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LP-PLA2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各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2)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间的血清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Gensini评分越高,LP-PLA2水平越高。结论: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OTS-c)和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探究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CAG)患者2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9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AMI组),CAG正常者52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血清MOTS-c、sLRP-1水平。根据CAG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记录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sLRP-1水平明显升高,且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LRP-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MOTS-c水平逐渐降低,sLRP-1水平逐渐升高(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依次降低,sLRP-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MOTS-c...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与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因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91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72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P60水平。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49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HSP60水平进行亚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HSP60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HSP6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病变组间患者(除双支与3支病变间)血清HSP6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SP60水平与PCI术中使用球囊数、球囊扩张次数、最大球囊压力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HSP60高水平组使用球囊数、球囊扩张次数、最大球囊压力、使用支架数均大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P60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检测血清HSP60水平将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了解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S100A1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究S100A12水平与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09-2017-12因胸部不适入住心内科并首次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67例,其中符合AMI诊断标准者为AMI组(92例),行急诊PCI,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6例)、双支病变亚组(32例)、三支病变亚组(34例);余入院后行择期PCI,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心绞痛(AP)组(42例)和正常对照(NC)组(33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并计算Gensini评分,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A12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AMI组、AP组和NC组进行两两比较,AMI组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AP组和NC组(P0.05),AP组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2)根据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统计,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Gensini评分数逐渐增加,且血清S100A12水平也逐渐增加,即三支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和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亚组、单支病变亚组(P0.05),双支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和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3)血清S100A12水平与Gensini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对于预测AMI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其临床分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IgM(ox-LDL-AbIgM)水平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与冠脉病变程度及丙二醛(MDA)、血脂的相关性。方法诊断明确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9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分别测定血清ox-LDL-AbIgM、MDA、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析ox-LDL-AbIgM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MDA、血脂的关系。结果 STEMI患者血清ox-LDL-AbIgM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P<0.05);ox-LDL-AbIgM水平与血脂、血糖水平等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与MD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319,P<0.05)。结论血清ox-LDL-AbIgM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它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减少LDL氧化修饰生成ox-LDL,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2)与多支病变组(n=26);取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示无狭窄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效果理想,能预测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自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STEMI患者的165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118例,择期PCI47例,规律监测其hs-cTnT水平,按照中位数法分为低、高水平组。Gensini评分用于评价冠脉病变程度,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结果 低hs-cTnT水平组与高hs-cTnT水平组相比,Gensini评分较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的hs-cTnT、Gensini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双支(P0.05)病变组。双支、三支病变组的NT-pro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的LVEF明显低于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组(P0.05)。Gensini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hs-cTnT之间为正相关(P0.05);LVEF和hs-cTnT之间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hs-cTn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心功能关系密切,hs-cTnT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重,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IL)6、8、10、18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因非特异性胸部不适而在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24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CS组159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47例、对照组42例,其中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4例(U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IL-6、IL-8、IL-10、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ACS患者冠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MI、UA、SA组患者血清IL-6、IL-8、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AMI、UA组高于SA组,AMI组高于UA组(P0.05);AMI、UA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和SA组,UA组低于AMI组(P0.05)。159例ACS患者中单支病变29例、双支病变56例、三支病变51例、多支病变23例,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清IL-6、IL-10、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血清IL-8水平低于多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低于三支病变患者(P0.05)。159例ACS患者中,修正的Gensini积分等级G1级24例、G2级71例、G3级36例、G4级28例,G4级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G1级患者(P0.05);G2、G3、G4级患者血清IL-8、IL-18水平高于G1级患者,G3、G4级患者高于G2级患者,G4级患者高于G3级患者(P0.05);G2、G3、G4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G1级患者,G3、G4级患者低于G2级患者,G4级患者低于G3级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196,P0.05),而血清IL-6(r=0.013)、IL-8(r=0.019)、IL-10(r=-0.01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修正的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61,P0.05),而血清IL-6(r=0.028)、IL-8(r=0.039)、IL-10(r=-0.022)水平与修正的Gensini积分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促炎/抗炎因子失衡,监测血清IL-18水平有助于判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而IL-6、IL-8、IL-10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6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测定各组病人Cys-C、Hcy水平,并分析Cys-C、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支病变组Cys-C、Hcy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Cys-C、Hcy水平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02,P0.05;r=0.814,P0.05)。结论 Cys-C、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Cys-C、Hc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选择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cy及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组Hcy及hs-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三支病变组Hcy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cy、hs-CR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期蛋白五聚素3(PTX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PTX3与冠脉病变范围、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入院时空腹血清PTX3水平,以及ACS患者(UAP组+AMI组)在入院规范治疗1周后的血清PTX3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血清PTX3水平,出院后3个月对ACS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①UAP组、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C组(P0.05);SAP组PTX3水平亦高于NC组(P0.05);而UAP组与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无差异。②ACS患者经过1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的血清PTX3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NC组的正常水平(P0.01)。③冠脉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血清PTX3、hs-CRP和TC影响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升高,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PTX3水平增高提示AC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ACS患者晨起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试剂盒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进行对照.结果 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和SAP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上述指标也有所不同,急性闭塞组(AMI组)高于UAP组的三支病变组(均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增高(P<0.05).ACS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ACS组(P<0.05,P<0.01),且血小板活化程度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ACS患者CD62P、GPⅡb/Ⅲa、FiB-C及hs-CRP的浓度明显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血糖水平有关系.高血糖状态可以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以胸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19例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2例和对照组39例,并对4组病人的血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的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性别、合并糖尿病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吸烟史、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各亚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的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的水平均依次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胱抑素C、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尿酸、胱抑素C、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CHD患者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IDA组46例和非IDA组54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ID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非ID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前蛋白(PA)值显著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IDA可能会加重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冠脉病变支数,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的116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39例)与≥3支病变组(3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参数,并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积分均显著升高,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斑块回声灰阶中位数(GSM)均显著降低;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TG、LDL-C水平、Gensini积分、Crouse积分及≥3支病变组TC水平均显著升高,≥3支病变组斑块回声GSM显著降低;与双支病变组比较,≥3支病变组TC水平、Gensini积分、Crouse积分均显著升高,斑块回声GSM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Crouse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8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探讨二者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因ACS入院的122例病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5例病人作为对照组。ACS病人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PCT、hsCRP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hsCRP水平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P0.05;r=0.90,P0.05)。结论血清PCT、hs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同时检测PCT和hsCRP有助于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两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RBP4水平,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s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与hs-CRP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血清RBP4、hs-CRP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但其并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探讨MPO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MPO水平。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Gensini评分,同时分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的MPO浓度明显高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PO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积分正相关(r=0.70,P0.05);冠心病患者中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中MPO比较,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O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PO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东  王娟  李小梅  程艳丽 《心脏杂志》2015,27(3):274-277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心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duced protein 8 like 2,TIPE2)表达水平及其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100例,并根据冠脉病变的支数分组,并入选同时期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无冠脉狭窄的非冠心病组(3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PE2的基因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血清中MCP-1和MMP-9水平。结果: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基因表达水平测定的结果:冠脉病变患者PBMC中TIPE2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双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TIPE2基因表达水平与MCP-1、MMP-9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0,r=-0.569,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TIPE2表达水平随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降低,而且与MCP-1和MMP-9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312倒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和冠心病组(163倒).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累及支教,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430.47±99.61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31±62.35)μmo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酸水平无关.结论 高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在较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可能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