酰氨基]-4(E),8(E)-十八二烯-1,3-二醇(Ⅹ)、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Ⅺ)、柚皮苷(Ⅻ)、橙皮苷(■)。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恩施地区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考察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得到了10个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类、黄酮类、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络石苷元(Ⅰ),牛蒡子苷元(Ⅱ),绿原酸(Ⅲ),紫云英苷(Ⅳ),异槲皮素苷(Ⅴ),银椴苷(Ⅵ),络石苷(Ⅶ),牛蒡子苷(Ⅷ),水杨苷(Ⅸ),薯蓣皂苷(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Ⅵ~Ⅶ、Ⅸ是首次从银莲花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Ⅶ、Ⅸ、Ⅹ是首次从野棉花中分离得到。MMT(四唑盐比色法)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Ⅱ、Ⅷ、Ⅸ、Ⅹ在100 μmol/L浓度时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率分别为10.5% , 7.0%, 0.5%及88.0%,其中化合物X的活性最好,高于阳性对照品顺铂的抑制率80.5%。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产莱菔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硅胶、ODS和LH-20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对莱菔子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谱学数据鉴定为蔗糖(Ⅰ),胡萝卜苷(Ⅱ),腺苷(Ⅲ),芥子酸(Ⅳ),莱菔硫苷(Ⅴ),邻羟基苯甲酸(Ⅵ),S-6-(methysul-finyl)-3-thiazinan-2-thione (Ⅶ),β-D-(3-芥子酰基)果糖基-α-D-(6-芥子酰基)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Ⅲ和Ⅵ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PHPLC等手段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内生真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的发酵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甲氧基-4,6-二甲基苯酞(Ⅰ)、腺苷(Ⅱ)、尿苷(Ⅲ)、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Ⅴ)、1,1′-二(1,1′-羧基乙基)醚(Ⅵ)、赤藓醇(Ⅶ),其中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色谱分离技术,对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的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NMR等技术,并通过与文献对照,从该菌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豆甾-5-烯-3β-醇-7-酮(2)、(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3)、(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4)和β-胡萝卜苷(5).化合物2-5为首次从尖瓣海莲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松节藻来源长枝木霉DL5-4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大连海域松节藻的长枝木霉DL5-4进行大规模发酵培养,运用反相硅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薄层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手段对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通过~1HNMR、~(13)CNMR以及对比文献数据等鉴定其分别为cyclonerodiol(Ⅰ)、10(E)-cyclonerotriol(Ⅱ)、10(Z)-cyclonerotriol(Ⅲ)、epicyclonerodiol oxide(Ⅳ)、 cyclonerodiol oxide(Ⅴ)、trichoacorenol(Ⅵ)、 2α-hydroxy-harzianone(Ⅶ)、harzianone(Ⅷ)、 2′,3′-dihydrosorbicillin(Ⅸ)、 sohirnones A (Ⅹ)、sorbicillin (Ⅺ)。其中,化合物Ⅵ~Ⅺ对赤潮异弯藻、东海原甲藻、剧毒卡尔藻和海洋卡盾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Ⅸ~Ⅺ对真菌围小丛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采集自渤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海洋真菌草酸青霉T4-6,对其前期发酵条件进行调控和扩大发酵,所得发酵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等鉴定其分别为secalonic acid D(Ⅰ)、ω-hydroxyemodin(Ⅱ)、isorhodoptilometrin(Ⅲ)、oxalicine B(Ⅳ)、decaturin B(Ⅴ)、decaturin F(Ⅵ)、penipanoid C(Ⅶ)、cyathisterone(Ⅷ)、herbarulide(Ⅸ)、dankasterones A(Ⅹ)、volemolide(Ⅺ)。其中,化合物Ⅵ对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Ⅰ、Ⅱ对海洋卡盾藻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Ⅰ对枯草杆菌和炭疽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