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正>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又是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最高的核团。文献报道尾核内注射抗胆碱药东茛菪碱可阻断针刺镇痛,最近我们观察到针刺镇痛时家兔尾核ACh释放增加,提示尾核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针刺镇痛。密胆碱(HC-3)可竞争性抑制生物膜主动转运胆碱的过程,抑制ACh生物合成。毒扁豆碱可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抑制ACh降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尾核胆碱能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工作采用尾核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了HC-3和毒扁豆碱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它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研究资料也支持中枢 r-氨基丁酸(GABA)和乙酰胆碱(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由于脑内各种神经介质在代谢和功能上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动态平衡。在本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脑脊液内去甲肾上腺等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许多实验支特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硷(Ach)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多数认为中枢5-HT 是加强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 NE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拮抗还是协同尚难定论。本文工作研究颅脑针麻手术病人脑脊液内 NE系统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镇痛效果的关系,以便进一步观察中枢 NE 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对大鼠纹状体及脊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道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脑中5-HT含量升高,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本文用荧光法测定大白鼠针刺镇痛后纹状体及脊髓中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针刺效果的优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及血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途径,我们利用腹腔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减弱其功能活动,观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并同时检查了血中5-HT和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以及胃壁APUD细胞5-HT荧光强度的变化。从中分析外周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外周5-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证明乙酰胆碱(Ach)能系统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Ach毒蕈碱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5-HT和它的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的影响。每次实验选取四只体重相似性别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2)电针组,注射生  相似文献   

7.
脊髓背角是感觉传入的重要中继站,为了探明脊髓背角内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将从代谢的角度以动态变化的观点就针刺镇痛时ACh含量,和ACh合成酶及降解酶的活性等三个环节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验用SD纯种成年健康大白鼠72只随机分成两大组,每组中又分电针组和对照组,第一大组,测ACh含量和ACh的合成酶——胆碱乙酰化酶(ChAC),第二大组测ACh的降解酶——胆碱酯酶(ChE)。若将电针诱导10、20、30分钟时痛阈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镇痛效应与电针强度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研究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乙酰胆碱(ACh)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将用更新率的研究方法,从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ACh含量的变化,电针对脑内ACh合成率的影响和电针对ACh利用率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一探讨。一、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A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 在针刺镇痛的作用中,不少资料证明与中枢神经化学介质有一定关系。究竟那些神经介质,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我们只是企图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内乙酰胆碱(ACh)的变化来探讨。一般的组织化学方法至今还不能直接显示乙酰胆碱。但脑内有些区域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化酶(ChAT)的含量多少与活性的高低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电针刺激的条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我国工作者分别论述了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及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的作用。部分文献报导了针刺诱导和针刺镇痛对脑分区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影响。但这方面工作较少,结果也不一致。为了增加对胆碱能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作用的了解,我们观察了电针镇痛时家兔尾核、下丘脑、大脑皮层 ACh 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曾经报告,脑内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密胆碱(HC-3)阻断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可以明显降低针效;若在此基础上补充胆碱,又可使针效恢复。应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阻断脑内5-羟色胺的合成,针效亦明显降低;相反,应用5-羟色氨  相似文献   

12.
<正> 脑啡肽和乙酰胆碱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它们在针刺镇痛作用中的相互关系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大鼠脑内Met-Enk和ACh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的研究。实验方法实验动物用成年健康的大白鼠,体重150~250克,雌雄兼用。第一部分:大鼠175只,随机分成二大  相似文献   

13.
<正> 据报道,针刺镇痛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明显降低;损毁 NE 能神经元胞体密集分布的蓝斑或上行途径,或者用双硫醒等抑制 NE 合成以降低脑内 NE 含量,均可增强针刺镇痛;刺激蓝斑或注射 NE 前体二羟基苯丝氨酸使脑内 NE 含量增加时,可对抗针刺  相似文献   

14.
脑室注射5-HT,一小时内能诱致大鼠发热。测定发热大鼠和体温低下大鼠下丘脑组织的5-HT及其代谢产物5一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发现在发热动物中5-HT含量升高,5-HIAA含量下降;在低体温大鼠,5-HT和5-HIAA含量均较正常降低。桂枝汤口饲给药,既能抑制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在解热和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能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IAA含量升高;使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的5-HT含量上升、5-HIAA含量下降。实验结果提示,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部分通过影响体温中枢神经递质5-HT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冰片对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合成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冰片对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5-HT)合成及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5-HT合成抑制剂对氯苯基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 p-CPA)及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fluoxetine)作为工具药,以观察在合用冰片后对大鼠不同脑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 单用冰片组可升高大鼠下丘脑、脑干5-HT含量,单用p-CPA或与冰片合用均可明显降低大鼠各脑区5-HT含量,单用氟西汀可明显升高大鼠脑内5-HT含量,除下丘脑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氟西汀合用冰片亦可升高大鼠脑内5-HT含量,除海马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冰片可升高大鼠下丘脑、脑干5-HT含量,与p-CPA、氟西汀合用后,不能改变此二者降低或升高脑内5-HT含量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的方法,观察到:电针“足三里”、“环跳”穴能够抑制丘脑束旁核(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用密胆碱(HC-3)处理大鼠皮层SmI后,电针的抑制作用被取消;微电泳外源性导入乙酰胆碱(ACh)后,丘脑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被抑制,此作用与HC-3处理SmI前的电针效应相似。由此提示:电针可通过激活大鼠皮层SmI释放ACh,抑制丘脑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及其各药对对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小柴胡汤及其各药配伍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观察小柴胡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评定小柴胡汤及各药对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方组大鼠海马5-HT、NE、5-HIAA(5-HT的降解物)的含量明显升高;姜夏组、参草组大鼠海马NE含量显著升高;全方组、柴芩组、参草组大鼠海马5-HT含量显著提高;全方组、柴芩组、姜夏组大鼠海马5-HIAA含量极显著增高。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各药对作用于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靶点有一定的偏向性。柴胡与黄芩配伍主要通过提高大鼠海马5-HT含量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生姜与半夏配伍能显著提高大鼠海马NE含量,二者配伍虽然对抑郁大鼠海马5-HT的改变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5-HT的降解物5-HIAA的含量;人参、甘草、大枣能显著提高抑郁大鼠脑内5-HT和NE含量。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内P物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脑啡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颖  曹蔚鸿 《针刺研究》1990,15(2):104-108
<正> P物质(SP)在痛觉感受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脊髓水平它是传递痛信息的神经递质;而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脑室注射SP则出现镇痛作用。因此,人们考虑到脑内SP是否参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volvement of L-arginine(L-Arg) NO on he protective ac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o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was observed in acute ischemia-reperfusion(IR)rat model by taking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 cerebral water content(CWC), and blood nitric oxide(NO) contents as index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EA could cause r-CBF and serum NO content to increase and CWC to lower, suggesting an protective action of EA on IR cerebral injury; 2)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L-Arg also had an protective effect on cerebral IR cerebral injury, while L-NNA had no this effect; and 3) pre-treatment with L-Arg might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EA further, while pretreatment with L-NNA could weaken its effect. It indicates that L-Arg-NO may be involved in the effect of EA in protecting the brain from ischemic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