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5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治疗救助患者的特点和分布现状,为完善晚血治疗救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晚血治疗救助标准,对湖南省2015年在册晚血患者进行核查与确认,对符合晚血治疗救助标准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救助患者在人口学、诊疗史及治疗救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15年湖南省救治晚血患者3 850人,男性2 664人(69.19%),女性1 186人(30.81%),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3个血吸虫病流行市。晚血救治患者中腹水型2 369例(61.53%),巨脾型1 466例(38.08%),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15例(0.39%);平均年龄(62.94±11.67)岁,以60岁以上高年龄人群为主(64.31%)。晚血救治患者首次确诊平均年龄(53.85±21.3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68.57%);平均患病年限(9.58±10.06)年,主要为10年以内(75.95%);首次确诊血吸虫病到首次确诊晚血平均历时(22.33±14.20)年。晚血救治医院以县级为主(76.57%),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4.46%,享有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等)者占86.57%。结论湖南省晚血救治患者数量较多,临床治愈率偏低,晚血救治任务仍然较重。腹水型、高年龄晚血患者是治疗救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10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近况调查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浙江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简称晚血患者)近况,开展诊治并为今后的病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选择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杭州、嘉兴、绍兴、金华和衢州等5市24个县(市、区)和其它流行县(市、区),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血吸虫病史等)、内科体检(腹水征、肝脾触诊)、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或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或ELISA任选其一)和尼龙绢袋集卵孵化结合沉渣涂片镜检法粪检、腹部超声(肝脾大小、有无腹水及肝纤维化分级)等对历史在册晚血患者和有血吸虫病史患者中的晚血患者进行筛查和确认,对确诊的晚血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结果在7市32县(市、区)共确诊晚血患者1060例,主要分布在水网型流行区,以农民居多,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060例患者平均年龄(66.3±9.3)岁,以50~80岁年龄组最多,占89.3%。临床分型为巨脾型占71.3%(756/1060),腹水型占27.6%(292/1060),结肠增殖型占0.9%(10/1060),侏儒型占0.2%(2/1060)。自愿接受内科治疗救助共1023人,接受救治率为96.5%。对接受救助人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1%的患者曾接受过化疗,69.4%的患者曾出现过严重并发症,52.5%的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目前71.1%的患者有自觉症状。内科体检发现65.2%的患者肝肿大并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534例未切脾者中有63.5%的患者脾肿大。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为15.7%(161/1023)。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结合涂片镜检法粪检均为阴性。38例直肠活检中有24例发现有变性血吸虫虫卵。对1023例晚血患者给予消除腹水、减轻门脉高压等对症治疗,经过3年救治,有74.3%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救治效果良好。结论浙江省晚血患者病情仍重,50~80岁年龄组为重点,需长期规范救治并给予关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流行特征, 为制定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 用断面调查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2012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比较晚血患者不同职业、 年 龄、 文化程度与晚血的关系。结果 结果 2012年湖南省共有晚血患者5 722例, 其中男性为4 112例 (71.86%), 女性1 610例 (28.14%); 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5 311例 (92.82%), 非血吸虫病流行区411例 (7.18%), 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晚血患病率为 8.46/万; 晚血患者年龄最小17岁, 最大92岁, 平均年龄60.30±11.63岁, 年龄构成以60~70岁例数最多 (32.72%), 不同年龄 组晚血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018, P > 0.05); 临床类型中腹水型患者3 595例 (62.83%), 巨脾型患者2 107例 (36.82%), 侏儒型患者9例 (0.16%), 结肠增殖型患者11例 (0.35%)。结论 结论 2012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基本稳定, 患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 非血吸虫病疫区迁移性晚血患者的救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7年安庆市辖区救助治疗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情况。方法通过调查2017年安庆市辖区202例晚血内科救助治疗患者的病历及相关信息,对人口学特征、临床诊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84.65%来自流行区,性别比为1.15︰1,患者平均年龄64.71岁,以60岁以上高年龄人群为主(77.72%);晚血分型构成以腹水型为主(76.24%),巨脾型次之(18.81%),结肠增殖型占4.95%,无侏儒型。患者IHA检查阳性率22.28%;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异常的患者占80.20%;肝纤维化因子检测异常者占91.09%,其中HA有异常的患者占大多数(94.02%)。对患者其他疾病史的调查发现,夹杂有高血压病者占29.56%,夹杂有2型糖尿病者占7.39%,夹杂有冠心病者占1.48%,癌症术后者占1.48%。经过救治后,8.91%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91.09%的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晚血救治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安庆市晚血患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患者高龄化趋势明显、夹杂症多见,大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损伤。腹水型、高龄晚血患者、抗纤维化治疗是救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四川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的分布现状和特点, 为科学管理和进一步救助治疗晚血病人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0年对四川省在册历史晚血患者和有疑似晚血症状的非在册病人, 按照晚血诊断标准, 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医学检查等, 进行晚血清理和筛查诊断。 结果 2010年四川省有晚血确诊患者1 684例, 分布在成都、 德阳、 绵阳、 眉山、 乐山、 雅安、 凉山等7个血吸虫病流行市 (州)。晚血患者中有巨脾型 (含脾切除术后) 1 066例 (63.30%), 腹水型 545例 (32.36%), 结肠增殖型44例 (2.61%), 侏儒型29例 (1.72%); 以60~岁的高年龄患者为主, 占51.72%。目前尚需要进一步救助治疗的晚血患者有1 331人, 占所有患者的79.04%; 其中尚需要进行内科救助治疗的腹水型患者占36.44%。结论 四川省晚血患者数量仍然较大, 分布较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晚血救治工作的力度, 并以腹水型晚血患者为今后全省救助治疗的重点, 建立和完善晚血病人关怀系统, 更好地发挥晚血救助治疗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治疗救助情况。方法根据《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集2006-2014年常熟市晚血患者的治疗救助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全市共救治晚血患者1 269例次,其中新发展晚血447例次,男女比例0.56∶1,平均受助年龄71.71岁。患者以腹水型为主,占78.25%(993/1 269),巨脾型次之,占21.20%(269/1 269),结肠增殖型占0.55%(4/1 269)。临床治愈率12.29%(156/1 269),好转率62.81%(797/1 269),无变化8.67%(110/1 26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10%(953/1 269)。9年共发生医疗费用1 668.05万元,平均13 145元/例次。结论晚血治疗救助达到了改善晚血患者症状、缓解病情、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本救助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绵阳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现状和救治情况。方法2010年对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涪城区、安县和北川县开展调查,通过询问、体检和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对晚血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现病史以及国家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接受救助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绵阳市现存晚血患者78例,其中北川县7例(占9.0%)、涪城区19例(占24.4%)、安县52例(占66.7%),男女比为2.3∶1,年龄为35~79岁,50岁以上者占74.4%(58/78)。参与此次调查的67例患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9例(占73.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94.0%(63/67)。临床分型以巨脾型最多,占64.2%(43/67);腹水型其次,占34.3%(23/67)。52.2%(35/67)的患者目前仍有消化系统自觉症状。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纤维化Ⅱ级以上者19例(占28.4%)。目前,67例患者中,35例病情稳定(占52.2%),3例为临床治愈(占4.5%),29例尚需治疗(占43.3%)。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劳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67例患者中,有23例知晓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知晓率为34.3%,有19例接受了医疗救助,占28.4%。结论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做好50岁以上农村人群,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国家晚期血吸虫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150例住院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基本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及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收集晚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1.9±10.3)岁,有1项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阳性者占22.8%(23/101);Hb降低者为76.8%(76/99),ALT异常者为24.0%(29/121),TBIL异常者为9.9%(12/121),A/G倒置者为28.9%(35/121),HBV-M阳性率较高;肝脾B超都有明显改变。结论武汉市晚血患者的全身状况大多较差,需予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新建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情况。方法收集2005-2009年新建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数据,采用《江西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并统计。结果 636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1.19∶1,平均年龄61.52±11.2岁。患者以腹水型为主,占93.71%,其中切脾术后患者占32.38%,IHA阳性率31.6%,HBsAg阳性率24.37%,复治率44.50%,临床治愈率43.53%,好转率55.94%,病死率5.97%。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治疗救助取得了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成都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分布现状和特点,为开展晚血救治和指导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询问、体检、结合历史档案等方式对现存晚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市现存疑似或确诊晚血共379人,调查347人,确诊晚血227人。确诊晚血主要分布在大邑(28.63%)、青白江(14.98%)、新津(13.66%)、邛崃(11.89%)、蒲江(11.45%)。男性患者占62.56%。年龄最小为28岁,最大为91岁,平均年龄62.03±10.61岁,60~75岁占52.42%。巨脾型占81.5%。227例晚血患者中,病程最长52年,病程在30年以上有172例,占75.77%;小学及以下文化有166人占73.13%,职业以农民为主(206人,占90.75%)。结论成都市现有晚血患者分布与血吸虫历史流行的严重程度分布一致,主要为年龄大、病程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医疗救助是我国政府制定的针对晚血患者实行医疗救助的重大惠民项目。湖南省自启动 晚血医疗救助工作以来,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性强的全程管理和技术方案。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湖南省10年来 (2006-2015年)的晚血医疗救助资料,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好,患者和社会满意度均高。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南省 晚血医疗救助全程管理策略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同提高晚血医疗救助管 理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近期状况,为实施科学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在册和新增疑似晚血病人,按照国家标准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结果江苏省现有晚血病人7138人,实际调查6848人,其中巨脾型6151人(89.8%),腹水型570人(8.3%),结肠增殖型75人(1.1%),侏儒型52人(0.8%);临床治愈者4987人(72.8%),病情稳定者1053人(15.4%),尚需治疗者808人(11.8%)。其中苏州市的病人数和尚需治疗者分别占全省的56.4%和81.4%。结论江苏省晚血病人主要分布于历史重度流行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开展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综合评价2004-2013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治疗救助效果。方法 方法 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 了解湖南省晚血救助经费投入情况、 医院利润、 病人健康改善情况等。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晚血治疗救 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救助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 确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晚血治 疗救助效果评价体系, 6个一级指标中治疗救助活动评估得分最高, 为22.25分, 满足度评估最低, 为8.15分, 综合评估得 分为87.06分。2004-2013年晚血病人年均治愈率13.08%, 有60%以上病人病情好转, 近70%的病人精神状况改善, 分 别有70%以上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社会交往情况改善及家庭幸福感增强, 陪护费用人均减少近2 000元, 所有 定点医院利润均增加。结论 结论 湖南省晚血治疗救助效果和效益显著, 政府应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掌握上高县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病人现况, 为晚血治疗救助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江西省晚 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中上高县晚血病人数据和病历资料, 对在册病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体格检 查、 肝脾B超等核查, 整理核查数据, 并与4年前数据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128例晚血病人中, 男女比例为2.46 ∶1, 平均 年龄68.02±6.19岁, ≥ 65岁病人占64.84%; 临床分型腹水型、 巨脾型、 结肠增殖型、 侏儒型、 普通型、 出血型分别占 57.81%、 12.50%、 2.34%、 0、 26.57%、 0.78%。2014年B超检查显示平均门静脉主干内径为 (12.70±1.91)mm, 显著大于 2010年检查时的 (12.05±0.34)mm (t = 4.19, P<0.01)。结论 结论 上高县晚血病人年龄呈老龄化趋势, 部分病人病情可能连 续发展, 应加强救助。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大理州晚期血吸虫病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大理州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分布现状和特点,为开展晚血救治和指导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州血吸虫病疫区,通过3条线索进行晚血现况调查。结果全州共有晚血694例,患病率为0.05%。2004年以后新发病例99例,占14.27%;男性138例,女性556例,男女性别比0.25:1;年龄最大83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51岁;病例以巨脾型和腹水型为主,分别占54.18%和25.79%;351例得到了医疗救治,占50.58%。结论大理州晚血患病率较低,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时有低年龄新发晚血病例出现,仍需加大晚血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通过询检、体检、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对原登记在册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和新的疑似病人,建立个案调查卡。2008年常熟市共有晚血病人1 516例,患病率为0.14%,较2005年下降了2.80%;新发现晚血病人101例,占现有晚血病人的6.67%,新增晚血病人都为过去流行区曾有血吸虫病治疗史的60~80岁农民。全市晚血病人中男性709例,占46.77%,女性807例,占53.23%。腹水型119例,占7.85%;巨脾型1 395例,占92.02%;结肠增殖型2例,占0.13%。临床治愈1 076例,占70.97%;病情稳定237例,占15.63%;尚需治疗203例,占13.40%。常熟市晚血病人总数多,尚需治疗病人也多,且有新的晚血病人出现,要加强晚血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