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为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于2008年对全国199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平均检测能力为33项,仅有0.2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10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能力,90.8%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能力低于50项.其中,81.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集中在21~40项之间,9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低于21项,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的平均检测能力分别为27和5项.不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X2CMH=69.288 2,P<0.01),检测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省会市、地级市、县级市及县.省级、省会市、地级市、县级市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全项指标的平均检测能力分别为39、44、83项;36、28、64项;33、14、47项;27、3、30项.提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相关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研究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验人员结构现状情况。方法:调查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验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等,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省级、省会市、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验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验人员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统计分析显示水质检验人员的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存在级别差异(P<0.01)和地区差异(P<0.01)。结论:省级人力结构优于其他各级,省会市级有待加强,地市级地区差异明显,县级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县(区)3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仪器设备配置状况,为制定全省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疾控基本信息系统,获取福建各级CDC的2018年仪器设备数据,对其配置情况按级别、类别与数量统计分析,并与2010年的情况和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结果福建省2018年省市县3级CDC仪器设备拥有数都有增加,省级CDC仪器设备的配置数超过国家标准;2010年到2018年的仪器设备平均配置数:省级机构从1 080件增为1 229件,市级机构从178件增为194件;县区级机构从54件增为71件;仪器设备分类:省级仍缺乏健康教育器材和信息设备;市级各类设备配置普遍未达标;县级则普遍达标;仪器设备配置种类:省、市、县级配置达标率逐渐下降,配置种类均未达标。结论福建省疾控机构应加大分级有效投入,确保仪器设备合理有效使用;加强设备标准配置,配齐配足各类仪器设备;加快设备标准更新,确保所需仪器设备与当前防病形势和工作任务匹配。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提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的投入,CDC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2008年卫生部又出台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任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强各级CDC的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资产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计算设备资产,和标准比较得到缺口。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资产配置明显增加,但缺口仍然很大,就A类设备缺口达到50·2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与否,通过设备种类数和设备种类达标比例两个指标计算设备配置程度。结果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省级平均有84种,市级有37种,县级有21种。相对于2002年,分别增加了22·6%、27·4%、38·1%。2005年,A、B、C三类设备中,C类设备配置增长最快,省级、市级、县级分别增长为52·1%、44·3%、38·8%。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种类及配置程度研究。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与否,计算设备在样本机构中的配置率。结果与2002年相比,2005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配置数量增加的有79种,市级有14种2002年和2005年整个样本地区配置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县级共有21种设备在2002年和2005年在全体样本机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水质卫生监测的要求大大提高,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006年版)。为全面掌握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2008年5月开展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调查工作。对各级疾控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水质检验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以及水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现状,查找不足,为该省生活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和制定本省饮用水安全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进行研究. 结果 2012年6月,湖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平均检测能力为35项,没有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106项水质指标的检测能力,87.59%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能力低于50项.其中,88.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集中在21~~40项之间,94.1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非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低于21项,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的平均检测能力分别为30和5项.省级、地级市、县级市及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全项指标的平均检测能力分别为42、62、104项;37、20、57项;32、4、36项;29、4、31项.不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18,P<0.01),检测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省级、地级市、县级市及区县级. 结论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检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部分疾控中心无检测检验实验室,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水质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由于各级财政加强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力度,使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设备配置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型分析仪器开始被引进到基层疾控中心。为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大型分析仪器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使用政府公共资源,科学评价其绩效,探索和建立大型分析仪器绩效评价机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