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雪莲果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新的功能性食品,以新鲜雪莲果为原料,榨汁后滤液喷雾干燥制备雪莲果汁粉,滤渣制备雪莲果渣粉。考察了护色剂对雪莲果汁粉及出粉率的影响,并对产品中低聚果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以玉米胚芽油为芯材,雪莲果汁及其他材料为壁材,采用微胶囊技术研发新型的功能性雪莲果汁粉末油脂。结果表明:0.20%的柠檬酸护色效果较好,制备的雪莲果汁粉末油脂表面油含量2.11%,包埋率92.6%,冲溶后的乳状液有雪莲果香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2004,25(4):102-106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羊尾油粉末油脂最佳制备工艺,试验就壁材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组成优化,以阿勒泰羊尾油为芯材,蔗糖脂肪酸脂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复配作为粉末油脂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羊油粉末油脂。确定最佳羊油粉末油脂制备工艺为:壁材中麦芽糊精与β-环糊精质量比4︰1,蛋白质用量4%,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蔗糖脂肪酸酯质量比1︰4,乳化剂用量3%,均质压力30 MPa,进风温度180℃,相应的最大包埋率为89.23%。新型羊尾油脂粉末油脂的研制,为阿勒泰羊尾油的加工提供参考方向,提高阿勒泰羊尾油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雪莲果为主要原料,以增筋剂(GA)、琼脂为主要胶体,研制出组织状态,色泽和口感均优良的营养保健型雪莲果果冻。采用正交试验对雪莲果果汁的护色、果冻的生产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增筋剂(GA)0.5%,雪莲果汁27%,白砂糖17%,柠檬酸0.28%。  相似文献   

5.
麦醇溶蛋白制备微胶囊化玉米胚芽粉末油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麦醇溶蛋白为微胶囊壁材、玉米胚芽油为芯材,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乳化剂、油/壁材(V/V)的最佳配比;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喷雾干燥工艺适宜的参数来制备玉米胚芽粉末油脂。结果表明,乳化剂、油/壁材的最佳配比为蔗糖酯1.39%,单甘酯0.11%,油/壁材(V/V)10.49%;喷雾干燥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65℃、出风温度70℃、进料温度60℃。玉米胚芽粉末油脂的贮藏性得以改善,麦醇溶蛋白作为微胶囊壁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优化芝麻香油粉末油脂的制备工艺。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复合壁材,芝麻香油为芯材,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复配作为乳化剂,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芝麻香油粉末油脂。最佳的包埋工艺:大豆分离蛋白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比为5︰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5︰1,乳化剂含量占2%,固形物含量为35%,此时包埋率为88.2%,表面含油率为7.3%。新型的芝麻香油粉末油脂,克服了芝麻香油易腐败氧化、营养损失等缺点,提高了芝麻油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酶法工艺制备的大豆油和大豆蛋白作为制取粉末油脂的芯材和壁材,同时加入复配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1)和壁材麦芽糊精,通过恒温高速搅拌、高压均质得到一种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对其进行喷雾干燥,获得高含油、无渗油的大豆粉末油脂。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确定水酶法制备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添加量2.6%,乳化剂添加量1.2%,酪蛋白酸钠添加量15.2%,固形物含量35.3%,乳化温度64.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总含油率为40.18%,包埋率为94.13%,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较高,乳化稳定性好的大豆粉末油脂。  相似文献   

8.
模糊数学在菠萝果乳固体饮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油为芯材,菠萝果汁及其他材料为壁材,结合微胶囊技术采用喷雾干燥制备新型的菠萝果汁粉末油脂,并以菠萝果汁粉末油脂为原料,添加乳粉、白砂糖及柠檬酸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采用正交实验配制新型的菠萝果乳固体饮料。结果表明,菠萝果汁固体饮料较优的配方为:菠萝果汁粉末油脂20g、乳粉12g、白砂糖16g、柠檬酸0.1g,热水冲融后为均匀细腻乳状液,气味宜人,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9.
王恺  陈燕  史宣明 《中国油脂》2008,33(1):14-16
利用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以油脂为芯材,制备粉末油脂。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5min,加水量10倍(相比于固形物)。制备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得到流动性、稳定性良好的粉末油脂。在油脂包埋率方面,以酶解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优于麦芽糊精、玉米淀粉为壁材。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技术制备粉末荆芥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荆芥油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利用乳化和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粉末荆芥油.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采用单甘酯加吐温-60(HLB=8.0)为乳化剂,添加量为1.5%,乳化温度80℃,明胶添加量2%,荆芥油与壁材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为0.5:1,乳状液总固形物浓度为3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10℃,出风温度85℃.该条件下制备的荆芥油粉末微胶囊化效率迭88.1%,表明该法是一种适宜的粉末荆芥油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中油脂过氧化值,比较了碱性乙醚法、机械研磨法、超声波振荡法提油的优劣,结果表明:碱性乙醚法提油率虽高(94.69%),但测得的POV值与原料油相比偏高很多,明显失真;机械研磨法提油率偏低(40.68%),且不稳定,不宜采用;超声波振荡法提油率居中(59.63%),重现性好,精确度高,POV测定值与原料油最接近;试验还表明超声振荡时间以3min为宜。  相似文献   

12.
测定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和月见草油在贮存期内POV值变化。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采用超声振荡提油后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的POV值在6个月内变化不大,从最初的3.96mmol/kg升高到7.81 mmol/kg,呈升高的趋势;月见草油则不同,其POV值迅速增大到70.50 mmol/kg,然后下降,说明微胶囊化对油脂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氮气脱臭效果,以脱色月见草油为原料,通过使用氮气代替常规的水蒸气进行脱臭,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氮气脱臭工艺的最佳脱臭温度、脱臭时间和气体流速。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臭温度144 ℃、脱臭时间3.5 h、气体流速2.1 mL/min,在此条件下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0.321 mmol/kg,有效降低了月见草油的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为0.02 mg/kg,有效保留了月见草油中的亚麻酸。该方法下得到的月见草油可以通过企业质量指标,为提高月见草油稳定性提供新工艺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酶法水解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在复合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与底物比值)为1·2%时,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应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水解条件,即pH为4·5,水解时间为12h,水解温度为40℃,豆渣与水的比例为1g∶12mL,在此条件下水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为39·03%。同时研究了以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月见草油微胶囊粉末油脂壁材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月见草油及其质量参数测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月见草油的性质、常见的制备方法及生理功能等,并重点介绍了月见草油质量检测的一些基本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月见草油γ-亚麻酸绝对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标法对月见草油γ-亚麻酸绝对含量进行测定,将月见草油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甲酯化转化为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从而得出月见草油的γ-亚麻酸绝对含量.采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比传统的简易酯化法和外标法更准确,更直接.  相似文献   

17.
以月见草籽为原料,采用酶法预处理后再压榨的方法制取月见草油,先用复合酶(复合多糖酶、植物水 解酶、纤维素酶比为4∶1∶1)对月见草籽进行前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 ℃、 酶解pH 5.0、酶用量2%、酶解时间5.5 h,在此条件下游离油得率24%,然后将含油物料烘干后调整水分至9%,以 60 ℃为初始入榨温度进行压榨,最后得出在压榨温度90 ℃、压榨压力3.5 MPa时,出油率可达69%。制取得到的月 见草油中的γ-亚麻酸以及亚油酸等不饱和酸被很好的保留,油脂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湘西月见草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超临界CO2 萃取湘西“腊尔山1 号”月见草籽油的工艺,在单因素预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自变量,月见草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design,CCD)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月见草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月见草籽油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40℃、萃取时间70min,在此条件下,月见草籽油提取率达到20.07%。  相似文献   

19.
以月见草叶为原料,经过清洗、杀青、护色、炒茶、揉捻、烘干等工序,通过控制热漂温度、氯化钠浓度、及烘干温度的不同水平制成月见草茶,并通过测成品茶的色差、干物质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及对产品评分,最终确定了月见草叶茶的最佳加工制作工艺为采用95℃热漂、1%氯化钠护色、90℃烘干,所得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