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从整体性的视角对公共行政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根据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将公共行政学功能性地划分为管理、政治与法律三大途径;强调对公共行政中的三种途径的有效整合;提出了美国公共行政未来的走向.该书在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即三途径的功能性划分与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划分在对应性方面存在着逻辑矛盾;三途径的多元主义倾向容易使其陷入相对主义境地;三途径划分本身存在缺陷;没有真正实现三途径价值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
方法论的成熟程度是判断学科独立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公共行政学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规范的、严谨的方法论的匮乏.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杰伊·D.怀特教授和密苏里大学盖·B.亚当斯教授所主编的<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一书,从方法论构建的角度对如何实现公共行政的知识增长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为我们了解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建立研究的恰当方式、质量标准和认识论基础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依据.该书作为探讨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论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方法改进和质量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康之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行政伦理学和行政学著作,还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哲学著作。该书的基本特性是反思性、开创性、可读性和乌托邦性等。其主要贡献为:它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行政实践模式及理论给出了确切的历史地位,并提出了未来公共行政的模式;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提出了“在公共行政领域拒绝权利”的主张;建构了公共行政的道德框架,为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该书引起的争论问题主要是:如何超越官僚制;如何实现社会秩序的供给;“在公共行政领域中拒绝权利”值得商榷;道德能否制度化等。该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存在反复重叠之处;行政权力道德化的提法有些偏颇;谈及制度道德化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对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区别没有具体论述等。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学)研究,是在扬弃(传统)公共行政(学)观念和行政改革实践的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目前各国行政学理论发展的主流.具体就我国特定的历史情境而言,笔者认为由于国内行政学理论探讨中存在的"公共性"不足和"行政"研究的相对不足,以及中国行政现实的需求,"公共行政"研究应成为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对"公共管理"概念、理念、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应相当慎重,公共行政学的科学价值与学术地位不容动摇.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行政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公共行政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推进公共行政学本土化进程,一要转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的观念,这包括强化其反省-批判意识、责任意识及发展意识;二要推进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这包括在深入调查中催生公共行政学理论创新,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实现理论创新;三要强化公共行政学理论对公共行政实践的指导性作用,这包括发挥公共行政理论对行政实践的描述与解释性功能、批判与创新性功能及规范与引导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译者按公共行政学诞生并发达于美国,借鉴美国公共行政学理论无疑对中国的行政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90年代美国公共行政学正处在重建过程中,呈现出开放的、多元的、“无政府”的理论景观。因此,全面地、客观地评介,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无限拔高某理论派别,甚至越俎代庖地制造知识的霸权主义,应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同仁的共识。这也是译者倾力翻译本文的原因。对国家主义的厌弃,在美国公共行政中根深蒂固,但在美国行政学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那样目睹如此泛滥的反国家主义文献。这一狂热的反国家主义爆发的原因,即使到…  相似文献   

7.
认真思考和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道路,是公共行政学研究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01~2013年间发表于国内八本学术期刊上的4659篇公共行政学论文进行了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作者的特点、研究对象、研究资助、研究分布、研究重要性、研究目的性、有无理论检验、研究方法、因果关系等方面。在评估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与美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差异。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定位于"中层理论"的研究,关注公共价值,重视技术理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研究现实问题,重视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公共行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尚有待完善,我国公共行政学界在追踪西方学术前沿,致力于进行管理主义和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研究的同时,有必要继续重视并阐发宪政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如果我们立足于从宪政视角完善有限政府的制度框架,公共行政发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依赖于管理主义或政策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则会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就宪政视角的公共行政规范看,中国有必要加速推进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诚信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学的范式之争,不仅是事关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历史思辨中看似不言自明实则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迫切需要我们从范式概念的源头领悟中构建"学术共识"与"学科规范"的认知逻辑,从存在论、转换论与场景论的形式之争回到公共行政的事实本体,在本体视角解析中寻找破解范式之争的密码。并且需要以反思性、主体性、科学性的态度找到范式建构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从提出真问题、供给真概念、构建协同式学术生态与强化实践性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西方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行政学)在其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所出现的三次“范式”转换,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的三次重大突破,具体评述了每种研究“范式”形成的背景、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作者力求表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主题、方法和理论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现实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国内外变化着的公共管理的现实尤其是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的现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转换研究视角,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改变原有的理论形态,以便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行政学与行政法学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必要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建构。公共行政实践的变迁是二者的共同发展背景,而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注又使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关怀。从内容来看,两门学科有着共享的研究范畴,但学科的边界也在不断调整;从研究途径来看,行政法学遵循法律主义的权力途径,行政学遵循管理主义途径。当今公共行政实践的剧烈变迁催生和推动了行政学与行政法学的互动建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以及在各自学科的知识运用中保持学科自主与不足、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这应成为两门学科互动建构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性、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公共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化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我国公共行政需要在突破西方主流理论局限的基础之上,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我国公共行政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新进展:一要反思公共行政的客观主义认识论:破除主流公共行政研究价值中立的神话,促进以解放为认知兴趣的公共行政研究,将公共行政现象还原为社会建构的事实;二要克服公共行政中管理主义的弊端:以矛盾作为公共行政的基本背景,以辩证法作为公共行政变革的潜在动力,以想象突破公共行政工具理性的局限;三要引导公共行政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以日常语言作为公共行政的通信媒介,以交往合理化原则改造公共政策的过程,以语言游戏的概念重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学科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方面专家学者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为了避免开中药铺式的简单罗列,本综述从以下方面对过去的一年公共行政学研究做了一个简单回顾:政府的行政能力、公共政策、人事行政、公共行政理论与管理方法研究、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研究、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概念、理论、研究模型出现,回顾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进行相关理论及概念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对公共行政的本质含义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本体特点及其危机切入,可以对学科本体论在中国的所指与所不能指进行深入分析,并由此论证中国场景对公共行政理论重构的影响。政府作为公共行政学不断变化的最大公约数,在对象上框定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变与不变;而在千变万化的议题之中,"公共特质"成为公共行政议题的重要锚定点,也即一旦所研究议题与公共特质无关,则其必然也不再是公共行政学议题。公共行政理论的重构本质上是政府理论的重构(重建场景、理性和秩序),重构的关键是公共行政学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此而言,危机即为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曾保根 《行政论坛》2009,16(3):88-92
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公共行政范式演进是在"效率"与"民主"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相互博弈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合.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恪守"效率至上"价值观,将行政领域定位为技术性的管理过程,导致民主价值观缺位.新公共行政范式把"社会公平"添置为公共行政的第三块基石,将民主置于与效率和经济同等的地位,并力图通过分权、权力下放、责任扩大和顾客介入等途径彰显政府的民主蕴涵.新公共管理范式对"效率"价值进行了扬弃,强化了政府价值观的"效能"理念;然而,该范式倡导的掌舵型政府、政府职能市场化、企业家精神和顾客导向等改革理念在事实上造成了民主价值观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21,(4):50-57
随着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扎根本土治理经验的公共行政概念、话语、理论正逐步生成,学科已逐渐超越知识"拿来主义"的阶段,在理论比较、对话的基础上,进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公共行政话语时期。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养分和资源。本文以我国新时代政党与政府治理实践及制度安排为基础,从公共行政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治理等三个层面,讨论近年来公共行政实践所显示的重要特征,分析新时代公共行政立足的价值理念,探讨中国公共行政实践的逻辑意涵,致力于提取、概括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其方法论在整个公共行政研究中还处于薄弱地位.改进公共行政研究方法,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培养研究个体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形成反思自觉;采用合作式、开放式的研究,形成研究合力;采用多元化的、交叉式的研究视角.遵循科学的研究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视实证研究;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解决研究者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孔金平 《行政论坛》2003,(2):F003-F003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康之先生的一部力作。该书通过对公共行政一系列经典理论的历史考察,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的“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书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性的视角,富有创见地认为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缺陷在于放弃了伦理向度。对于公共行政的这一缺陷的救治问题,作者从公共行政的制度、程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伦理化方案,特别是提出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拒绝权利这一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