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浏  钟征翔等 《嘉兴医学》2000,16(4):206-20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开窗术治疗一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手术成功,无并发症,随访近半年无不适。结论:开窗术是一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DeBakey等1965年提出夹层动脉瘤分三型。DeBakeyⅢ型是指累积降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手术复杂且手术并发症较高,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我科从1999年5月至2003年12月先后选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8例DeBakeyⅢ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采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对手术时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5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创伤少、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对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死亡10例、介入9例、手术2例。结论:DeBaKeysⅠ、Ⅱ型手术治疗,DeBaKeysⅢ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管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4月行腔内隔绝术手术治疗的8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管理的情况,其中5例患者先行颈部血管搭桥,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结论整体化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治疗方案更好地实施,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提高满意度,使患者很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全面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管理的意义。方法:对住院18例急性主动脉瘤患者术前采取启动急救程序、重点防御及观察。结果:3例病情好转保守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2例术前死亡。结论:了解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特殊的临床表现,重视“急性期”管理,是术前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1月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未做其它检查前死亡;2例患者经CT检查证实,另外5例患者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后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72,自引:14,他引:5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对10例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 。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例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 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例为左椎颅内段梭形夹层动脉瘤,1例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囊性扩张.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LEO支架技术、LEO支架 弹簧圈技术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选择.青年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考虑大动脉炎可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再行LEO支架 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外科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的临床体会。方法:全组病例经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MRI)、电予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18例均急诊手术,其中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手术8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加主动脉辩替换(Wheat)手术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手术4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手术2例。体外循环采用低温体循环,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低流量灌注(ASCP)的方法。结果:全组手术存活1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6.7%。随访12例,随访时间3~30个月,无死亡,存活良好。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急诊手术指征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中用生物蛋白胶喷涂吻合口,瘤壁组织紧密包裹人造血管,采用DHCA ASCP技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2例主动脉夹层3B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9例,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结果:50例成功施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手术后的造影证明了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以及内漏的现象显著减少。在术后回访1—24个月中,1例在1个月内发生死亡,术后1年后主动脉均没有发生病变。结论: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比较好,具有安全、微创和高效的特点。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低,而且手术成功率比较高、生存比率也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传统“孙氏”及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5年10月,采用传统“孙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7例,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32例。改良“孙氏”手术组患者均行右侧腋动脉插管,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体温降至25℃停循环。结果:改良“孙氏”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间、出院时间,均较传统“孙氏”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4例升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马凡综合征9例,其中7例并发夹层分离,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单纯升主动脉瘤1例。行钮扣式Bentall手术11例(1例合并MVR),其中升主动脉瘤破裂及术前心衰不能控制急症手术各2例,Wheat手术2例,其中1例因急性夹层动脉瘤急症手术;单纯升主动脉替换1例。结果:早期死亡3例,11例平均随访32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晚期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再发生动脉弓,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论:钮扣式Bentall手术是升主动脉瘤标准术式,急症手术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升主动脉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最佳治疗方法和当前治疗进展。方法:对位于胸腹主动脉各部位发生的动脉瘤,特别是夹层动脉瘤的严重性、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等作初步探讨。结果:发生于胸腹主动脉各不同部位动脉瘤手术方法亦不同.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用Bentall手术。涉及主动脉弓部和/或夹层累及全程主动脉用弓部替换和/或联合象鼻技术手术。胸降主动脉瘤和/或累及肾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改良Crawford分段阻断法切除动脉瘤主动脉替换和/或肾动脉直视灌注法保护脊髓和肾脏血供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当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腔内被膜支架治疗仅限于部分单纯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而且腔内被膜支架治疗适应证严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夹层动脉瘤治疗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9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声像图特点并分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分别采用手术及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其中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6例。结果 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8.9%(8/9)。非手术治疗组急性死亡2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手术治疗组急性死亡1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随访7~60个月,非手术治疗组因病情进展、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存活3例;手术治疗组2例均存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5例DeBakey I夹层动脉瘤合并主动脉关闭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 切除升主动脉,“三明治”法加固主动脉断端,人工血管置换,3例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型术。结果 4例治愈出院,主动脉瓣返流消失或减轻,另1例手术死亡。结论 “DeBakey I夹层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治疗。如合并主动脉瓣返流应争取行主动脉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中,DeBakeyⅠ型19例,Ⅱ型6例,Ⅲ型10例。25例手术治疗,8例行Bentall术,5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同时主动脉瓣成形3例,2例行胸主动脉置换,10例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10例拒绝手术。结果:手术死亡2例,非手术10例中,6例死亡,4例转慢性化趋稳定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积极手术,Ⅰ、Ⅱ型可急诊手术,Ⅲ型可置入支撑型人工血管。早诊断、急诊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388例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方法 388例病人中男性263例,女性125例,年龄范围为19~73岁.平均50.2+8.3岁.马凡氏综合征139例(其中有58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152例,胸降主动脉瘤50例,腹主动脉瘤29例,胸腹主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12例.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瘤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 388例主动脉瘤病人中治愈出院的为344例,治愈出院率为88.6%.自动出院12例,死亡32例,总死亡率为8.3%,其中马凡氏综合征手术死亡率最低(6.5%),夹层动脉瘤破裂者死亡率最高23%(7/30).结论 及时的外科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瘤的最有效方法 .马凡氏综合征和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应尽快手术,而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可根据病情采用药物、血管内支架和外科手术等综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4月~2005年1月行腔内隔绝术的4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1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动脉假腔立刻消失,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