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凸显的现状佚名老百姓之所以呼唤公平教育,是因为教育不公。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两大痼疾,第一个是行政性垄断和行政化管理,第二个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公平,明显向挂牌的重点学校倾斜。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中学,事实上造成了公民受教育权的不  相似文献   

2.
<正>人为设置重点历史使然教育不公平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不公、城乡不公、东西部发展不公、优生差生的不公、男童和女童的不公等,但教育不公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重点学校的出现,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当初国家急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在每个县设立一所县中进行试点,探索经验,逐渐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统筹财政支持力度,兼顾教育资源的平等;要统筹调整教育评估体系,兼顾教育过程的平等;要统筹完善教育法规.兼顾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的平等;要统筹推进终身教育.兼顾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包括就学权利平等、就学机会平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方面的内涵;教育不公是由于收入的不均造成教育的不公,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的不公,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造成;实现教育公平可以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促进教育发展的“地方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的不足和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危及社会安全和发展。增加教育经费,相对集中办学,发展和办好寄宿制学校,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建国以来,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不公”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本文对“教育不公”的表现、成因及推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重点学校”何以成为问题 其一,重点学校建设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日益拉大。在建设重点学校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落实这个政策和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惜余力地把有效的财力用于重点学校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的教学楼、体育馆等校园建设攀比而上,导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悬殊加剧,普通学校和民众不公平感加深。在当今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重点学校制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公平抱怨。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教育不公现象突出,应从加大教育经济投入、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公常作为宏大的社会不公的教育感受,且多以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为例,而教育公平研究往往着力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层面和社会模式探讨,比如教育体制机制问题、教育资源区域均衡问题、择校问题等。这容易忽视教育领域内部公平问题研究的细化和深化,忽视教育不公的最直接的被影响主体和感受主体,忽视教育领域内部许多因素对化解教育不公和促进社会公平一定程度的责任担当。从思想政治学科角度对高中生公平意识开展研究是教育公平研究的薄弱环节。本着推动思想政治学科的  相似文献   

11.
重点大学农村学子比例下降,谁之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什么造成了当前重点大学农村学子比例下降?重点大学农村学子比例下降,谁之过?笔者认为,当前重点大学农村学子比例下降折射的是教育不公。首先,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打造地方名校地方强校,一味地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城市的重点中小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教育能否实现公平,归根到底就是衡量涉及教育的政府、学校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利益分配能否公平.这三个不同的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主体所采取的策略也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选择.因此,这三者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选择引起了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进而造成教育不公的现象.我们应以教育公平为核心,权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改进和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制度创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和补偿机制,保障教育公平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来看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首先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不公;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不公;考试招生制度严重不公(发达地区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的教育不公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不公,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将维护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来看教育公平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首先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不公;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不公;考试招生制度严重不公(发达地区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引发的教育新问题包括:流入地学校无法解决资源紧张的困难,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流入地学校不堪“大班额”重负,教师身心疲惫;流入地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城市教育的发展;流出地生源急剧减少,造成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本文列举了一些教育不公的现象:高考录取的地区差异,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点学校"制度、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等等。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和重点中学制度,真正落实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18.
秦洁 《中学教育》2009,(12):22-26
大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之后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学业困难、人际交往不和谐等问题,造成了学校融入困境。为什么在获得城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之后他们却无法顺利融入学校?本文将重点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露因为文化资本的缺失而导致的极为隐蔽的教育不公平,并以此为基础对教育公平以及缓解这一问题做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出台异地高考新政,重要的目的不在于寻找农民工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条件,而在于抓住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配置这个关键,追求农民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的合理性、协调性和公平性。反思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反思城乡教育的不协调,反思高考制度的社会不公,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异地参加高考不仅受到各种准入条件的制约,更受教育资源与个人教育基础的制约,其根源在于城市化快速进程和城乡二元体制这两股力量交织博弈。于是,我们期待在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重点解决好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应试教育下家长对于升学率的热切追求、学校为了逐利而盲目扩张以及政府为了政绩对"超级中学"的大力支持是"超级中学"形成的原因。"超级中学"收取高额择校费以及垄断一流学生生源等,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垄断优质教育资源,造成校际间的教育不公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后进生,造成了学生间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通过改革高考制度、补偿薄弱学校、拆分"超级中学"等措施来消除"超级中学"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