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病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镇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比较(2.8±0.6VS2.3±0.6)、(3.4±0.8VS2.7±0.8)、(3.3±0.8VS2.8±0.7),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92.5%VS77.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型与非肺气肿型患者的气道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80例COPD住院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影像学分型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A组(肺气肿型,35例)和B组(非肺气肿型,45例),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指标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结果 :对照组的FEV1/FVC、FEV1占预计值%、RV/TLC、Pa CO2值与另外2组的差异较大,A组的FEV1/FVC、FEV1占预计值%、BMI、IL-4、IL-8、D-二聚体值均明显比B组更低,RV/TLC、IL-10值明显比B组更高,P<0.05。A组与B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当,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非肺气肿型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气道炎症更轻,营养状况更好,肺气肿型者则相反,而不论何种类型的COPD,机体均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F-COPD)患者肺功能特点。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院就诊的89例IPF患者及64例PF-COPD患者分别纳入IPF组、PF-COPD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总结两种疾病的异同。结果:PF-COPD组桶状胸、肺界下移、湿啰音、肺心病体征发生率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见PF-COPD组胸廓增大、肺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紊乱发生率高于IPF组;CT/HRCT检查示,PF-COPD组肺大泡、肺泡壁破坏发生率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OPD组FVC高于IPF组,其FEV1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OPD组PaCO_2高于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F与PFCOPD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存在一定共同特征,但PF-COPD患者肺功能改变及二氧化碳潴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A、CRP水平,计算稳定期患者血清PA、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A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A与FEV_1%呈正相关(r=0.630),与FEV_1/FVC呈正相关(r=0.450,P<0.05);CRP与FEV1%、FEV_1/FVC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指导具有价值,CRP在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不育患者精浆中ROS、GSTs水平变化及其与精液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105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肥胖不育组合体重正常不育组)和60例正常已育者(NC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组精液质量和精浆中ROS、GSTs水平变化。结果 :正常体重不育组与肥胖不育组精子前向运动率、活动率、GSTs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畸形率、ROS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不育组精子前向运动率、活动率、GSTs水平低于正常体重不育组,畸形率、ROS水平高于正常体重不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及精浆ROS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精浆GSTs呈负相关,BMI与精子畸形率、精浆ROS呈正相关;TC、TG、LDL-C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HDL-C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呈正相关;精浆GSTs与精子前向运动率、精子活动率呈正相关,与畸形率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不育患者精浆中ROS水平明显升高、GSTs降低,BMI及精浆ROS、GSTs与精子活动能力、精子畸形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组,n=50)患者采用右前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B组(对照组,n=52)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术后3M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气指标(PaO_2、PaCO_2、SaO_2)和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W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PaO_2、PaCO_2)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Sa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前外侧切口和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前者缩短了患者术中胸腔开放和单肺通气的时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74例IPF患者,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内抗原(SCC)、糖类抗原19-9(CA19-9)、CA15-3、CA125等肿瘤标志物,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肺功能、全肺纤维化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IPF患者FEV1为57.58±5.46、FVC为55.19±5.82、FEV1/FVC为85.04±2.28,患者HRCT评分为(2.26±0.4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CEA、CA19-9、CA15-3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CEA、CA19-9、CA153、CA125与患者全肺纤维化HRC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IPF患者血清CEA、CA19-9、CA153、CA125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据此了解患者肺间质受损程度有望为临床诊治及病情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特点,探索其治疗思路。方法 :155例PCOS不孕患者,按照其体质量指数(BMI),将BMI≥25 kg/m~2者纳入肥胖组(n=107),将BMI<25 kg/m2纳入非肥胖组(n=48),比较两组患者人体测量学指标特征及内分泌特点,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BMI与各项内分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均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SHBG、LH、E2、PO低于非肥胖组,肥胖组TC、TG、FINS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MI与SHBG、LH、E2、PO均呈负相关,与TC、TG、FIN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内分泌特点以高雄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为主,且上述变化与肥胖互为因果,针对BMI予以干预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120例≥60岁的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将其分为吸烟组(n=51)、非吸烟组(n=69),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诱导痰细胞计数及症状体征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FEV1、FEV1/FVC、PEF、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吸烟组仅PEF、ACT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1个月后吸烟组肺功能及ACT评分均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细胞计数均高于非吸烟组,非吸烟组治1个月后嗜酸粒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各项症状体征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吸烟组仅出汗、脉搏增加占比较治疗前下降;非吸烟组治疗1个月后气短、出汗、呼吸频率增加、哮鸣音、辅助呼吸肌活动占比均低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59%,低于非吸烟组的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可影响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造成临床疗效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诱发性肺量计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诱发性肺量计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结果12周干预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6min步行实验(6MWT)、最大呼气压(MEP)和最大吸气压(MIP)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评分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FVC、FEV1、FEV1/FVC、PEF、MWT、MEP、M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AT评分、mMR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诱发性肺量计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可有效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治疗患者呼吸困难和COPD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情绪以及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电子血压计和台式水银式血压计测量高血压患者瞬时血压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556例患者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值分为甲组(高血压I级)、乙组(高血压II级)和丙组(高血压III级);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统计各组血压值。结果:丙组电子血压计收缩压测量结果低于台式水银式血压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电子血压计舒张压测量结果低于台式水银式血压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血压计对于高血压Ⅲ级及肥胖高血压患者测量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1-2023.1于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治疗)和观察组(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更佳(P <0.05);观察组的FEV1、FVC与FEV1/FVC肺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PaCO2低于对照组,且PaO2与SaO2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NAFLD患者,按照其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8)、中度组(n=67)、重度组(n=47),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及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受试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BMI、HOMA-IR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BMI、HOMA-IR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其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变化愈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MI、HOMA-IR与TNF-α、IL-6、IL-8、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BMI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失衡且与BMI、HOMA-IR具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导致NAFLD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胰岛素应用导致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机制。方法:连续选择胰岛素应用导致的糖尿病肥胖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C组)、二甲双胍组(M组)和西格列丁组(S组)各30例,C组采用更改胰岛素种类或剂量治疗,M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S组联合西格列汀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M组和S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值较前降低,而C组增加,S组低血糖发生率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提高,瘦素和内脏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降低胰岛素应用导致的糖尿病肥胖患者BMI值,减少低血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OMA-IR、瘦素和内脏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营养不良患者能量代谢水平,观察营养不良患者机体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营养监测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院住院的136例营养不良患者与同期查体的144例健康人群,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间接能量代谢仪测定两组人体成分及能量代谢水平,观察呼吸商、静息能量消耗、骨骼肌、体脂肪、蛋白质、体重BMI等指标的特点。结果 :中、重度营养不良组的静息能量消耗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的体重、BMI、骨骼肌、蛋白质、体细胞量(BCM)、身体细胞内液(ICW)、身体细胞外液(ECW)明显较健康体检人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商(RQ)、浮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总体上处于高代谢水平,能量消耗增加是产生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营养不良患者机体存在体脂肪和蛋白质消耗,同时伴有体细胞群与活动细胞群丢失,导致机体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患者机体水分布改变,细胞外水、细胞内水均减少,呼吸商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支气管哮喘并发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将其分为非抑郁组(40例)及抑郁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天2次,每次l吸,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哮喘、胃食管反流控制情况,肺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非抑郁组ACT评分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FEV1、PEF上升效果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1);非抑郁组胃食道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抑郁组(P<0.05),抑郁组胃食道反流症状评分无显著改善(P>0.05);非抑郁组总有效率为80.00%,抑郁组总有效率为64.71%。结论 :抑郁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道反流患者疗效,导致合并抑郁患者其疗效不佳,临床治疗需考虑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口服氨溴索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罗红霉素150mg qd,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对照组6例咳嗽明显减轻,12例咳痰量减少,治疗组14例咳嗽明显减轻,26例咳痰量减少,治疗组致病菌痰菌阳性率降低,呼吸困难改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可改善患者咳嗽、痰量并可降低痰菌阳性率,改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肌力、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对比两组MRC肌力评分、肺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MRC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FEV_1、FVC、PEF水平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应用到临床当中,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早期肺癌开展研究,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组,各33例。其中肺段组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叶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率、肺功能评价、疼痛程度、炎性反应、12个月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时间对比(P>0.05);肺段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肺叶组(P<0.05)。肺段组并发症率为9.09%(3/33),肺叶组并发症率24.24%(8/33),两组对比(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对比(P>0.05);术后肺段组FVC、FEV1、MVV水平高于肺叶组(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P>0.05);术后肺段组VAS水平低于肺叶组(P<0.05)。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对比(P>0.05);术后肺段组CRP低于肺叶组,PA高于肺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前期患者204例,根据糖调节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后,各组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以西格列汀干预治疗,与对照组进行BMI、FPG等检测项目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 :在进行西格列汀干预治疗后,IFG组干预组患者BMI、FPG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干预组患者的BMI、FINS、HOMA-IR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干预组患者的FPG、FINS和HOMA-ISI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干预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进行干预后,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IFG/IGT组有3例发展为糖尿病。结论 :西格列汀作为对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药物,对各种类型的胰岛细胞受损都有一定修复作用,在降低血糖同时不增加体重,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