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1例食管鳞癌组织进行PCNA、VEGF和MVD检测.结果 PCNA在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和MVD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分化程度(P<0.01)有关.PCNA、VEGF与MVD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PCNA、VEGF及MVD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PCNA、VEGF及MVD有助于综合评价食管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结肠癌组织标本60例、结肠腺瘤30例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30例中APRIL和XIAP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APRIL和XIAP的阳性表达率均呈逐渐降低趋势,3组间APRIL和XIAP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癌组织中APRIL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1);XIAP的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 APRIL和XIAP的表达增高不仅可能在正常黏膜-腺瘤-癌的病理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更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寻找判断预后和疗效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将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VEGF、PTEN检测,并作临床随访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①微血管密度、VEGF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P<0.01);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②胃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46.7%,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③PTEN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VEGF和PTEN双因素组合,对胃癌患者预后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MVD、VEGF、PTEN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VEGF、PTEN的共同作用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刘志  赵春清  张彬  李威  高立学  闫威  刘松  张涛  范立壮  娄红 《河北医药》2016,(20):3104-3106
目的:检测VEGF、Bmi-1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结肠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Bm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相互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观察组VEGF、Bm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VEGF、Bmi-1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 P <0.05),而二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 P >0.05),观察组患者结肠癌组织中VEGF、Bmi-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667, P <0.05),VEGF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表达阴性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VEGF、Bmi-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VEGF可作为结肠癌评估预后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形肌动蛋白交联蛋白Fase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的表达及与BTC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5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cin、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Fascin蛋白及VEGF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56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1%和60.71%,2种组织间Fascin、VEGF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Fascin及VEGF表达均增高.Fascin及VEGF阳性表达率在复发患者均高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BTCC组织中Fasein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6 9,P<0.01).结论:Fascin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的新参考指标,Fascin及VEGF协同促进BTCC的浸润及转移,两者为临床开展肿瘤防治新途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COX-2和VEG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和3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并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OX-2和VEGF阳性率分别为66%和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与VEGF显著相关P〈0.05。二者均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结论COX-2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联合检测COX-2和VEGF对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例结肠癌患者和2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远处转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结论血清VEGF表达的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反映结肠癌的进展和预后判断,且血清VEGF水平与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结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9例结肠癌组织及49例配对远离结肠癌手术切缘的正常组织中KISS-1和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69%和8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65%和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KISS-1和KAI-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二者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梁中敏  姚岐  刘维奇  李青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80-148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生存素(Surviv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Survivin在80例鼻咽癌组织和24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在鼻咽炎性组织中表达率为25.00%(6/80),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76%(61/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在鼻咽炎性组织中表达率为16.67%(4/80),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7.50%(54/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同时检测VEGF和Survivin有利于评估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鼻咽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研究1995~2005年120例有临床随访资料的结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结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计算结肠癌组织中VEGF不同表达组的总生存率。结果: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黏膜细胞胞浆内。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及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和76.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Dukes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TEN、VEGF、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中PTEN、VEGF、Bcl-2的表达,分析PTEN与VEGF、Bcl-2的相关性及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为46.6%(27/58)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Bcl-2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63.8%(37/58),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TE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与VEGF、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PTEN表达的缺失可能引起VEGF的表达率增加,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联合检测VEGF、PTEN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I,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38例远癌胃黏膜中VEGF与MMP-9的表达。结果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61.4%)显著高于远癌胃黏膜的表达(31.6%)(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肿块漫润深度无关(均P〉0.05)。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68.6%)显著高于远癌胃黏膜的表达(39,5%)(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癌组织漫润深度无关(均P〉0.05)。结论MM-9、VEGF在肿瘤漫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共位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中期因子(midkine,MK)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直肠癌组织以及2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MK、VEGF表达。结果 MK、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MK、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MK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MK、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成显著性高表达,协同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展,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ΔNp63、VEGF和PCNA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ΔNp63、VEGF和PCNA的表达,并将三者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ΔNp63、VEGF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58.3%和84.3%;与对照膀胱组织相比,其表达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理分级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低级别、浅表性尿路上皮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Np63、VEGF和PC.NA的过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相关,且三者在其浸润转移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相关的新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侧6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相互联系,以及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5.6%(31/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有关(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1):10例癌旁正常膀胱黏膜VEGF表达均为阴性;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超过5年者(39.3%)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者(93.7%,P<0.05)。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VEGF表达对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生化的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VEGF及PC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7.1%和3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NA阳性率为74.3%,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1);观察组患者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观察组VEGF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者(6.4%vs 21.7%,P<0.01);观察组PCNA阳性者与阴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22.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及PCNA过度表达与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宋军  徐为  路逵阳 《贵州医药》2001,25(2):104-10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大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大肠癌VEGF的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阳性率为62.5%(20/3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6.0%(12/46),P<0.01);有肝转移者VEGF表达阳性率为73.3%(11/15),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33.3%(21/63),P<0.01)。另外,VEGF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P<0.001)。结论 VEGF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明显正相关关系;VEGF可作为预测大肠癌病期发展及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