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中药筛选纯品抗氧化Ⅱ号(AA2)治疗血红蛋白H病9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4-25岁,平均11.2岁,轻度至中度贫血,肝肿大2例,脾肿大者8例、Hb46-88g/L,平均69.3g/L,HbH成分0.091-0.18,平均0.12,红细胞包涵体均为阳性。治疗结果7例Hb增加7-19g/L,平均11.2g/L,红细胞增加(0.12-0.68)×10(12)/L,平均0.35×10(12)/L,网织红细胞增加0.01-0.05,平均0.024。未观察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补肾生血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确诊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7-17岁。重型β地中海贫血10例,中间型10例,中药方剂由生地、熟地、太子参及阿胶等11味中药组成,制成胶囊剂,按年龄不同分别服用。20例中15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精神振奋,食欲增加,不易患感染性疾患,Hb增加3-30g/L,平均9.9g/L,RBC增加(0.1-1.5)×10(12)/L,平均0.46×10(12)/L,网织红细胞增加0.01-0.1,平均0.028,抗碱Hb增加0.02-0.21,平均0.07,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葡聚糖(Dex)为中间载体,通过碘酸氧化法制备阿霉素(ADM)与肝癌单抗JH11的交联物ADM-Dex-JH11,交联物中ADM与JH11的克分子比为71:1.经IF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ADM-Dex-JH11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比游离的ADM强.其IC50分别为0.96μg/ml和1.52μg/ml,对非靶细胞MGc-803和L342的毒性很弱,它们的IC50>10μg/ml.集落形成抑制试验表明,ADM-Dex-JH11在低浓度时即对BEL-7402集落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为0.063μg/ml,结果提示,ADM-Dex-JH11具有选择性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β地中海贫血复合血红蛋白E2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β地中海贫血复合血红蛋白E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本文报告了此病25 例,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130岁,平均13-7 岁,壮族14 例,汉族10 例,京族1 例,肝脾肿大各22 例。血红蛋白26100g/L,平均59g/L,红细胞(0-84-1)×1012/L,平均2-68×1012/L,网织红细胞0-030-28,平均0-23,血红蛋白E加血红蛋白A20-190-9,平均0-62,其中5 例做了基因分析,CD71-72/HbE4 例,CD41-42/HbE1 例。其临床表现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及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相似。  相似文献   

5.
大鼠免疫细胞都有高、低亲和力两类ACTH受体。脾脏细胞高亲和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受体的解离常数(KD)为0.11nmol/L,最大结合量(Bmax)为1.2fmol/2×10 ̄6细胞,366位点/细胞,低亲和力受体KD为5.7nmol/L,Bmax为147fmol/2×10 ̄6细胞,42000位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高亲和力ACTH受体的KD值为0.15nmol/L,Bmax为1.2fmol/1×10 ̄6细胞,1580位点/细胞,低亲和力受体KD值为6.1nmol/L,Bmax为37.5fmol/1×10 ̄6细胞,32000位点/细胞。胸腺细胞、T、B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Mφ)亦具有高、低亲和力不同的ACTH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8及54±32)ng/L,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但AA组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消炎痛对两者的升高有几乎完全的抑制作用。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DH-TXB2浓度(108~550ng/L)远高于对照组(10~93ng/L),无重叠,但两组之间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有50%左右重叠。另6例患者服用900mg阿司匹林后血浆DH-TXB2下降43%(P<001),但服药前后TXB2及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改变。结论:DH-TXB2作为TXB2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腹腔淋巴结淋巴细胞(PLNL)移植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疾病(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Disease,SCID)小鼠腹腔,建立人化SCID小鼠(即SCID-hPBL,SCID-hPLNL)。两个月后,两种人化小鼠体内淋巴器官都可以检测到人T、B淋巴细胞分布;小鼠血清人源性IgG和抗EB病毒壳抗原IgG抗体水平(IgG/VCA)比较显示,用B958死细胞作为VCA来源所诱导的实验组10只小鼠,IgG/VCA阳性率为70%(7/10),对照组为17%(2/12)。14只SCID-hPLNL小鼠血清内人IgG/VCA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和血清IgG浓度在1∶108和96.2±56.4μg/L;在另8只SCID-hPBL中为1∶7.9和13.84±6.0μg/L。实验提示,SCID-hPLNL小鼠较SCID-hPBL小鼠更适合于人源性特异IgG的诱导。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的队列定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9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转率的定人随访结果。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免疫后的HBsAg阴性者,基HBsAg的年阳转率分别为0.36%和0.036%,前者是后者的10倍。母亲HBsAg阳性儿中14例HBsAg阳转,其中10/14(71%)发生在免疫后2-3岁;12/14(86%)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母亲HBsAg阴性儿共发现3例HBsAg阳转,  相似文献   

9.
对60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健康人血脂及载脂蛋白A1和B进行测定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Tch、HDL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TG、LDL、ApoB、ApoB/ApoA-I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ApoA-Ⅰ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ApoB、APOB/ApoA-Ⅰ比值也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ApoA-Ⅰ也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表明检测载脂蛋白比血脂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ApoB/ApoA-Ⅰ比值是鉴别有无冠心病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本文观察重组人内皮细胞衍生的白细胞介素-8(rhEDIL-8)对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含量的影响,并与平均动脉血压(MABP)的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晚期失血性休克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10674±1226vs15682±1142)ng/L,P<001,TXB2含量明显升高(31836±26.54vs17491±2158)ng/L,P<001;给予rhEDIL-8(250μg/kg)后,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36847±1568vs10376±1318)ng/L,P<001,其血浆水平与MABP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746,P<001);rhEDIL-8对血浆TXB2含量却无明显影响。结论:rhEDIL-8抗晚期失血性休克作用与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PGI2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活性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观察了PA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GMC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O)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结果表明10 ̄(-9)M/L的PAF已能诱导GMC产生O和H2O2(1.14±0.42nmol/10 ̄5GMC、0.97±0.16nmol/10-5GMC),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溶PAF无诱导GMC产生活性氧作用;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抑制PAF的刺激作用,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5×10 ̄(-5)M/LBN52021完全抑制GMC合成活性氧。本研究说明PAF可诱导GMC合成活性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补肾生血药新剂型“益髓生血灵胶囊”对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临床上治疗12例。男性5的,女性7例,年龄6-31岁,14岁以下占7例,壮族9例,汉族3例,均为广西籍。血红蛋白≤70g/L10例,>70g/L2例,抗碱血红蛋白0.086-0.682,平均0.20,其中9例复合血红蛋白E。中药方剂由熟地黄、山萸肉、党参及阿胶等11味中药,用中药传统方法和现代工艺提纯而制成粉剂装入胶囊,每粒药净重0.4g,每日3次,每次4粒,3个月为一疗程,12例均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精神振奋,食欲增加,肝脾缩小,血红蛋白增加14-30g/L,平均20.8g/L,网织红细胞增加0.02-0.14,平均增加0.084,血细胞及血小板疗前和疗后无明显变化,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转基因细胞(CHO-C28)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50例,观察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随访12个月,在36例母亲为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婴儿中仅1例为HBsAg阳性,其余婴儿均有保护性抗体,预防保护率为96.2%。14例母亲单独HBsAg阳性的所有婴儿抗HBs均阳转,保护率达100%。抗HBs阳性的婴儿均具有较高抗体水平,抗HBsGMT为11.156×105~13.134×105mIU/L。说明CHO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人Ⅳ型胶原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克隆了一组分泌抗人Ⅳ型胶原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且对其中的A2、A4、A5、B3和E2进行了鉴定。其抗体亚类分别为IgG1、IgG2、IgG2b、IgG2和IgG1。其亲和力常数Kaff=6.6×108M(-1)~6.0×10(10)M(-1)。它们均能特异性地识别人Ⅳ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5.
人心肌肌钙蛋白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为抗原,采用脾内免疫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小鼠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三次克隆化后获得5株能稳定分泌抗cTnT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G3、G8、G10、A5和A7。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其中1株为IgG2a,4株为IgM。染色体数目92~110条。将G3、G8、G10、A5的单克隆抗体腹水做1:100稀释与LDH、CK、CKMB和GOT等心肌酶均无交叉反应。5株McAb的腹水效价为3.2×10-6~1.6×10-7。McAb相加试验表明,A5和G3可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6.
抗鸡蛋黄IgY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的鸡蛋黄IgG(IgY)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3次克隆化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IgY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IG11和3A6。用琼脂双扩散法鉴定,两者均为IgG1亚类。特异性鉴定表明,1G11和3A6。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与鸡血清IgG和鸡蛋黄IgG起强反应,而不与鸭蛋黄、鹌鹑蛋黄、小鼠血清、大鼠血清、兔血清、羊血清、马血清,以及人血清的IgG起反应。1G11与3A6的腹水效价分别为3.1×10-6和6.4×10-6。  相似文献   

17.
用改良Boyden法,测定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rhIL-2对Eos的最大趋化作用浓度为10 ̄(-12)mol/L,较PAF的作用强约10000倍,10 ̄(-5)~10 ̄(-9)mol/L范围内,PAF对Eos和Neu有相似的趋化作用.但在对Eos呈趋化作用的10 ̄-9~10 ̄-13mo1/L范围内。rhIL-2对Neu无明显作用.另外,10 ̄(-12)mol/L的rhIL-2对Eos的趋化和化学激动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而10 ̄(-8)mol/L的PAF对Eos的趋化作用则显著大于化学激动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IL-2是一种极强的选择性Eos趋化介质.  相似文献   

18.
对湘潭市市区0-10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监测。6次共调查儿时122名,各次调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0.001-1.83%之间,平均HBsAg携带率1.12%,明显低于免疫前现一人群的16.17%,保护率为92.46%。初次免疫后抗-HBs的阳经及几何平均滴度(GMT)高峰值均出现在6-12个月,此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7-10岁儿童中仍有5  相似文献   

19.
应用ELISA方法对1990年沈阳一起暴发流行的戊型肝炎病人及对照人群79份血清进行了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的检测。显性感染病人与非疫区正常对照人群抗-HEVIgG检出率分别为55.32%(26/47)和20.00%(2/1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4.12,P<0.05)。显性感染病人急性期,病后8个月血清抗-HEVIgG检出率分别为100.00%(8/8)和谐41.94(13/3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6.83,P<0.01)。8例病人急性期和病后4个月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0.684和0.234,抗体滴度下降2.923倍,存在显著性差异(T=2.239,P<0.05)。显性感染病人和SGPT升高无症状人群急性期血清间抗-HEVIgG检出率、抗体平均摘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T>1.960,P<0.05)。  相似文献   

20.
SRBC膜提取物对猪PBMNC第二信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释放膜表面活性蛋白组分Ⅲ(TRF-Ⅲ),单独作用可使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胞内cAMP水平升高,以100μg/ml浓度刺激达最高峰,由对照组0.94±0.14pmol/L升高到2.75±0.25pmol/L(P<0.01)。如果PBMNC事先与腺苷酸环化酶(ACase)抑制剂LiC1孵育后再以TRF-Ⅲ或PAH刺激。cAMP增高受到抑制(P<0.01);而EDTA-2Na(一种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此cAMP升高无影响。结果提示,此cAMP升高主要是通过活化ACase水解ATP生成cAMP,而不像是抑制PDE减少cAMP降解引起的。TRF-Ⅲ诱导猪PBMNC胞内Ca~(2+)浓度升高,以100μg/ml刺激2分钟升高最多,由对照组的242±7nmol/L升高到323±15nmol/L(P<0.01)。以EG-TA除去胞外Ca~(2+)再以TRF-Ⅲ或PAH刺激,仅观察到小范围[Ca~(2+)]i升高。看来这一过程包括了刺激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两种方式。以上结果证明,TRF-Ⅲ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与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