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口岸体系和殖民主义比较角度研究沪鹭穗津汉浔镇等英系租界与居留地的规划及管理。巴夏礼对英系口岸、租界和居留地的开辟、规划、管理和现代化起关键作用。它们受英驻东亚外交体系管控,遵循类似的英系殖民主义空间规划与城市管理模式。公使和工部局颁布的市政与建筑法规确保了高效的殖民主义空间生成。殖民主义影响、口岸体系互动推动了近代东亚城市空间的外来与自主现代化。跨文化的空间共同体遗存是潜在的系列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2.
1843年厦门开埠后,厦门英租界较早开辟,并先于鼓浪屿公共租界成为当时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厦门英租界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了以厦门老城区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城市由此开始向厦门岛西南滨水地带延伸发展。外人在厦门英租界建造的殖民式建筑,也成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在厦门早期传播的重要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之后,英、法、美、日、俄、德、意、奥等国军队纷纷在天津建设兵营,天津的部分兵营建筑,作为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保存至今。通过对以上八个国家在天津租界建设兵营的选址因素分析,以及不同国家由于政治需求与经济能力的差异,选择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建筑风格的对比研究,探讨这些国家的建筑理念与发展的差异。表明兵营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对近代天津的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上海开埠后,因西式公园移植租界而带来了强烈的中西文化碰撞.它既开启了近代中国园林史上的转折篇章,同时作为社会发展的侧推力,也影响了整个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进程.笔者分别就租界公园的规划布局、造园手法和元素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这类以殖民文化传播为初衷的历史产物于近代上海园林及社会的双重意义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本文从对天津租界时期的建筑装饰语汇进行整理、分析、对比研究的角度,横向分析天津城市建筑装饰语汇,通过系统研究,从丰富的租界建筑文化遗产中整合、提炼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化元素,运用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使天津建筑风貌呈现出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浓郁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历史研究是发展摩登主义的钥匙,对天津租界建筑的研究代表着对天津城市规划逻辑性的理解,从中寻求创新的源泉。1856—60年天津通商、英、美、法设租界: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德、日设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俄、意、比、奥设租界,天津出现过九国租界:美租界于1902年并入英租界,通称八国租界。其总面积达二万三千三百五十亩半,是当时旧城的八倍,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租界城市。本论文以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观点评介天津旧城市与建筑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租界建筑的保护和更新:由武汉租界建筑状况所想到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租界区现状做出分析,并结合欧洲国家将旧城区域划为保护区的经验,就旧租界与保护区,单体建筑、建筑外观、内部开发性改造四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武汉近代租界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租界休闲空间作为一种具备文化混杂性的日常空间,其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阶段城市空间现代化的复杂路径。对于租界休闲空间的研究,有助于以全方位的视角揭示租界的日常生活。文章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切入,首先系统梳理1860至1943年天津英租界存续期间休闲空间的发展与演化,将其空间特征划分为"殖民主义空间塑造""多重博弈和复杂动态协商""阶层和种族的区隔逐渐弱化"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三个阶段不同的空间生产意图和特点,论述其空间生产既包含了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带来的阶级特征,也包含了外国人与华人之间的民族主义冲突和协商的特征,并提出租界休闲空间是包含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的表征空间。研究旨在通过考察近代租界城市休闲空间的演变与发展,揭示租界内部从殖民主义为主流变为以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为主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更进一步通过分析其空间演化背后深层次的多方博弈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在租界空间生产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卢庆旼 《南方建筑》2014,(4):109-115
通过近代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来考察仁川清租界建筑文化的形成,为理解亚洲建筑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仁川清租界内近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中国本土建筑的联系、对后来韩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仁川的开埠和中、韩之间的海上航线。第二部分概述仁川清租界规划的形成及发展。第三部分根据建筑用途对清租界的近代建筑进行分类,分析它们的建造背景和建筑特点以及所受海航线的影响。最后,探讨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对韩国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租界城市天津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的角度,认为天津租界建筑含有丰富的各个时期与流派的西洋建筑语汇,对其深入研究,创作既具天津传统风貌又具时代特征的新建筑,正是当代建筑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汉口在19世纪中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 岸,各国租界相继设立,租界园林应运而生,在引入各宗主国 园林营造风格的同时,为在留外人提供了亟须的生活与娱乐空 间,也是彰显殖民政治霸权的窗口。但有限的土地资源、水患 频仍的自然条件,使汉口租界园林规模与发展远不及上海、天 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也相应形成了鲜明的“在地性”:各 国租界园林以建筑附属园林为主,甚至催生了屋顶花园的园林 类型,但也限制了宗主国园林营造风格的充分植入;“公园” 这一在其他城市租界早已普及的园林形式,在有效控制水患、 进而获得更多可资利用的建设用地之后,才在20世纪20年代 经由日本人之手有所建置。此外,各国租界出于营商便利沿长 江串联排布,并随之形成了近代汉口特有的外滩“绿带”风景 线。汉口租界园林奠定了近代以租界为轴心的绿地系统雏形, 促进了华界屋顶花园、营商经营性园林的建设,对汉口的近代 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与支撑角度具体阐述了其影响以及对当今规划特别是上海新一轮总规编制的启示作用。“大上海都市计划”作为众多先辈垒砌的基石,将启发我们如何思考与规划“上海的2040”,将支撑我们不懈地脚踏现实,面对未来,追求梦想。  相似文献   

13.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力 《时代建筑》2004,(3):118-123
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建设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本文简述了波茨坦广场由总体城市设计到区块城市设计,再到最后的建筑设计的步骤,在不同阶段中规划师、建筑师的分工、合作,以及与普通群众的交流沟通.并把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与波茨坦广场的城市设计做了简要的横向比较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波茨坦广场设计的启示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Britain's colonial cities benefitted greatly from town planning practices that originated in the mother country. Hong Kong, one of many British colonial cities, grew from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colony from 1841 to 1941 was continuous and systematic but ended abruptly with the Japanese invasion in World War II. The period was marked by rapid urban growth which brought with it many problems for the colon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urban history of Hong Kong over the 100-year period from 1841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motives of th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appointed British professionals for specialized roles and their services were apparent in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 the city's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tributions of a few significant personnel: A.T. Gordon, C.G. Cleverly, Osbert Chadwick, David J. Owen and Wilfred H. Owen. By describing the works of these British colonial professionals, the authors hope to illustrate their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linking history to the present and filling gaps in the study of Hong Kong's early town planning. Both archive research and on-site study were employ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 which is expected to complement other studies of colonial city planning in Asia and Africa.  相似文献   

15.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作为现代建筑风格中"高技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大胆并且引人注目的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在,罗杰斯主要的精力已经从单纯的建筑设计转移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来,并且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倡导者,本文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品,分析探讨了他对"可持续城市"的理论研究以及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实践工作,对理查德·罗杰斯是怎样通过更好的设计,创造更紧凑的城市,反映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创造一个更合意的城市生活形式的实践成果作出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 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 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 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 上半叶上海、天津和广州3个近代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内儿童 游戏场的发展历程,以期考察中国儿童游戏场和儿童游憩观念 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在20世纪前,这些通商口岸的儿童常 被视为“缩小的成人”,并采取成人的休闲活动进行游憩;而 随着“安全”“教育”“体育”等欧美思潮在20世纪的传播, 这些城市的儿童游戏场也先后引入了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增 长见闻的图书馆及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等一系列游乐设施,并 衍发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和社交需求等一系列休憩 功能,使得儿童游戏场成为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空间。在此过 程中,城市居民提升了对于儿童游憩重要性的认知,将儿童游 戏场视为能够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英国城市规划师艾伯克隆比为英国战后城市重建做了大量城市规划工作,尤以"大伦敦规划"最为著名。之后,他又被邀为香港拟备"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该报告作为香港首部战略性城市规划,使英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延续到其远东殖民地,使香港成为西方文化与技术在东方的中转站。该文横向比较艾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与"香港规划报告",以追溯城市规划思想的源流与演变;纵向比较"香港规划报告"的"高密度发展与疏散、城市人口与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立法、新市镇建设"等城市发展提议与香港战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通过分析该报告对香港城市规划的影响和贡献,以及探寻香港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体制形成的因素,对进一步完善香港近代城市史学研究,并为内地城市制订战略性城市规划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The Third Plague Pandemic originated in Southwest China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reached Africa's shores around 1900, and spread globally for about a centur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ree plague loci in colonial Senegal (Dakar, 1914), Nigeria (Lagos, 1924), and the Gold Coast (today's Ghana; Kumasi, 1924). A tripartite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f French and British doctrines of colonial rule, colonial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and anti-plague practices. While some common features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colonizing forc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gorous measures and embracing segregationist solutions, divergent features can also be distinguished. These relate to the methods of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and anti-plague policies, in accordance with colonial ideology (assimilation, direct and indirect rule); and to the very nature of autochthonous communities, responses, and levels of agitation. Our both comparative and more nuanced site-related view is also based on a large collection of archival and secondary materials from multilateral channels.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住房规划的经济评估体系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透析英国住房规划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完善过程,总结了现代英国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剖析了其住房规划经济评估构建的背景、依据、内容和体系,围绕我国城市规划面对住房问题关注的不足,提出英国住房规划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上海经历了二轮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这两轮规划始终坚持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所提出的"疏解城市人口与功能、形成多心多核的城市功能结构和环状与楔形绿地结合的城市空间形态"。同时不断完善,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贯彻公共政策的规划原则和价值观,并于2005年起谋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期实施评估》。在后一轮总规编制时对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完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战略规划"的一些核心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